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创环境(03989) - 2021 - 年度财报
03989首创环境(03989)2022-04-26 17:2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人民币79.03亿元,较2020年增长3.35%[16] - 公司2021年总资产突破人民币261.73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8.79%[16] - 公司2021年净资产突破人民币77.17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7.34%[16] - 公司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5.11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9.83%[16] - 公司资产总额达261.73亿元,同比增长8.79%[29]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03亿元,同比增长3.35%[29] - 公司实现年内溢利5.73亿元,同比增长15.57%[29] - 公司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9.83%[29] - 2021年廢物處理及廢物轉化能源業務收益為79.02604億元,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5.10746億元,較2020年增長約9.83%[50] - 2021年融資成本較2020年上升約4.65%,至約5.80502億元[50] - 2021年12月31日,集團總資產約為261.73239億元,公司所有人應佔資產淨值約為62.10896億元[52] - 2021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比率為70.52%,較2020年底之70.12%輕微上升0.4%[52] - 流動比率由2020年12月31日約0.71增加至2021年12月31日約0.87[52] - 2021年12月31日,集團現金及銀行結餘以及有抵押銀行存款約為17.20491億元,較2020年底減少約10.96753億元[53] - 2021年12月31日,集團未償還借款約為117.30624億元,較2020年底增加約30.13478億元[54] - 2021年公司收益为7,902,604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7,646,659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公司销售成本为5,505,267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5,712,322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公司毛利为2,397,337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1,934,337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860,857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777,287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公司年内溢利为573,139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495,922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10,746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465,041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优先股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3,425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1,082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非控股权益应占溢利为8,968千元人民币,2020年为29,799千元人民币[198] - 2021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3.57分,2020年为人民币3.25分[198] - 2021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3.57分,2020年为人民币3.25分[198] 业务项目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末,除新西兰项目外,公司落实国内环保项目69个[16] - 截至2021年末,公司项目覆盖超20个省市,服务人口超6000万[16] - 截至2021年末,公司项目总投资逾人民币187.90亿元[16] - 国内重资产项目储备69个,总投资额约187.90亿元,已投入153.08亿元,总设计规模为年处理垃圾量约1437万吨及年拆解电器及电子设备量约320万件,64个进入建设和营运期;轻资产项目储备13个[31] - 海外持有BCG NZ集团51%股份,该集团服务超30万新西兰客户,市场份额近40%[31] - 重资产新增签约2个项目,轻资产环卫业务新增签约7个项目,年化签约服务费累计约1.27亿元,场地修复业务新增签约6个项目,合同金额累计约1.1亿元[32] - 年内有17个工程建设项目,10个项目转入试运行,5个项目完成建运移交[34] - 完成21个项目、38个合同标段的竣工结算工作,实施电缆、空压机和飞灰螯合固化服务的集中采购[34] - 年内签约新增垃圾量1040吨/日,全年入厂垃圾上网发电量同比提升12%[35] - 审批或备案项目技改申请53项,完成南昌项目的焚烧锅炉技改及优化[35] - 2021年生活垃圾處理量592.25萬噸,危廢處理量1.2萬噸,提供上網電量11.51億千瓦時[43]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与大股东首创环保集团形成全新“十四五”战略规划、“生态+2025”战略迭代[15] - 首创环保集团打造“水、固、气、能”5+4+1多业态业务组合[15] - 首创环保集团坚持创新科技驱动,聚焦科技引领增强核心竞争力[15] - 公司开展业务投资梳理,实现产业聚焦,明确核心能力战略布局[17] - 公司加快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完成两份规划[17] - 公司将以整合为契机推动业务与组织变革,重构商业模式[19] - 公司将打造四大价值链业务,为首创环保集团“十四五”战略提供业务支持[19] - 公司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践行战略举措,实现轻重并举[28] 公司荣誉 - 公司蝉联中国固废行业十大影响力企业[19] 公司科技创新成果 - 北京首创科技拥有60多项专利成果,参与编制团体标准2项,主编备案企业标准3项[38] 公司融资与股本情况 - 增加法定股本至50亿港币,完成3亿美元债券本息偿付,7亿港币再融资工作,完成银行授信合计人民币62.54亿元[39] - 2020年12月及2021年5月公司发行优先股共16,316,200股,面值每股100港元[141] - 2020年5月29日公司发行总额10亿元人民币债券,票面利率3.10%,期限5年[142] - 2018年9月11日及10月18日公司发行2021年到期5.625%票据,总面值3亿美元,已到期赎回[143] - 2020 - 2021年,公司共发行11,000,000股和5,316,200股优先股予首创香港和首创华星,优先股面值每股100港元,按面值发行[164] 公司担保与抵押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集團若干銀行融資的擔保包括服務特許經營權安排下的若干收益、302.6萬元的銀行結餘及5512.1萬元的租賃土地及樓宇[5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服务经营权安排下建筑工程及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承担分别约为人民币10.70619亿元及人民币1.53546亿元[58]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就填埋场运营向新西兰政府机构提供担保及国内项目建设和运营向中国政府机构提供履约担保分别约为人民币3.41888亿元及人民币2.04605亿元[59] - 2017年11月7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与北京首创集团签订委托保证合同,北京首创集团为集团贷款提供不超10亿元担保,集团按担保本金每年0.6%支付担保费,最高年度上限600万元[16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向平安资产提取贷款9亿元,应付北京首创集团担保费约540万元[160] 公司人员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共雇用约5175名雇员[60] - 