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恒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为603496,上市于上海证券交易所[17][21] - 公司注册地址为上海市徐汇区乐山路33号103室,办公地址为上海市闵行区陈行路2388号8号楼6楼[19]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为《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交易所网址为www.sse.com.cn[20] 审计与财务报告保证 -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5] - 公司负责人及会计相关负责人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5]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8] 利润分配 - 以权益分派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0元(含税),不转增,不送红股[6] - 2025年4月11日,公司审议通过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定以权益分派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不转增,不送红股[198] 资金与担保情况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1,117,212,435.07元,较2023年的771,416,211.07元增长44.83%[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849,070.47元,较2023年的78,783,542.16元下降65.92%[23]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263,125.99元,较2023年的65,729,155.49元下降66.13%[23]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76,349.21元,较2023年的69,943,456.15元下降96.46%[23]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360,648,535.07元,较2023年末的1,353,841,360.91元增长0.50%[23] - 2024年末总资产为2,006,250,347.78元,较2023年末的2,440,410,084.55元下降17.79%[23]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0.0838元/股,较2023年的0.2525元/股减少66.81%[24]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8%,较2023年的6.01%减少4.03个百分点[24]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59亿元、3.76亿元、2.45亿元、2.36亿元[25]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58.59万元,2023年为1305.44万元,2022年为2093.36万元[28] -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2024年期初余额8609.76万元,期末余额7782.76万元,当期变动 -826.99万元[28] - 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全年净额为247.63万元[34] -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17亿元,同比增长44.83%[53]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27亿元,同比下降65.92%[53] - 公司净资产为13.61亿元,总资产为20.06亿元[53]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7亿元,同比增长44.83%,主要因AI一体机收入增长迅速[92][94][9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84.91万元,同比下滑65.92%[92] - 2024年营业成本为7.59亿元,同比增长81.58%,因产品结构变化致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速[94][95][96] - 2024年销售费用为4742.08万元,同比增长9.31%,未发生重大变动[94][95] - 2024年管理费用为6608.18万元,同比增长1.25%,未发生重大变动[94][95] - 2024年财务费用为 - 33.62万元,因银行借款金额增加致借款利息增加[94][95] - 2024年研发费用为1.42亿元,同比增长1.13%,未发生重大变动[94][95]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7.63万元,同比下降96.46%,受退回备货款项及司法冻结款项影响[94][95]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783.50万元,因去年同期投资基金份额转让收益及分红较多[94][95] - 202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36亿元,同比下降286.16%,因使用权资产支付现金增加[94][95][96] - 销售费用4742.08万元,同比增9.31%;管理费用6608.18万元,同比增1.25%;研发费用1.42亿元,同比增1.13%[106]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1.42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12.73%[10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7.63万元,同比降96.46%;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6亿元,同比降286.16%[108] - 货币资金期末数为308,969,115.19元,占总资产比例15.40%,较上期减少30.20%,主要系支付租入使用权资产款项所致[109] - 应收票据期末数为105,202,880.89元,占总资产比例5.24%,较上期增加123.01%,主要系收到客户以汇票方式结算的货款且尚未到期承兑所致[109] - 预付账款期末数为3,020,116.57元,占总资产比例0.15%,较上期减少99.42%,主要系采购合同部分已完成交付以及部分预付款项退回所致[109] - 使用权资产期末数为93,885,138.84元,占总资产比例4.68%,较上期增加4,529.54%,主要系开展智算运营业务增加的使用权资产所致[110] - 应付账款期末数为187,845,239.25元,占总资产比例9.36%,较上期增加51.44%,主要系应付账款尚未到期支付所致[110] - 合同负债期末数为21,802,392.76元,占总资产比例1.09%,较上期减少95.93%,主要系销售合同部分已完成收入确认以及部分预收款项退回所致[110]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私募基金期初数75,623,985.12元,期末数72,104,544.23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519,440.89元[11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网络可视化业务收入3.78亿元,同比上升0.71%[33] - 2024年智能系统平台业务收入7.38亿元,同比上升88.26%[33] - 网络可视化营业收入3.78亿元,毛利率64.36%,同比增0.71%;智能系统平台营业收入7.38亿元,毛利率15.83%,同比增88.26%;其他业务营业收入259.75万元,毛利率26.71%,同比降5.98%[98] - 国内营业收入11.10亿元,毛利率31.76%,同比增46.20%;海外营业收入866.38万元,毛利率96.19%,同比降20.85%[98] - 直销营业收入11.19亿元,毛利率32.26%,同比增45.25%[98] - 