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1年收入约1.14亿港元,较2020财年的约9950万港元增加约1450万港元或14.6%[4] - 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36.6%[4] - 公司2021年净亏损约4060万港元,较2020财年的约7940万港元减少约3880万港元或48.9%[4] - 公司2021年财务费用较2020财年大幅减少约3280万港元[4] - 公司收入从2020财年约9950万港元增至本年度约1.14亿港元,增加约1450万港元或14.6%[10] - 公司净亏损从2020财年约7940万港元减至本年度约4060万港元,减少约3880万港元或48.9%[1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9719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1.49378亿港元[1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资金总额约为2.224046亿港元,资产总值约为2.76972亿港元,负债总额约为5456.74万港元[1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借款总额约为1.77997亿港元,其中约2449万港元及1.53507亿港元将分别在一年内及一年后偿还,按浮动利率每年6.7%至7.4%计息[1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其他全面收益确认公允值收益(包括出售收益)1.579亿港元(2020年:11.168亿港元)[20] - 2021年集团毛利率为36.6%,2020年为38.8%[134] - 2020年集团EBITDA及以股份为基础之付款增加2.18902亿港元[135] - 2021年末集团负债与权益比率为0.08倍,2020年为0.26倍[13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供分派储备,但股份溢价账约23.3955亿港元可用于缴足红股方式分派[150] 业务线发展情况 - 公司智能头盔已进入公安部政府釆购办公室警用装备采购目录,成为公安部警用装备协定供货单位[7] - 公司完成四川、广东等客户的系统安装、部署与调试工作[7] - 公司在卫生防疫领域对智能防疫头盔增加红外可见光双光融合测温算法和能耗优化算法[7] - 公司在上海、广东等地完成智能工业检测行业应用客户对接、测试部署和交付运营[8] - 公司在北京、重庆等地开拓大数据可视化表达等,推进行业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8] - 公司将在智能校园服务领域基于智能管理系统挖掘客户新需求形成解决方案[8] 员工与股权相关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员工9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约21%[11] - 2021年4月22日,公司向若干合资格雇员授予2700万份新购股权,本年度相关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约为97.1万港元[1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发行普通股结余为61.5692886亿股[13] - 2021年1月20日至2月8日,公司出售15,245,891股光啟技術股份,总代价约3.85718亿元,平均售价约25.30元,出售所得款项约4.4297亿港元,确认公允值收益约5752.7万港元[20]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56,282,860股光啟技術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约2.61%,光啟技術股份账面价值为16.5473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59.7%(2020年12月31日:14.926亿港元,占比52.5%)[20] - 2021年9月2日,公司有条件同意出售占Agent VI按悉數攤薄基準計算之全部股本约16.5%的待售股份,代价约1180万美元[2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Agent VI出售事项完成,总代价约9444.1万港元,确认公允值收益,收取1,776,371股Irisity AB股份,出售1,373,572股录得公允值亏损约770.3万港元,持有402,799股,公允值约2148.8万港元,损益内确认公允值收益228.4万港元[23] - 2021年集团约有90名雇员(2020年:110名)[26] - 2021年男性员工占比86%,女性占比14%;30或以下占20%,31 - 40占64%,41 - 50占13%,51或以上占3%;员工均位于中国;高层管理人员占2%,中层管理人员占10%,一般员工占84%,合同工/短期工占4%;全职员工占100%[99] - 2021年男性员工流失率23%,女性52%;30或以下流失率68%,31 - 40为16%,41 - 50为9%;中国地区流失率28%,整体流失率28%[99] - 2021年接受培训员工男性比例89%,女性84%;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均为100%,一般员工95%,整体88%[103] - 2021年已接受培训的员工中男性占84%,女性占16%;高层管理人员占2%,中层管理人员占11%,一般员工占87%[103] - 2021年每名员工完成受训平均时数男性2.0小时,女性2.3小时;高层管理人员3.0小时,中层管理人员4.0小时,一般员工1.9小时,整体2.0小时[103] - 2021年雇员总人数62人,2020年为81人[113] - 2021年培训总时数104小时,2020年为162小时[113]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61.5692886亿股已发行股份[177][183] - 董事刘若鹏博士通过两家公司间接持有公司26.185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2.53%[175] - 主要股东黄薇子女士以配偶权益持有公司26.185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2.53%[179] - 主要股东New Horizon以实益拥有人身份持有公司26.1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2.52%[179] - 主要股东Wireless Connection Innovative Technology Limited以受控制公司权益持有公司26.1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2.52%[179] - 主要股东深圳大鹏光启科技有限公司以受控制公司权益持有公司26.1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2.52%[179] - 主要股东深圳大鹏光启联众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受控制公司权益持有公司26.1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2.52%[179] - 主要股东深圳光启合众科技有限公司以受控制公司权益持有公司26.185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2.53%[179] - 主要股东Central Faith International Ltd.