曹国宪58岁,2011年7月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2019年11月调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62] - 李伏京41岁,2019年11月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63] - 黎青松50岁,2021年8月任执行董事兼执行总经理[63] - 郝春梅51岁,2018年4月任执行董事,2021年7月调任非执行董事[66] - 浦炳荣74岁,2006年6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7] - 郑启泰58岁,2010年1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8] - 陈绮华56岁,2012年7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8] - 谷金山2015年2月获委任为公司副总经理[70] - 曾兆武2020年12月获委任为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2021年8月调任为公司总会计师(首席财务官)[70] - 刘延军2011年6月获委任为公司副总经理,2020年12月调任为董事会秘书[71] - 闫胜利2011年6月获委任为公司助理总裁,2013年获委任为副总裁,2020年12月调任为公司总法律顾问[73] - 王冰妮2010年6月获委任为公司之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73] 公司治理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的全部守则条文[75] - 全体董事确认于2021年一直全面遵守标准守则所规定标准[76] - 2021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三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以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8] - 公司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浦炳荣、郑启泰及陈绮华均已担任该职务超九年[80] - 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超三分之一人数[80] - 2021年公司举行十二次董事会会议及两次股东大会[83] - 执行董事曹国宪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12/12,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2/2[83] - 执行董事李伏京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10/12,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2/2[83] - 执行董事肖煜坤(2021年8月26日辞任)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7/9,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2/2[83] - 执行董事黎青松(2021年8月26日获委任)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3/3,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0/0[83] - 非执行董事郝春梅(2021年7月2日由执行董事调任)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11/12,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2/2[83] - 独立非执行董事浦炳荣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12/12,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2/2[8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郑启泰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11/12,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2/2[83]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绮华董事会会议出席次数为12/12,股东大会出席次数为2/2[83] - 董事会于2006年6月15日成立提名委员会,回顾年度由四名成员组成,主席为曹国宪先生[91] - 回顾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三次会议,重新提名郝春梅等三人重选连任董事,提名郝春梅调任非执行董事,提名黎青松为执行董事,更改曾兆武职称,批准刘静和游美华辞任副总裁[92] - 提名委员会成员曹国宪、浦炳荣、郑启泰、陈绮华会议出席次数/举行次数均为3/3[95] - 公司于2006年6月15日成立薪酬委员会,回顾年度由三名成员组成,召开三次会议考虑及检讨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待遇[96][97] - 薪酬委员会成员浦炳荣、郑启泰、曹国宪会议出席次数/举行次数均为3/3[98] - 公司于2006年6月15日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回顾年度召开两次会议[102][103] - 审核委员会成员陈绮华、浦炳荣、郑启泰会议出席次数/举行次数均为2/2[10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核数师审核服务酬金为4295千元人民币,非审核服务酬金为2238千元人民币,总计6533千元人民币[105] - 审核委员会回顾年度工作包括审阅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报告及业绩公布、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年报及业绩公布等[103] - 董事会确认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负责,需检讨其有效性[105] - 公司风险管治架构明确统一领导职能,各部门相互配合,建立内控复核机制[106] - 董事会检讨公司及附属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成效,认为系统有效且足够[113] - 2021年度法治建设委员会使公司合同、制度以及重大决策法律审核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11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公司秘书接受不少于15个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19] - 应持有公司实缴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且附带股东大会投票权的股东要求,需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会议须在要求发出之日起两个月内举行[120] - 于股东大会上提出议案所需股东人数为提出要求当日持有附带股东大会投票权的公司实缴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人数[121] - 公司于2019年1月正式确认成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法治建设委员会[115] - 公司参照企业内控基本规范及相关指引规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110] - 公司依照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制定相关程序、方法与工作要求,并将内部控制考核纳入绩效考核体系[113] - 公司制定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的政策,定期提醒董事及雇员遵守,开展内部培训并定期审阅更新指引或政策[11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的组织章程文件并无重大变动[126]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首创(香港)有限公司持有6,449,026,736股,股权约45.11%;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6,449,026,736股,股权约45.11%;首创华星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持有3,116,767,072股,股权约21.80%;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9,565,793,808股,股权约66.9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