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恒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沈振宇[21] - 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为恒为科技,代码为603496[23] 审计相关 - 众华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6] - 公司聘请的境内会计师事务所为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3] 风险提示与承诺说明 - 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8]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9]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9]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9] 财务数据概述 - 2020年营业收入为533,124,549.14元,较2019年增长22.81%[26] - 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395,234.29元,较2019年下降45.95%[26] - 202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79,431,924.85元,2019年为15,613,509.98元[26] - 2020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15,167,930.73元,较2019年末增长1.72%[26] - 2020年末总资产为1,168,528,095.24元,较2019年末增长21.29%[26] - 2020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838元/股,较2019年下降45.56%[26] - 2020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49%,较2019年减少4.23个百分点[26] - 2020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5442.94万元、1.15亿元、1.40亿元、2.24亿元[27] - 2020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 2441.90万元、406.43万元、2698.95万元、2976.04万元[27] - 2020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48.96万元,2019年为647.95万元,2018年为859.02万元[30] -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初余额1750万元,期末余额6502.93万元,当期变动4752.93万元,对当期利润影响502.93万元[31] - 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22.8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40万元,同比下降45.95% [98] - 2020年营业成本32,515.70万元,同比增长64.57% [100] - 网络可视化营业收入2.93亿元,毛利率55.56%,同比减少7%,营业成本同比增17.46%,毛利率减少9.25个百分点[104] - 智能系统平台营业收入2.26亿元,毛利率18.44%,同比增96.98%,营业成本同比增121.41%,毛利率减少9个百分点[104] - 其他业务营业收入1322.95万元,毛利率22.78%,同比增266.75%,营业成本同比增222.77%,毛利率增加10.52个百分点[104] - 国内营业收入5.14亿元,毛利率37.64%,同比增22.92%,营业成本同比增64.8%,毛利率减少15.85个百分点[104] - 海外营业收入1786.45万元,毛利率77.65%,同比增20.4%,营业成本同比增53.56%,毛利率减少4.83个百分点[104]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11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9.65%;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49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0.27%[111] - 本期研发投入1.1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1.10%,研发人员36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65.64%[112]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减少9504.54万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加1.85亿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加7323.38万元[115]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55亿元,较上期增109.98%;存货期末余额4.02亿元,较上期增93.76%[116]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9000万元,较上期增500.00%;应付票据期末余额6811.68万元,较上期增232.22%[116] - 应付账款为127,461,565.06元,占比10.91%,较上期增长99.77%,因备货采购材料增加[119] - 其他应付款为19,780,191.49元,占比1.69%,较上期减少40.96%,主要是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回购所致[119] - 2020年公司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29,317.99元[126] - 2020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36,395,234.29 元,现金分红数额为 0,占比 0%;2019 年净利润 67,338,091.67 元,现金分红 21,103,446.53 元,占比 31.34%;2018 年净利润 105,166,343.17 元,现金分红 32,112,634.73 元,占比 30.54%[194] 利润分配 - 公司2020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7] - 公司制定《未来三年(2020 - 2022 年)股东回报规划》,每年向股东现金分配股利不低于当年可供分配利润的 20%[193] - 2020 年度公司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93] - 因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正在推进,2020 年度暂不进行利润分配和公积金转增股本,计划发行完成后尽快进行利润分配[195][199] 业务介绍 -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销售与服务,主营业务为网络可视化业务和智能系统平台业务[34] - 网络可视化业务为网络可视化系统提供基础设备、核心组件及应用解决方案,产品部署在多种网络场景[35][39] - 网络可视化系统由前端(流量采集、分流汇聚、预处理子系统)和后端(还原解析、存储、业务子系统)组成[40][42] - 智能系统平台业务包括面向专用和通用领域的产品,聚焦“国产化和智能化结合”解决方案[43] - 智能计算业务包括嵌入式智能计算、通用智能计算及云计算,云计算产品形态为云桌面[44] 市场规模与行业数据 - 2020年全球交换机、企业级路由器和无线产品市场规模将分别达278亿美元、33亿美元和113亿美元[45] - 2019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达1563.59亿元,较2018年增长17.1%,预计2020年约为1702亿元,增速约8.85%[45] -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132] - 