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RISPR Therapeutics(CRSP) - 2020 Q4 - Annual Report

基因编辑疗法开发 - 公司专注于开发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疗法,主要针对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TDT)和严重镰状细胞病(SCD)等遗传性疾病[17] - 公司的主要候选产品CTX001正在与Vertex Pharmaceuticals合作开发,用于治疗TDT和SCD,目前已进入1/2期临床试验[20] - 公司正在推进多个基因编辑的同种异体细胞疗法项目,包括CTX120和CTX130,分别针对多发性骨髓瘤和肾细胞癌等疾病[24][25] - 公司与ViaCyte合作开发基因编辑的干细胞疗法,用于治疗糖尿病[26] - 公司正在开发体内基因编辑疗法,针对肝脏、肺部和肌肉疾病,利用脂质纳米颗粒和腺相关病毒载体等递送技术[27] - 公司利用CRISPR/Cas9技术开发治疗血红蛋白病的疗法,目标是治疗β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病(SCD)[44] - 公司的主要候选产品CTX001通过CRISPR/Cas9技术上调胎儿血红蛋白(HbF)水平,以治疗β地中海贫血和SCD[54] - 公司正在优化CRISPR/Cas9平台,重点研究Cas9核酸酶的工程化改造,以提高其在特定疾病和器官系统中的有效性[137][138] - 公司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实验筛选方法优化引导RNA(gRNA)的选择,以提高基因编辑的效率和减少脱靶效应[139][140] - 公司正在努力提高基因校正的效率,特别是在校正率通常较低的细胞类型中,以扩大基因校正治疗的适应症范围[142][143] 临床试验进展 - CTX001在TDT患者的1/2期临床试验(CLIMB THAL-111)中,前7名患者的数据显示成功植入和可接受的安全性[21] - CTX001在SCD患者的1/2期临床试验(CLIMB SCD-121)中,前3名患者的数据显示成功植入和可接受的安全性[22] - 公司的免疫肿瘤学候选产品CTX110正在进行1期临床试验(CARBON),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恶性肿瘤,前11名患者的初步数据已发布[24] - 在CLIMB THAL-111和CLIMB SCD-121的1/2期临床试验中,7名β地中海贫血患者在CTX001治疗后均实现了输血独立性,HbF水平在40.9%至97.7%之间[66] - 所有7名β地中海贫血患者在CTX001输注后0.7至2.0个月内停止接受红细胞输注,其中一名患者在数据截止日期前已保持20个月无输血[66] - CTX001治疗后,三名SCD患者的总血红蛋白水平在11.5至13.2 g/dL之间,HbF水平在31.3%至48.0%之间[74] - CTX001治疗后,两名患者超过98%的红细胞表达HbF,表明HbF的全细胞分布[74] - CTX001治疗后,三名SCD患者均未发生血管闭塞性危象(VOC),而此前每年平均发生4.0至7.5次VOC[74] - CTX110的CARBON临床试验中,12名患者接受了CTX110输注,其中11名患者完成了至少一个月的评估[93] - CTX110在剂量水平2、3和4中显示出剂量依赖性的抗肿瘤活性,部分患者达到完全缓解[94] - CTX110的CARBON临床试验中,剂量从3000万CAR阳性T细胞(DL1)逐步增加至6亿CAR阳性T细胞(DL4)[93] - CTX110的CARBON临床试验中,两名患者在剂量水平3(DL3)达到完全缓解,并在数据截止日期时仍保持完全缓解[94] - CTX110的CARBON临床试验中,患者在接受CTX110输注前进行了三天的淋巴细胞清除治疗[93] - CTX110的CARBON临床试验中,所有11名患者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93] - CTX110在不同剂量下的总体反应率(ORR)分别为:DL1 0%,DL2 33%,DL3 50%,DL4 100%[96] - CTX110在DL2及以上剂量下,所有患者均检测到CTX110,峰值扩增发生在输注后1至2周,细胞在输注后180天仍可检测到[104] - CTX110在DL3及以下剂量下的安全性数据显示,30%的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均为2级或以下,且未观察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06] - CTX110在DL4剂量下,一名患者出现2级CRS并在5天内缓解,但随后因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HHV-6脑炎恶化,最终在第52天死亡[108] 合作伙伴关系 - 公司与Vertex、ViaCyte和Bayer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加速基因编辑疗法的开发和商业化[28][30] - 