以实益拥有人及受控制公司权益持有公司9.72981013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5.80%[179] - 购股权计划有效期为10年,从2012年7月31日至2022年7月30日[185] - 根据购股计划可授出购股权有关股份总数不得超已发行股份10%,12个月内已授及将授购股权行使后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授出日已发行股份1%[184] - 2021年4月22日向雇员授出2700万股购股权,行使价0.229港元,行使期从2021年4月22日至2026年4月21日,年内失效363万股,年末尚未行使2337万股[192] - 报告日期根据计划可发行购股权总数为243606779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3.96%[193] - 自购股授出日期起满第一、二、三个周年日,承授人可行使获授购股权分别最多33%、33%及34%[19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无购股权被注销[194] 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 - 本年度一名建筑分包商就未付合约工程款连同利息约1919.1万港元向公司两家附属公司提出索赔[17] - 报告期后无重大事项,报告日期无重大投资或添置资本资产计划[24][25] - 公司编制《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根据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二十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涵盖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7][28][29] - 公司可持续发展管理方针基于符合现行法律规定、可持续发展原则及鼓励持份者参与,推行环境、雇佣及劳工常规、营运惯例及投入社区工作[31] - 公司确定主要持份者,建立各种沟通渠道以保持有效沟通和良好关系[34] - 公司全年接受1 - 2次现场检查[35] - 公司ESG工作组成员包括一名非执行董事、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项目经理[43] - 公司通过行业对标、持份者参与、验证三步评估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重大性及重要性[38][39][40] - 公司董事会在监察可持续发展事宜管理方面发挥主要作用,评估ESG相关风险并制定政策[42] - 公司每年进行重要性评估,了解持份者对ESG问题的意见及期望[45] - 公司确保使用多种平台和沟通方法接触、聆听及回应主要持份者[45] - 公司ESG工作组负责检讨及监督ESG流程和风险管理[44] - 公司需不时检讨ESG目标实施进度及绩效,未达预期需纠正[46] - 公司与主要持份者就目的与目标流程有效沟通,使其参与实施过程[46] - 公司在ESG报告中采用重要性原则,汇报关键ESG问题和关键绩效指标[37] - 公司计划到2022年将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50] - 2021年氮氧化物排放合计3.25公斤,2020年为3.97公斤;二氧化硫2021年合计1.56公斤,2020年为1.39公斤;颗粒物2021年合计1.01公斤,2020年为0.97公斤[51] - 公司计划到2022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15%[52] - 2021年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和2合计165.96吨二氧化碳当量,2020年为176.10吨二氧化碳当量[53] - 公司计划到2022年将能源耗用量减少15%[62] - 2021年外购电力消耗合计140.59千个千瓦小时,2020年为153.54千个千瓦小时;汽油2021年合计194.27千个千瓦小时,2020年为188.01千个千瓦小时[63] - 2021年能源消耗合计334.86千个千瓦小时,2020年为341.55千个千瓦小时[63] - 中国地区2021年能源消耗密度为0.60千个千瓦小时/平方米,2020年为0.58千个千瓦小时/平方米[63] - 公司将与清洁承包商协调,要求其在来年收集无害废弃物产生量数据[54] - 公司将尝试向业主收集中国地区用水量数据,并于下一个报告年度披露[64] - 公司遵守中国废水管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规定,设计新产品和技术研究时考虑减少废水产生[65] - 公司《环境政策》制定环保方案,识别环境风险并制定解决方法和应变程序[66] - 公司根据运营风险性质应对气候相关风险,董事会定期监督气候相关问题并纳入战略[67] - 公司考虑不同气候相关情境,探索机会与业务伙伴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并减少碳排放[68] - 预计全球气候变化措施进步会使原材料采购和生产成本上升,应对不足会增加生产和供应链中断情况[69] - 公司提倡日常经营减少不可再生能源,通过节能和引入可再生能源实现零碳排放[70] - 公司借助风险评估识别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确定实施新策略的领域[71] - 风险评估通过建立场景、识别现有风险、识别未来风险与机遇、分析及评估风险四个步骤进行[71][74] - 公司拥有健全风险管理和业务规划流程,与政府及主管机构合作了解监管和财政变动[74] - 公司在监控碳和能源足迹方面提高气候变化意识,但对气候风险与机遇影响的认识仍不足[74] - 极端天气事件会使公司经营成本增加、设施损坏致资本成本增加及可能导致财务亏损[75] - 持续高温天气会使公司收益因产能下降及员工受不利影响而减少[77] - 气候政策使公司保费上升,经营成本增加[87] - 开发低碳节能产品及同业采用绿色建筑策略,使公司技术开发资本投资增加[91] - 客户需求转变、市场信号不明等使公司收入减少、经营成本和生产成本增加[91] - 减少包装材料用量、用水量及使用低排放燃料品种可减少公司经营成本[92] - 开发考虑气候变化适应的产品及业务多元化,可使公司低排放技术投资回报增加,但研发成本增加[92] - 进军新市场及新兴市场可增加公司收入[92] - 公司采用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指标评估及管理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93] - 2021年公司无因雇佣问题遭政府惩处或涉诉讼[95] - 2021年公司无因健康与安全问题遭政府惩处或涉诉讼,无工伤案件、因工伤损失工作天数及因工死亡案例[101] - 2021年公司无因童工及强制劳工问题遭政府惩处或涉诉讼[104] - 公司禁止因多种特质歧视员工,涵盖招聘、培训、晋升等决策[96] - 公司为员工提供健康安全工作环境,采取多项职业健康与安全措施[100] - 2021年和2020年主要供应商来自中国的数量均为100家[106] - 集团已提交逾828项专利申请[107] - 2021年集团无因产品责任问题遭政府惩处或涉诉讼[107] - 2021年集团无因贿赂、勒索、欺诈及洗钱问题遭政府惩处或涉诉讼[112] - 2021年接受反贪污培训的董事会成员5人,2020年为4人[113] - 2021年接受反贪污培训的高层管理人员2人,2020年为7人[113] - 2021年接受反贪污培训
光启科学(00439)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