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5,642,068.60元,母公司净利润为126,983,849.05元,因年末可供分配利润为负,拟不进行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9] - 2021年营业收入3,977,224,819.19元,较2020年增长9.35%[27]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642,068.60元,较2020年减少4.24%[27]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36,499,528.88元[27]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5,500,566.85元,较2020年增长60.05%[27]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169,667,235.29元,较2020年末增长0.94%[27] - 2021年末总资产176.32亿元,较2020年的179.41亿元下降1.72%[31]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0.01元,较2020年的0.04元下降75%[31]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55%,较2020年减少1.33个百分点[31] - 2021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4.18亿元,高于其他三个季度[32]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9214.16万元[38]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7722.48万元,同比增长9.35%;净利润7812.93万元,同比增长42.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64.21万元,同比下降4.24%,摩通业务收入312664.92万元,汽车业务收入53444.61万元[55] - 公司营业收入为39.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5%,主要因重整后各板块业务销量增长[1][59] - 营业成本为33.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9%,因收入增长对应成本略微增长[1][60] - 销售费用为1.4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3.33%,得益于业务流程优化[1][60] - 新能源汽车生产量为3950辆,销售量为3810辆,分别同比增长289.93%和255.41%[67] - 燃油汽车销售量为646辆,同比减少67.14%,库存量为345辆,同比减少71.39%[67] - 制造业营业收入为36.61亿元,毛利率为11.79%,较上年增加4.05个百分点[64] - 内销营业收入为18.19亿元,毛利率为21.5%,较上年增加14.64个百分点[64] - 直销营业收入为7.92亿元,毛利率为33.82%,较上年增加12.23个百分点[6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0.05%,因本期费用下降[1][60] - 投资收益为2.9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6.79%,因上年公司重整确认重整收益[1][61] - 制造业总成本本期为32.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0%,其中直接材料占比94.70%,增长4.96% [68] - 其他业务综合成本本期为9615.4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0.94% [68][71] - 乘用车及配件总成本本期为4.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9%,直接人工下降77.37%,制造费用下降90.39% [68]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9.07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2.82%,关联方销售额2.35亿元,占比5.90% [7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6.43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1.24%,关联方采购额4.46亿元,占比14.72% [73] - 销售费用本期为1.4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3.33%;管理费用本期为4.17亿元,下降40.55%;研发费用本期为1.20亿元,下降52.51%;财务费用本期为1.41亿元,下降92.54% [75] - 研发投入合计1.2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05%,资本化比重1.04% [7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3.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05% [8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3.72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为 -2.57亿元 [80] - 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4.19亿元,占总资产2.38%,较上期减少60.56%,系收回管理人账户资金[81] - 应收股利期末余额9985.8万元,占总资产0.57%,较上期增加93.79%,因应收重庆银行股利增加[81]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10.41亿元,占总资产5.91%,较上期增加38.13%,因汽车业务重启致应付货款增加[81] - 乘用车工厂设计产能和报告期内产能均为10万辆,产能利用率3.95%[89] - 乘用车本年销量4456辆,同比增45.62%,产量3950辆,同比增52.10%[90] - 高速电动车本年销量3703辆,产量3845辆,收入4.44亿元,补贴4850.95万元,补贴占比10.93%[90][94] - 低速电动车本年销量107辆,同比降90.02%,产量105辆,同比降89.63%[93] 业务发展 - 2021年是公司重整后第一年,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换电”和摩托车“智能化、电动化”调整产品结构[40] - 报告期内通过产业赋能,完成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四大工艺恢复和改造升级[40] - 获得80V、60S两款车型的4个产品公告目录及3C证书[40] - 完成环保信息公开、CQC组织的年度工厂监督审核,生产逐步步入正轨[40] - 新能源汽车业务以B端出租车及公共出行车辆市场推广为主,外延新零售场景[42] - 摩托车业务成立专业研究所,电动化启动整车轻量化研究、制定五年产品规划,智能化完成APP手机互联整合、启动智能中控系统研发,全年6款新车上市[42] - 公司与吉利汽车设立合资公司,布局整车研发、销售和运营等领域,整合完善升级汽车相关体系[42] - 公司汽车业务借助产业投资人优势,构建自有的研、采、产、销、服全价值链体系[53] - 公司摩托车业务拥有全系列车型自主设计能力、自主电喷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产品进入近百个国家,国内有上千个零售网点[54] - 公司摩托车业务建立用户数据库,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新数字营销模式[50] - 2021年公司汽车业务第四季度单季度产销三千余台[49] - 2022年汽车业务将推出60S、X3pro、80X、NS11等车型,整合换电业务资源[103] - 2022年摩托车业务国内计划新增网点300家,重点突破二线城市市场[106] 行业环境 - 2021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增长3.4%和3.8%,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约1.6倍,全年累计市场渗透率达13.4%,12月单月渗透率达19.1%[43] - 2021年全球摩托车销量超6000万辆,国内摩托车产量达2019.52万辆,同比增长12.98%,出口增幅达26.57%,规模达897.46万辆,250cc及以上排量产量达33.34万辆、同比增长66.03%[48] - 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00万辆,同比增长47%[97] - 国家工信部目标推广换电车辆10 + 万辆,换电站1000 + 座[98] - 预计到2023年,重庆市将累计建成200座换电站,服务3 + 万辆换电出租车[98] - 国内电动两轮保有量超3亿辆,其中1亿辆需按新国标替换,电动摩托车产销规模有望扩大[99] 公司战略与转型 - 