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6600[5] - 公司是生物制药公司,专注肿瘤及重症感染等治疗领域[15][18] 市场行情 - 2021年中国医疗公司经历史上最残酷股灾,MSCI中国医疗保健指数自2021年6月28日的437.66至2022年3月15日的177.50,下跌近60%[6][8] 公司管理与战略 - 公司首席执行官赵宏及其团队通过创新模式将公司商业化能力推上新高度[6][7] - 公司承诺会不遗余力提升业绩和价值,为股东带来长期满意回报[6][7] - 公司最大挑战是产品单一,重要战略目标是拓宽产品线和建立研发能力[10][12] - 公司将把握机遇与biotech公司战略合作,推动行业整合[10][12] - 2022年公司优先事项包括加强上市产品组合、加快产品研发、提升产品开发能力、物色并购机遇和整合人才战略[95]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经营现金流首次超10亿人民币,年底现金余额超21亿人民币[10][12] - 2021年公司收入由去年增加31.3%至人民币25.185亿元,创四年增长新高[14][17] - 2021年公司毛利由上一年的人民币14.905亿元增至人民币19.33亿元,同比增长29.7%[14][17]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为人民币9.234亿元,去年为人民币7.537亿元[14][17] - 2021年公司收入为25.185亿元,较2020年的19.186亿元增加约31.3%[97][99][100] - 2021年公司收入成本为5.855亿元,占比23.2%;2020年为4.281亿元,占比22.3%[97] - 2021年公司毛利为19.33亿元,占比76.8%;2020年为14.905亿元,占比77.7%[97] - 2021年公司经营利润为10.581亿元,占比42.0%;2020年为8.349亿元,占比43.5%[97] - 2021年公司所得税前利润为10.259亿元,占比40.7%;2020年为8.168亿元,占比42.6%[97] - 2021年公司年内利润为9.234亿元,占比36.7%;2020年为7.537亿元,占比39.3%[97] - 公司收入成本由去年的4.281亿元人民币增加36.8%至2021年的5.855亿元人民币[106][107] - 2021年产品成本4.166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成本71.2%,占总收入16.5%;2020年产品成本3.645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成本85.1%,占总收入19.0%[108] - 2021年无形资产摊销7400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成本12.6%,占总收入2.9%;2020年无形资产摊销780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成本1.8%,占总收入0.4%[108] - 2021年货运成本3780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成本6.5%,占总收入1.5%;2020年货运成本3450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成本8.1%,占总收入1.8%[108] - 2021年仓库成本1790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成本3.1%,占总收入0.7%;2020年仓库成本1480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成本3.5%,占总收入0.8%[108] - 2021年其他成本3920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成本6.6%,占总收入1.6%;2020年其他成本240万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成本1.5%,占总收入0.3%[108] - 公司毛利由去年的14.905亿元人民币增加4.425亿元人民币或29.7%至2021年的19.33亿元人民币[108][109] - 公司毛利率由去年的77.7%减少0.9个百分点至2021年的76.8%[108][109]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去年的4.564亿元增加26.9%至2021年的5.792亿元,推广及雇员福利分别增加4180万元及6300万元[111]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去年的2.162亿元减少4.5%至2021年的2.064亿元,因上市开支减少[111] - 研发开支从去年的7540万元增加78.2%至2021年的1.344亿元,测试及临床试验开支增加4410万元或154.6%,雇员福利增加1080万元或30.1%[111] - 其他收入从去年的1.392亿元减少至2021年的4280万元,其他开支从去年的7520万元减少至2021年的1680万元[111] - 其他收益净额从去年的2850万元减少至2021年的1910万元,因外汇收益净额减少1720万元[112] - 经营利润从去年的8.34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0.581亿元[112] - 财务成本净额从去年的1810万元增加至2021年的3220万元,因借款利息开支增加1080万元[112] - 所得税开支从去年的6310万元增加至2021年的1.025亿元,因税前利润上升[112] - 年内利润从去年的7.537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9.234亿元[11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275亿元,借款总额约为11.447亿元[11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275亿元人民币,主要以港元计价[11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借款约为11.447亿元人民币,均以美元计价,有抵押借款利率为伦敦银行同业拆息上浮2.3%[116][11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43.0%,2020年12月31日为89.2%[117] - 公司资本开支从去年的4.694亿元人民币变为2021年的1.908亿元人民币[11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Zentalis Pharmaceuticals, Inc. 531,438股股份,占其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份约1.3%[11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对Zentalis的投资公允价值约为2.848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资产约7.0%,2020年12月31日为6.3%[11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有负债[118] 