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10,023千港元,同比下降50.6%[7] - 公司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润为1,568千港元,同比下降9.3%[7] - 公司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税前亏损为7,258千港元,同比下降41.3%[7] - 公司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期内亏损为7,258千港元,同比下降41.3%[7] - 公司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亏损为0.47港仙,同比下降39.7%[15] - 公司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行政开支为9,317千港元,同比下降37.0%[7] - 公司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其他收入为991千港元,同比下降20.6%[7] - 公司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费用为494千港元,同比下降40.4%[7] - 公司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全面支出总额为6,692千港元,同比下降44.9%[11] - 公司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汇兑差额为566千港元,同比增长134.9%[11]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非流动资产总值为653,000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114,000港元有显著增长[21]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流动负债总额为39,932,000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39,366,000港元略有增加[21]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净负债为3,441,000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4,094,000港元有所减少[21]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累计亏损为226,023,000港元,较2021年9月30日的212,052,000港元有所增加[22]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经营活动动用的现金净额为7,034,000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9,521,000港元有所减少[26]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7,557,000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785,000港元有显著增长[26]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融资活动动用的现金净额为884,000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300,000港元有所减少[29]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7,254,000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9,971,000港元有所减少[29] - 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录得归属于公司拥有人的亏损为6,317,000港元[3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4,094,000港元,净负债约为3,441,000港元[39] - 公司2022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3千港元,较2021年的2千港元增长50%[75] - 公司2022年金融资产投资收入为56千港元,较2021年的231千港元下降75.8%[75] - 公司2022年政府补助为28千港元,较2021年的144千港元下降80.6%[75] - 公司2022年其他收入为606千港元,较2021年的26千港元增长2230.8%[75] - 公司2022年财务费用为242千港元,较2021年的522千港元下降53.6%[81] - 公司2022年研发成本为221千港元,较2021年的605千港元下降63.5%[88] - 公司2022年员工福利支出为1,812千港元,较2021年的2,535千港元下降28.5%[88] - 公司2022年每股基本亏损为3,149千港元,较2021年的5,429千港元下降42%[92] - 公司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为9,368千港元,较2021年的14,041千港元下降33.3%[96]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在2022年9月30日为8,360,000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31,006,000港元大幅减少[110] - 公司报告期内收入约为10,023,000港元,较同期的20,286,000港元减少约51%[167] - 公司报告期内除所得税前亏损约为7,258,000港元,较同期的12,378,000港元减少约41%[164] - 公司报告期内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亏损约为6,317,000港元,较同期的10,535,000港元减少约40%[16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为零,与2022年3月31日持平[169] -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薪酬在报告期内为1,433,000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1,672,000港元有所减少[160] - 公司持有的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中,理财产品在2022年9月30日的价值为14,031,000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2,894,000港元有所下降[156] 业务表现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硬件收入为1,274千港元,同比下降86.8%[5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服务收入为8,749千港元,同比下降17.7%[5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总营收为10,023千港元,同比下降50.6%[5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硬件分部亏损为1,913千港元,同比扩大58.8%[5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服务分部亏损为2,012千港元,同比缩小76.3%[5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税前亏损为7,258千港元,同比缩小41.4%[5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硬件资产为1,938千港元,同比下降80.9%[6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服务资产为9,006千港元,同比下降33.6%[6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36,491千港元,同比下降37.3%[6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39,932千港元,同比下降27.3%[67] 业务转型与多元化 - 公司计划出售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广州韵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净负债约为23,720,000港元[43] - 公司于2022年10月与中国一家信息技术公司签订合同,合作提供多媒体短信服务等增值服务,预计该项目将盈利并为公司增值技术顾问服务业务作出贡献[44] - 公司将继续通过优化人力资源、调整管理层薪酬和控制资本支出等措施来控制行政成本[39] - 公司正在将业务重点从信息技术系统的开发转向系统运营,并计划为银行等企业提供短信服务等增值服务[171] - 公司计划开展可穿戴设备销售业务,这些设备将安装公司开发的信息技术软件及系统[171] - 公司逐步将业务重点转向信息技术系统的运营,并多元化至为企业提供多媒体短信服务等增值服务[198] - 公司通过其中国附属公司在2022年10月与一家信息技术公司签订合同,为广东省一家主要电信运营商的分公司提供多媒体短信服务[198] - 公司计划启动前端业务,利用其开发的信息技术软件和系统在终端用户市场建立品牌知名度[199] - 这些举措体现了公司在业务转型和多元化方面的努力[200] 中信网安业务 - 公司持有70%的深圳市中信网安认证有限公司与一家科技开发公司签订合同,建设基于e公民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的实名制管理基础设施[173] - 中信网安将提供5G-e公民SIM卡,开发特定场合的应用程序,并提供技术支持[173] - 中信网安的全资子公司与一家科技公司签订合同,授权其网站复制、发布并传播教育课程视频内容[173] - 中信网安与一家文化公司签订合同,提供、安装、运营和维护智能书柜,该书柜可借出纸质书籍及数字化阅读资源[173] - 中信网安在2020年9月30日与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及一家国有公众安全技术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达成协议,成立数字科技合资公司,提供网络安全数字解决方案[17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信网安的数字科技合资公司尚未成立[174] - 中信网安与中国一家银行的深圳分行合作推广互联网电子身份认证和金融服务,eCitizen应用于该银行的金融服务[176][177] - 中信网安与深圳一家数字凭证认证机构合作,将eCitizen SIM卡与数字凭证结合,应用于电子签名等领域[177] - 中信网安为另一家中国银行开发并实施电子合同签署、管理和审核平台,合同在报告期内接近完成[177][188] - 中信网安在深圳分租办公楼给金融科技初创企业,最多租户数为40名[184][185] - 中信网安为一家证券公司及一家数字凭证认证机构进行信息验证,通过网页、API或终端机提供服务[188] - 中信网安为一家信息技术子公司构建统一数字认证系统,进行应用集成及系统运维[188] - 中信网安及其全资附属公司为一家产权交易所、一家房地产开发及管理公司及一家文化产业公司提供智能书柜服务[193] - 中信网安为一家科技开发公司建设基于eCitizen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的实名制管理体系基础设施,提供5G-eCitizen SIM卡及技术支持[193] - 中信网安全资附属公司授权一家科技公司网站复制、发布并传播教育课程视频内容[193] - 中信网安全资附属公司为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及其客户设计移动网页并提供技术支持[193] 市场与行业趋势 - 公司预计中国电子签名市场将从2021年的152.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2年的217.1亿元人民币,并在2024年达到404.2亿元人民币[170] - 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服务市场在2021年增长了23.5%,达到人民币1,064.4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超过人民币2,000亿元[171] - 美国政府在2022年10月限制向中国出口14纳米以下的高级芯片及先进芯片制造技术和设备,可能影响中国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行业[197] - 中国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开发商和供应商对涉及更先进芯片的新技术研发投资变得更加谨慎[197] 收购与出售 - 公司于2021年6月18日通过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深圳市中信网安认证有限公司收购中智速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0%股权,代价为人民币7,000元[116][117] - 收购中智速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生的商誉为901,000港元[138] - 公司于2022年2月28日出售中智速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部股权,现金代价为人民币1元(相当于1港元),该公司不再为公司的附属公司[151]
量子思维(08050) - 2023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