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约7020万港元,较过往相应期间减少约35.2%[6][9] - 同期毛利约834万港元,较过往相应期间增加约208.5%,毛利率为11.9%,增加9.4个百分点[6][9] - 同期净亏损约833.5万港元,较过往相应期间减少约56.5%[6][9] - 每股基本亏损1.862港仙,较过往相应期间减少约56.7%,董事会不派付中期股息[6][10] - 2023年上半年收益7.02亿港元,较2022年的10.83亿港元有所下降;毛利834万港元,较2022年的270.3万港元有所上升;除税前亏损833.5万港元,较2022年的1915.4万港元有所收窄[70] - 2023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的汇兑差额为402.7万港元,较2022年的306.4万港元有所上升[70] - 2023年除税前亏损已扣除的存货成本为6.17亿港元,较2022年的10.51亿港元有所下降[87]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0.6万港元,较2022年的2.3万港元有所增加[87] - 2023年员工总成本(包括董事酬金)为2.35亿港元,较2022年的4.10亿港元有所下降[87]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为1.862港仙,较2022年的4.298港仙有所收窄[9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7.0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0.83亿港元下降35.16%[86] 客户情况 - 本期及过往相应期间,五大客户分别占公司总营业额约86%及62%[12] 资金状况 - 2023年9月30日,公司银行及现金结存约3483.1万港元,流动资产净额约3667.2万港元,流动比率为1.7[16] - 2023年9月30日,公司银行信贷合共约8036.1万港元,其中约1544.7万港元已获动用[16]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净现金权益比率约为34.8%,2023年3月31日为0.4%[17] - 2023年9月30日集团资本承担为107.2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为114.2万港元[20]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3年3月31日也无[22]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8568万港元,较3月31日的1.2013亿港元有所下降;流动资产8.7863亿港元,较3月31日的6.0761亿港元有所上升;流动负债5.1191亿港元,较3月31日的4.4077亿港元有所上升[71] - 2023年9月30日资产净值4.418亿港元,较3月31日的2.5984亿港元有所上升[7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697.3万港元,2022年为产生现金净额170.9万港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54万港元,2022年为1007万港元;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3292.2万港元,2022年为所用现金净额296.9万港元[78] - 2023年9月30日期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代表银行及现金结存3.4831亿港元,较期初的8878万港元有所上升[7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及应收票据总额为32,786千港元,较3月31日的25,249千港元有所增加[9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应付贸易账款为17,361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7,083千港元略有增加[99] - 2023年3月31日起结转贷款1,420,000港元,本期新筹借贷款2,575,000港元,来自直接控股公司中云资本[101][10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订约但未于报表中拨备的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开支为1,07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142千港元减少[10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向林先生控制公司支付按金及预付款项为4,54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6,614千港元减少[106]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电子美发产品设计、制造和销售,制造基地位于中国东莞,产品按ODM及OEM销售[12] - 公司面临出口市场复苏缓慢、招工困难及制造费用上升等经营挑战,努力优化产品结构[15] - 公司认为欧洲及亚洲市场未来数年仍将为主要收入来源[12] - 展望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预期加快,公司将投入资源提升研发能力[25] - 公司计划于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下半年与合作伙伴开展大数据平台及数字化解决方案业务[25] - 2023年10月27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巨智与合营公司合伙人成立厦门天洋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巨智及合营公司合伙人分别拥有51%及49% [64] - 本期集团无重大投资、重要收购及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62] - 集团授出的信贷期一般介乎14至95日,主要客户最多可享120日信贷期[97] - 产品在圣诞节假期及农历新年期间零售需求上升,集团二、三季度销售额高于其他季度[83] 股权结构 - 2023年9月27日公司完成发行8750.8万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2250万港元,预期2023年底前用尽[24]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股本中上市股份为5.33154亿股,2023年3月31日为4.45646亿股[28] - 2023年9月30日中云资本有限公司等主要股东持有公司股份,如中云资本有限公司持股2.521325亿股,占比47.29%[34] - Luckever Holdings Limited持有China Fund Limited 100%权益,China Fund Limited持有56,000股股份[37] - 刘学忠先生和李月兰女士分别拥有Luckever Holdings Limited 60.87%及39.13%权益[37] -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东海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100%权益,被视作于其持有的226,332,5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37] - 2023年上半年发行新股带来股本增加87万港元,股份溢价增加2241.7万港元[75] - 2023年9月,公司按每股0.275港元价格发行87,508,000股新股份[10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为533,154千股,较之前增加87,508千股[104] 购股计划 - 公司2005年购股权计划于2015年5月26日到期,新购股计划于2015年8月6日通过,有效期10年,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授出购股权[4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无尚未行使购股权[41] 公司治理 - 董事会由五名董事组成,两名执行董事为张慧君先生和蔡冬艳女士,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为胡志刚先生、张加友先生和马有恒先生[49]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一名执行董事组成,胡志刚先生任主席[50]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胡志刚先生任主席[53]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马有恒先生任主席,已与管理层讨论会计原则及政策并审阅相关财务报表[54][56] - 公司于2008年2月成立内部审核部,审核委员会认为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有效且充分[57] - 董事会负责维持集团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并检讨其有效性,公司已向员工提供适当政策及程序保障资产、备存记录和确保合规[61]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定不派发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也无[30] - 董事已议决不会宣派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94] 员工情况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在香港雇佣17名员工,2022年9月30日为16名;雇佣工人总数492名,2022年9月30日为589名;期间总员工成本约2352万港元,过往相应期间为4099.4万港元[23] - 2023年主要管理人员薪金及津贴为958千港元,较2022年的995千港元减少[109] - 2023年主要管理人员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25千港元,与2022年持平[109] 税务情况 - 中国附属公司税率为25%,香港利得税按16.5%计算,两地区附属公司因亏损或盈利被抵免未计提所得税[90] 采购情况 - 2023年,采购自林先生控制公司的金额为19,288千港元,较2022年的26,453千港元减少[107] 物业、厂房及设备情况 - 本中期期间,集团添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费用约为零港元,2022年同期为28.7万港元[95]
中国海外诺信(00464) - 2024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