2020年12月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82亿,较3月增长7215万,网民使用率79.1%[133] - 2020年12月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占网民整体34.6%[134] - 2020年底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84亿户,全年净增3427万户[135] - 2020年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9.46亿个,比上年末净增3027万个[135] - 2020年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31万个,全年净增90万个[136] - 2020年新建5G基站超60万个,全部已开通5G基站超71.8万个[136] - 2018年底全球有90亿台联网设备,预计2020年将有300亿台物联网设备设置传感器[148] - 2020年全球物联网安全市场将从2015年的68.9亿美元增长至289亿美元[148] - 到2025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2000亿,培育年营收超20亿的网络安全企业[155] - 2019年前7个月我国芯片累计进口额为1645.71亿美元,处理器及控制器芯片进口额749.71亿美元,占芯片进口额46% [160] 商业模式 - 公司商业模式以销售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主,主要销售软硬件一体设备等[52] - 公司研发坚持市场导向和技术引领双驱动模式,销售国内直售、海外通过外贸公司出口[52] - 公司生产采用外协加工与自有产线结合模式,报告期加强自有产线建设[54] 行业趋势与机遇 - 5G移动网建设将为网络可视化行业带来升级换代,应用场景极大拓展[56] - 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为网络可视化技术带来更多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57] - 信息安全受重视,政府安全领域项目机会将持续增加[57] - 网络大数据价值凸显,网络可视化行业将受益[58] - 国产自主信息化成市场趋势,将驱动公司智能系统平台业务发展[59] - 网络可视化行业向业务智能发展,下游采购旺季常见于每年第四季度[63] - 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推动智能系统行业发展,公司智能系统平台业务迎发展空间[61] - 新基建、后疫情时代等趋势刺激智能系统发展,公司产品将持续快速发展[62] - 网络可视化行业发展趋势良好,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结合将带来更广阔市场空间[130] - 中国移动推出NovoNet计划推动网络转型[137] - 中国电信发布CTNet2025网络发展白皮书进行网络重构[137] - 中国联通将工作重点放在5G、IoT和产业互联网3方面[137] - 5G网络变革使网络可视化行业核心应用场景迎来挑战和机遇[141] - 国家政策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网络可视化市场将迎来增长空间[150] - 网络安全国家战略实施进入快车道,网络可视化可望获持续发展机遇[151] -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153] - 车联网产业到2020年跨行业融合取得突破,2020年后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155] - 网络可视化行业将维持较好增长态势,恒为科技将迎来光明发展前景[159] 公司优势 - 公司是国内网络可视化和智能系统领域技术与市场份额领先者,综合竞争力具优势[64][69] - 国产自主信息化产业成熟,公司投入相关领域开发,积累全国产自主信息化产品和技术平台[61][69] - 智能系统是嵌入式系统进化阶段,应用广泛,工业领域是重要应用方向[67][69] - 公司是国内网络可视化领域技术创新引导者,在多技术领域有深厚积累,在国产自主信息化领域达领先水平[74] - 公司产品覆盖网络可视化完整环节,解决方案覆盖多种部署场合和应用场景,报告期投入5G移动网相关研发及国产自主信息化产品研发[76] - 公司建立多地技术支持和服务团队,完善服务等级规范和制度,报告期加强团队建设和管理[77] - 公司在网日志留存系统集采项目中汇聚分流设备中标份额和总金额第一,巩固运营商市场领先地位 [89] - 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进入多家国有和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成头部厂商 [89] - 公司推出多款基于国产化平台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多市场取得重大突破 [90] 研发情况 - 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11247.32万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21.10%,研发人员36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65.64%[75][84] - 2020年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新增8项软件著作权,截至年底合计拥有软件著作权90项,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受理状态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专利2项[86] - 公司在网络可视化方向围绕5G发展趋势重点投入,对正交架构网络可视化系列产品技术升级,研发多个相关系统[85] - 公司在智能系统平台方向坚定投入国产自主信息化领域,构建国产自主技术平台,开发多项系统平台产品,切入智能应用领域[86] - 公司与多家上游芯片企业联合成立“恒星工业互联网联合实验室”,在工业互联网方向创新探索[86] 人员情况 - 2020年底公司员工550人,研发人员361人,占比65.64%,人员净增长50人,同比增长10% [92] - 公司核心团队稳定专业,报告期内引入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组织架构和人员调整[73] 公司管理与运营 - 2020年公司通过多个管理体系监督审核,持续精进质量管理 [91] - 公司优化组织架构,推动研发与业务部门耦合,强化专业研发平台流程和分工 [92] 投资与子公司情况 - 2020年公司完成“湖杉芯聚”2500万元全部出资,“湖杉浦芯”3500万元全部认缴出资,2100万元收购北京勤慕数据科技有限公司42%股权 [97] - 2020年公司参与多项投资,包括2500万元参与设立湖杉芯聚、2100万元收购北京勤慕42%股权、3500万元参与上海湖杉浦芯投资[126] - 2020年成立浙江恒为电子科技、北京恒为云智信息两家全资子公司[129] - 2020年对南京云玑信息科技、上海星定方信息科技两家控股子公司进行增资[129] 受限资产 - 截至2020年末,货币资金1,116,449.39元因票据及保函保证金受限,应收票据43,369,913.45元因票据质押受限[120] - 截至2020年末,应收账款3,000,000.00元因借款质押受限,固定资产119,710,083.71元因借款抵押受限[120] 国家政策 -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2025年根本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161] - 2018 - 2020年国产芯片厂商多次中标地方政府及重点行业国产自主项目[162] -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军队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65] - 2019年要求到2020年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研制基础共性标准10项以上、总体标准30项以上、应用标准20项以上;到2025年制定100项以上标准[171] - 2019年提出到2022年我国将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形成至少20大
恒为科技(603496) - 2020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