公司以用户为中心构建新能源汽车换电生态和摩托车生活生态圈,向科技化及互联网化转型[102] 公司治理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4次股东大会、8次董事会、7次监事会[111] - 报告期内公司修订多项治理制度,强化内控[112] - 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披露,确保真实、及时、准确披露信息[112] - 2021年召开4次股东大会,分别为1月22日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2月8日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4月30日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12月29日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115] - 2021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年初持股总数293.7万股,年末持股总数198万股,减少95.7万股[119] - 职工监事王颖年初持股4.5万股,年末为0股,减少4.5万股,原因是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119] - 总裁杨波年初持股243.6万股,年末持股198万股,减少45.6万股,原因是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119] - 原财务负责人叶长春年初持股45.6万股,年末为0股,减少45.6万股,原因是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回购注销[119] - 2021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373.07万元[119] - 独立董事肖翔、窦军生、任晓常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均为15万元[119] - 财务负责人张琳斌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62万元[119] - 董事会秘书伍定军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57.02万元[119] - 职工监事王颖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29.59万元[119] - 2022年1月22日公司召开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第五届董事会董事、独立董事、股东代表监事换届选举议案[126] - 2021年1月22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选举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副董事长和聘任总裁、董事会秘书及证券事务代表的议案[126] - 2021年1月8日召开公司工会委员会(扩大)会议,选举产生第五届监事会职工监事[126] - 2021年12月13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解聘原财务负责人,聘任联席总裁、副总裁、财务负责人[129]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获得的报酬合计435.57万元[134] - 2021年进行换届选举,徐志豪当选董事长,朱军当选副董事长等多人当选相应职务[135] - 2021年董事会聘任杨波为总裁,娄源发为联席总裁等多人担任相应职务[135] - 2021年牟刚等原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独立董事、监事会主席、监事、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等因任期届满或解聘离任[135][137] - 2020年10月公司原控股股东及原实际控制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2021年4月收到警示函且案件结案[138] - 2021年1月22日公司重整完成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并选举新一届董事会、监事会成员[138] - 2021年1月6日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多项章程及换届选举等议案[139] - 2021年1月22日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选举董事长等多项议案[139][143] - 2021年4月9日第五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2020年度多项报告及利润分配等议案[143] - 2021年4月28日第五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议案[143] - 2021年8月13日第五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2021年半年度报告正文及摘要议案[143] - 2021年9月29日第五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向银行申请授信额度及开展远期外汇交易业务等议案[143] - 2021年10月29日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议案[143] - 2021年12月13日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解聘财务负责人等多项议案[143] - 年内召开董事会会议8次,其中现场会议1次,通讯方式召开会议7次[145] - 审计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6次会议,提名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战略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148][150] 人力资源 - 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132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4607人,在职员工数量合计4739人[152] - 公司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3309人,销售人员448人,技术人员496人,财务人员148人,行政人员338人[152]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中硕士研究生45人,本科693人,专科1493人,高中及以下2508人[155] - 公司拟定新《薪酬管理制度》,调整薪酬等级与构成,引入绩效管理规则[156] - 公司优化调整培训体系,成立力帆学堂,注重培训效果评估与转化[157] - 公司完善经营管理层考评激励机制,将高级管理人员综合收入与分管组织绩效强关联[165] 内部控制 - 公司持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推动内控常态化管理,强化合规经营意识[166] - 公司完善专业管控体系,优化组织架构,加强对子公司管理控制与协同[169] - 天衡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公司2021年12月31日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170] - 公司在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自查中未发现需整改的问题[170] 环保情况 - 废水总排放口合计2个,废气排放口总计51个[173][174] - 摩托车生产基地和汽车生产基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在核定排放总量范围内,各项污染物均达标排放[179] - 废气主要治理工艺包括“吸附脱附再生、焚烧、吸附”[174] - 厂界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机械设备噪声,通过多种措施确保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类标准要求[178] - 厂区固废分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两大类,按规定分类收集、处理[178] - 生产基地的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防治设施按环评要求落实到位,设备设施完好并有效运行[180] - 生产基地均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执行相关制度并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181] - 公司取得排污许可证,力帆科技有效期至2022年9月28日,重庆力帆乘用车
力帆科技(601777)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