网络可视化成本1.35亿元,占总成本比例17.75%,同比降0.88%;智能系统平台成本6.21亿元,占总成本比例81.83%,同比增121.86%[100][101] 业务发展与成果 - 2024年公司投入研发资金1.42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2.73%[3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189项,比上一年度增加18.13%;专利62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比上一年度增加29.17%[38] - 2024年网络可视化业务市场总体平稳良好,运营商和政府行业项目机会增长明显[42] - 2024年智能系统平台业务在国产信息化和信创市场深化落地,智算业务AI一体机等产品交付落地,营业收入高速增长[42] - 2024年8月,公司负责建设及运营的“智云•前海智算中心”投产运行[43] - 2024年公司嘉善智能制造工厂开展规模化生产,并通过多家主要客户的QPA、QSA稽核[45] - 2024年公司取得CMMI5、TSM可信研发运营安全能力成熟度等级评估证书、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CS2)等认证[45] - 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网络可视化领域的厂商之一,技术与市场份额领先[50] - 公司是业内最早开发并推广高性能网络处理等高端智能系统平台的厂商之一[52] - 公司是国内最早大力投入研发国产信息化智能系统平台的厂商之一[52] - 公司基于底层技术开发智算可视化系统,应用于算网协同时代[55] - 公司从事网络可视化业务,提供基础设备、核心组件及应用解决方案[56] - 公司网络可视化产品部署于多种网络场景,智算可视化产品部署于各类智算中心,还提供增值运营技术服务[58] - 报告期内公司推动网络可视化向智算可视化演进,推出系列产品,加大算网一体化方案研发投入[59] - 公司智能系统平台业务提供软硬件平台解决方案,确立以国产信息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60][61] - 报告期内公司智算业务产品及服务落地确认收入,智能系统平台实现高速增长[62] - 2024年公司智能计算和智能网络相关业务收入稳定增长,智能系统平台市场空间及盈利能力将提升[63] - 公司商业模式以销售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主,经营模式注重研发、销售和生产多方面[65]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恒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中贝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5.46亿元算力一体机设备销售合同,已履行4.58亿元[99]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7.88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70.53%;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4.5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54.75%[101][104] 行业环境与趋势 -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 EFLOPS,同比增长74.1%,预计2025年达1037 EFLOPS,市场规模达1800亿元[32] - 网络技术与基础设施演进使网络可视化市场规模与网络流量、应用场景等因素关联紧密[66] - 5G移动网建设和应用发展为网络可视化带来升级换代和应用场景拓展机遇[66] - 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为网络可视化带来更多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67] - 国家重视信息安全和数据要素,网络可视化系统将受益于数据要素相关产业发展[68][69] - 到2025年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35%[72] - 传统大模型训练部署成本高达数百万美元,限制技术多样性和形成垄断[76] - 国产信息化成市场趋势,产业链上下游走向成熟,推动公司智能系统平台业务发展[74] - 行业智能化和新基建趋势,使公司智能系统平台业务迎来发展空间[75] - DeepSeek推动大模型平权化和AI技术普惠化,为智能系统平台打开新增长空间[76] - 大模型平权化等多维度驱动AI一体机产品市场需求爆发[79] - AI一体机可降低对国外GPU依赖,推动国产化替代[79] - 企业对大模型应用转向垂直领域,AI一体机更具吸引力[79] - 市场上AI一体机硬件配置同质化,软件生态和行业适配能力是竞争关键[80] -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160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较2023年12月提升1.1个百分点[120] -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49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7.7%[120] - 截至2024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265万,其中5G基站为425.1万个,比上年末净增87.4万个,5G基站占比33.6%,较上年末提升4.5个百分点[121] - 2024年新兴业务收入4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由21.6%提升至25%,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2.5个百分点[121] - 2024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物联网业务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13.2%、69.2%和13.3%[121] - 截至2024年底,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架数量83万个,东部地区占比71.1%,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121] - 2024年智算规模超50EFlops(FP16),同比实现翻番增长[121] - 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7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率20%[129] - 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为36.3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80.1亿,年均复合增速14.1%[129] - 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3857.9亿美元,进口量为5492.6亿块,分别同比增长10.5%和14.6%[139] 政策法规 - 2018年3月,中央网信办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推动资本市场服务网络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131] - 2019年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2.0版本[131] - 2020年9月,多部门颁发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指导意见,加大5G建设投资[132] -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132] - 2021年12月,中央网信办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恒为科技(603496) - 2024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