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心玮医疗-B(06609) - 2024 - 年度财报
06609心玮医疗-B(06609)2025-04-23 19:1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收益为2.779亿元,2023年为2.32344亿元,2022年为1.83032亿元,2021年为0.90089亿元,2020年为0.014562亿元[8]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81716亿元,2023年为1.63759亿元,2022年为1.24333亿元,2021年为0.5495亿元,2020年为0.007087亿元[8] - 2024年公司除税前亏损为0.11992亿元,同比减少88.3%,2023年为1.0292亿元,2022年为2.01249亿元,2021年为1.97906亿元,2020年为2.16183亿元[8][9] - 2024年公司年内亏损及全面亏损总额为0.13622亿元,2023年为0.94012亿元,2022年为2.00384亿元,2021年为1.97906亿元,2020年为2.16183亿元[8] - 2024财年公司收入2.7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14] - 2024财年公司税前亏损大幅收窄至1200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88.3%[14] - 公司2024年收益为2.779亿元,较2023年的2.323亿元增加19.6%,主要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销量增长、出血性脑卒中和通路器械销售增加及海外收益提振[33] - 公司2024年销售成本为9620万元,较2023年的6860万元增加[34] - 公司2024年毛利为1.817亿元,较2023年的1.638亿元增加;毛利率从2023年的70.5%降至2024年的65.4%,因带量采购和市场竞争影响价格[35] - 公司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2310万元,较2023年的2610万元减少,因政府补助和银行利息收入减少[38] - 公司2024年研发成本为5890万元,较2023年的1.238亿元减少,因原材料及耗材、研发团队人数和第三方承包成本减少[39] - 2024年研发成本总计5890万元,较2023年的1.238亿元减少,其中员工成本2260万元(占比38.4%)、折旧800万元(占比13.6%)等[40] - 行政开支从2023年的7460万元降至2024年的5820万元,主要因专业服务费减少[41]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2023年的7920万元增至2024年的7960万元[42] - 2024年其他开支为1830万元,主要与存货减值及土地使用权保证金相关亏损有关[43] - 财务成本从2023年的220万元降至2024年的170万元[44] - 2024年末资产负债比率为3.4%,与2023年末持平,且无未偿还借款[45] - 2024年末现金及银行结余为6.019亿元,较2023年末的6.222亿元减少2030万元[46] - 2024年末流动资产净值为9.414亿元,2023年末为9.456亿元[47] - 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约为520万元,2023年为4930万元,主要用于厂房及设备[48] - 截至2024年末,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使用7.724亿港元,结余2.424亿港元,部分预计2026年末用完[58] 公司费用率变化 - 2024年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与行政开支的费用率降至49.6%,同比下降16.6个百分点[9]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与行政开支的费用率降至49.6%,2023年为66.2%[14] 公司产品注册与应用情况 - 截止目前,公司合计取得31项产品NMPA注册证,产品在国内超2500家医院应用[9] - 海外市场公司已取得颅内取栓支架等产品的CE或FDA认证以及26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注册证书,正于10个国家或地区进行逾40项产品注册[10] - 公司已取得颅内取栓支架等产品的CE或FDA认证,以及26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注册证书[15] - 公司正于10个国家或地区进行逾40项产品注册[15]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有31款器械产品获NMPA批准、三款器械产品获FDA批准及一款产品获得CE标志[16] - Captor取栓支架已升级,有九种产品型号可供选择,且已获得CE标志[19] - 公司颅内动脉瘤栓塞辅助支架于2024年10月获NMPA批准并开始销售[22] - 公司左心耳封堵器于2022年取得NMPA批准并开始销售[23] 公司业务线产品销售数据变化 - 2024年度神经介入产品植入量超18万件[10] - 2024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销量增长45.5%,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及其他介入通路器械收入分别增长104.2%及109.4%[14] 公司未来产品规划 - 未来两年,公司预计至少有两款重磅治疗类器械上市,包括用于颅内狭窄治疗的颈动脉支架及自膨式药物支架[9] - 未来24个月公司预计推出至少两款主要神经介入治疗器械[15] 公司技术创新情况 - 2024年公司创新性地提出级联抽吸技术及级联到位技术,获广泛临床认可[10] 公司专利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拥有254项注册专利,包括126项发明专利、115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3项外观设计专利;有88项待决专利申请,包括76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项外观设计专利[26] 公司销售网络与生产基地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已建立广泛分销网络,覆盖国内除港澳外所有省份的2500多家医院[29] - 截至报告日期,公司有上海临港新片区和南京江北新区两处生产基地[28] 公司管理层信息 - 王先生在医疗器械研发及商业化领域拥有逾20年经验,2004 - 2012年任职于微创医疗,负责质量系统及注册法规管理[61] - 张坤女士48岁,2020年11月23日 - 2025年3月27日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在医疗器械研发及商业化领域拥有逾20年经验[63][64] - 韦家威先生47岁,2020年9月加入公司,2020年11月任副总经理,2022年6月10日调任执行董事,负责销售及营销管理[67] - 丁魁先生42岁,2018年4月加入公司任董事,2020年11月23日调任非执行董事,在金融及医疗行业拥有逾19年经验[69] - 陈少雄先生63岁,2022年11月9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03年5月起任职于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70] - 王先生2000年7月获大连海事大学海洋工程管理学士学位,2005年3月获上海大学应用化学硕士学位,2016年1月获清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63] - 张坤女士2000年7月获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士学位,2017年2月获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65] - 韦家威先生1999年7月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制药技术学士学位[68] - 丁魁先生2003年7月获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士学位[70] - 