自有产品日达仙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上市产品包括自有产品日达仙、授权引入产品和推广产品[19][21] - 日达仙于1996年获批准在中国市场销售,截至2021年底收入主要来自向独家进口商及经销商的销售[20] - 截至2021年底,日达仙销售增长26.1%至人民币19.78亿元[20] - 2021年Zadaxin销售额增长26.1%,达19.78亿元人民币[22] - 2021年11月,公司聘请上药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为日达仙在中国的独家进口商及分销商[81][83] - 公司通过CMO Patheon Italia生产自有产品日达仙及授权引入产品安其思,将部分授权引入产品生产外包[82] - 公司通过Patheon Italia生产自有产品日达仙和授权产品安吉奥马克,将授权产品生产外包给诺华等合作伙伴[85] - 2021年4月胸腺法新被列入第五批VBP目录,6月公司日达仙参与投标未中标,四家仿制药中标[87][89] - 日达仙是1996年中国首个获批的品牌胸腺法新药物,凭借先发优势和疗效维持了品牌知名度和患者忠诚度[90] - 基于2021年下半年及年末后的实际销售,公司整体业务、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未受日达仙未中标VBP的重大影响[90] - 2021年自有产品收入为19.78亿元,占比78.5%;2020年为15.682亿元,占比81.7%[99] 日达仙相关临床研究 - 对5746名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Tα1治疗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从64.7%提升至77.3%,总生存率从72.7%提升至83.3%[24] - 对468名患者的倾向得分匹配分析表明,Tα1治疗使孤立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存活率从47.2%提升至55.5%[24] - 已完成Tα1联合PD - 1抗体和阿帕替尼对晚期胃癌疗效RCT的60%患者入组[24] - 启动COVID - 19灭活疫苗联合Zadaxin临床研究并完成100%患者入组[24] 公司GTP平台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末,GTP平台有超131000名注册患者、超81000名医生及约1000间DTP药房[28][29] - 2021年通过GTP模式进行的销售占Zadaxin总销量的62%以上,去年约为53%[28][30] - 2021年最后季度,来自GTP的销量约占70%[28][30] 胸腺法新应用情况 - 胸腺法新被纳入多个专业协会发布的治疗指南用于多种病症治疗,如脓毒症(2014年及2020年)、胰腺癌(2019年及2021年)等[27] 择泰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作为注册分销商的择泰产品总收入为1.698亿元,去年为470万元[31][34] - 2021年1月公司完成择泰的进口药品注册证转让,成为其在中国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并于下半年完成所有省份分销商的转移[31][32] - 2021年公司良好实施择泰的学术推广计划,唑来膦酸获多个指南和共识推荐[31][33] - 2021年第一季度起公司启动门诊注射中心联盟,提升择泰院外患者可及性[31][33] - 2022年1月21日,公司产品择泰所用的唑来膦酸注射剂列入第七批VBP药品清单[91][92] - 择泰在中国骨转移市场份额不高,若纳入VBP销量将大增,若未中标仍有增长空间[91][92] - 不论择泰是否纳入VBP,已确定其新发展领域如早期乳癌患者的骨健康管理[91][92] - 公司自2021年第一季度起发展门诊注射中心联盟,提升择泰院外可及性并提供增值服务[91][92] - 公司将权衡价格、销量和市场份额等因素,制定战略决定是否参与VBP[93] 推广产品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为业务合作伙伴销售推广产品的收入为3.572亿元,较去年增加2090万元,增幅6.2%[40] - 2021年,公司为商业伙伴销售推广产品的收入从去年的3.363亿人民币增加2090万人民币,增长6.2%,达到3.572亿人民币[42] - 2021年推广产品收入为3.572亿元,占比14.2%;2020年为3.363亿元,占比17.5%[99] - 2021年为业务合作伙伴销售推广产品收入从去年的3.363亿元人民币增加2090万元人民币或6.2%至3.572亿元人民币[104] 授权引入产品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12月公司获授权引入DANYELZA®(那西妥单抗),2021年6月和12月分别在海南和天津试点推出,2022年1月在台湾开始产生收入[35][37] - 诺弥可于2021年1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商业化,11月成功上市,在超30个城市可购买[36][38] - 安其思于2020年8月与辉正订立推广分销协议,2021年第二季度正式商业化[39] - 2021年Q2,公司引进产品Angiomax在中国内地商业上市[41] - 2021年公司产品收入为1.698亿元人民币[104] - 2021年授权引入产品收入为1.833亿元,占比7.3%;2020年为0.059亿元,占比0.4%[99] 公司在研产品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建立由8种在研候选药物组成的产品组合,4种在海外处于III期或后期阶段并将在中国采取快速上市策略,4种在海外或中国处于临床前到II期临床试验的早期阶段[41][43] - 2021年9月,Vibativ用于治疗HABP/VABP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向国家药监局提交NDA[51][52] - DANYELZA®(那西妥单抗)于2020年11月自FDA取得BLA,2021年9月在中国获得临床试验豁免并提交NDA[47] - Omburtamab于2021年4月向EMA提交MAA[47] - RRx - 001正在进行美国III期试验,2021年7月获得国家药监局对三线及以上SCLC III期研究的IND批准[47] - PEN - 866正在进行美国II期篮子试验[49] - PT - 112正在进行美国II期试验,在中国已完成I期并启动II期试验[50] - 2021年7月公司在FDA批准后七个月内向中国国家药监局提交DANYELZA®(那西妥单抗)的BLA,9月获优先审评,同月在澳门提交BLA[54][57] - 公司计划2022年上半年在香港提交DANYELZA®(那西妥单抗)的BLA,并在中国就其与GM - CSF联合治疗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提交IND申请(203研究)[55][58] - 2021年4月业务合作伙伴Y - mAbs向欧洲药管局提交omburtamab的上市许可申请,用于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CNS/软脑膜转移性疾病儿科患者[60][62] - 2022年2月Y - mAbs与美国FDA完成BLA前会议,一季度末
赛生药业(06600) - 2021 - 年度财报
赛生药业(06600)2022-04-13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