公司与Vertex的合作涉及多个协议,包括2015年合作协议、2017年联合开发协议和2019年合作协议,涵盖血红蛋白病、囊性纤维化、DMD和DM1等疾病的基因编辑治疗开发[147][149][151][160] - 在2019年合作协议中,公司获得1.75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高达8.2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和低个位数到低两位数的销售分成[163] - 公司可以选择与Vertex共同开发和商业化DM1治疗产品,承担50%的研发成本,并获得50%的利润分成[164] - 公司与拜耳在2015年成立合资企业Casebia,专注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的研发,双方各持有50%的股权[167] - 2019年12月,公司通过一系列交易使Casebia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并终止了与拜耳的合资协议[168] - 公司以2200万美元的价格回购了拜耳在Casebia的股权,并同时收购了Casebia 1%的股权,最终持有Casebia 100%的股权[169] - 公司与拜耳签署了2019年期权协议,拜耳有权在五年内选择共同开发和商业化两种产品,涉及自身免疫疾病、眼部疾病和血友病A[174] - 如果拜耳选择行使期权,需一次性支付2000万美元的期权费用,并承担50%的研发成本和利润分配[175] - 公司与ViaCyte在2018年达成研究合作协议,专注于基因编辑干细胞疗法用于糖尿病治疗[178] - 公司向ViaCyte支付了120万美元的前期费用,并发行了380,148股股票[182] 知识产权与专利 - 公司拥有CRISPR/Cas9及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并通过内部研究和额外授权进一步加强其知识产权组合[18] - 公司拥有超过40个活跃的专利家族和50多个已授权或允许的专利,覆盖CRISPR/Cas9技术的多个关键领域[189] - 公司与Dr. Charpentier等签署了专利转让协议,获得了一系列CRISPR/TRACR/Cas9复合物及相关技术的专利权利[191] - 公司与Dr. Charpentier签订了独家许可协议,获得CRISPR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涵盖除血红蛋白病外的所有人类疾病治疗[195] - Dr. Charpentier将获得低个位数百分比的净销售额分成和再许可收入分成[196] - TRACR与Dr. Charpentier签订了独家许可协议,专注于血红蛋白病(如镰状细胞病和地中海贫血)的治疗和诊断产品开发[198] - TRACR需在2021年4月前提交美国IND申请(或主要市场国家的等效申请),并在2024年4月前再次提交[199] - TRACR需支付Dr. Charpentier低个位数百分比的净销售额分成和再许可收入分成[200] 疾病背景与市场需求 - β地中海贫血的全球年发病率为6万例,美国和欧盟的患病率约为1.6万人,全球接受治疗的患者超过20万人[46] - 镰状细胞病(SCD)的全球年发病率为30万例,全球患病人口为2000-2500万人,美国和欧盟的患病率约为15万人[48] -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在全球男性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3300,目前美国有两种已批准的疾病修饰疗法,分别适用于13%和8%的DMD患者[131] -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DM1)在全球的发病率约为1/8000,目前尚无批准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症状进行干预[132] - 囊性纤维化(CF)在美国和欧洲影响超过70,000名患者,2017年美国CF患者的中位死亡年龄为31岁[133] 制造与生产 - 公司正在建设位于马萨诸塞州Framingham的细胞疗法制造设施,用于临床和商业生产[204] - 公司计划依赖第三方供应商进行早期临床试验的化合物、病毒载体或工程细胞的生产[204] 竞争环境 - 公司在基因编辑、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领域面临来自大型制药公司、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的激烈竞争[206] - 竞争对手包括Intellia Therapeutics、Editas Medicine、Beam Therapeutics和Prime Medicine等公司[208] - 公司可能面临来自其他基因编辑技术(如TALENs、meganucleases和ZFNs)的竞争[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