张坤女士2018年9月获香港城市大学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中文)校友会有限公司委任为副秘书长,任期2年(2017 - 2019)[65] - 陈少雄于1984年7月取得上海交通大学农学学士学位,2010年6月取得上海交通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8年2月取得法国格勒诺布尔高等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学位,2018年12月起为合资格正高级工程师[71] - 陈刚41岁,2020年6月加入公司任董事,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任非执行董事,2023年11月8日再次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71] - 陈先生在金融行业有超17年经验,2007 - 2011年任艾意凯咨询项目主管,2013 - 2015年供职于维梧股权投资管理,2015 - 2017年于上海艾兰德投资控股任职,2017年3月加入洲岭私募基金管理任董事,2019年3月起任合伙人[72] - 郭少牧59岁,2020年11月23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香港投资银行领域有逾13年经验[77] - 郭先生2000年2月 - 2001年2月任Salomon Smith Barney企业财务副经理,2001年3月 - 2005年9月任HSBC Markets (Asia) Limited全球投资银行业务副经理及副总监,2005年10月 - 2007年4月任J.P. Morgan Investment Banking Asia房地产团队副总裁及总监,2007年4月 - 2013年4月任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Banking Asia房地产团队总监及董事总经理[78] - 郭先生自2014年6月起任亿达中国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5年2月起任花样年控股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0年3月起任格科微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2020年6月 - 2023年12月任港龙中国地产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2020年10月 - 2024年7月任上坤地产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79] - 冯向前38岁,2020年11月23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金融行业有逾17年经验[81] - 冯先生2007年7月 - 2010年10月任财通证券高级经理,2010年11月 - 2014年2月任东海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总监,2014年3月 - 2017年3月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工作,2017年8月 - 2018年7月任深圳市招商平安资产管理投资银行部副总裁,2019年4月以来任职于湘财证券[81] - 冯先生2007年7月获复旦大学生物科学学士学位,2013年6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金融硕士学位,2020年10月取得高级经济师证书,2019年8月以来为全球风险管理专业人士协会的金融风险管理师会员[81] - 龚平38岁,2021年1月11日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81] - 龚先生自2024年11月起担任中路股份有限公司金融财务部总经理,有逾15年审计及金融管理经验[82] - 姜心贝先生33岁,2022年11月9日获委任为监事,就职于上海盛宇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高级投资经理[83] - 姜雪女士39岁,2022年11月9日调任为监事,负责公司法律事务,持有中国法律执业资格证书及专利代理师资格[83][84] - 刘柏巍31岁,2025年3月27日调任为监事,此前任职于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84] - 王国辉先生47岁,自公司2016年6月成立起任首席执行官,2020年11月23日起任董事长[87] - 张涵先生38岁,2025年3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负责公司战略执行等工作[87] - 薛宗玉先生39岁,现任公司质量法规副总裁,2023年11月8日至2025年3月27日任监事[88] - 咸文龙先生37岁,2022年1月委任为供应链副总裁,负责公司生产运营及供应链管理[89] - 张涵先生和郭兆莹女士分别于2020年12月22日和2022年3月24日获委任为公司联席公司秘书[92] 公司企业管治相关情况 - 董事会提呈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企业管治报告[95] - 公司愿景是成为提高尖端医疗技术可及性及守护生命健康的创新型医疗器械公司[97] - 公司长期经营模式是通过推出创新医疗器械,重新定义护理标准、降低死亡率并改善预后[98] - 公司战略是成为中国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市场的领导者[99] - 公司董事会由三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独立性高[102][107] - 董事长王国辉兼任首席执行官,虽偏离守则条文,但董事会认为有利于贯彻领导及提升战略规划效益效率[10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三分之一,符合上市规则下的独立规定[104] - 公司全体董事及监事报告期内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未悉高级管理层有违规情况[106] - 现任董事为第二届董事会成员,任期自2023年11月8日至2026年11月7日[108] - 董事由股东在股东大会选任,任期三年,可重选续任,公司可提前罢免[112] - 评估董事候选人时,提名委员会及董事会需考虑个人品格、专业资格等多方面因素[116] - 审计委员会由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报告期内召开三次会议,与外部核数师举行三次会议[122] - 审计委员会审阅集团2023年全年及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和报告等多项内容[123] - 薪酬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报告期内举行一次会议[125] - 薪酬委员会检讨董事及高管薪酬待遇、政策架构并进行年度绩效考评[126] - 集团高级管理层5人薪酬范围:200 - 250万元2人、150 - 200万元2人、100 - 150万元1人[127] - 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报告期内举行一次会议[128] - 提名委员会评核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性、推荐董事候选人等[129] - 公司设立审计、薪酬、提名、战略四个董事会委员会并制定职权范围[121] - 全体董事定期听取法律法规修订更新简报,鼓励参加培训并提交记录[120] - 公司为董事、监事及高管安排责任保险,范围每年检讨[118] - 公司于2024年8月30日设立战略委员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和两名非执行董事组成,报告期内举行一次会议[131] - 董事会由八名男性及一名女性成员组成,年龄为31至40岁的董事两名、41至50岁的董事五名、50岁以上的董事两名[134] - 公司有三名具不同行业背景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135] - 报告期内员工(包括高级管理层)男女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