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力股份(688103) - 2023 Q2 - 季度财报
688103国力股份(688103)2023-08-29 00:00

财务数据 - 公司2023年1-6月营业收入为28,946.32万元,同比增长3.58%[13] - 公司202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15.27万元,同比下降10.39%[13] - 公司2023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745.04万元,同比下降8.56%[13] - 公司2023年1-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21.80万元,同比减少155.17%[13] - 公司2023年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06,804.89万元,较上年度末增加4.24%[13] - 公司2023年1-6月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33%,同比增加4.12个百分点[13] - 公司2023年1-6月基本每股收益为0.30元,同比下降9.09%[13] - 公司2023年1-6月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76%,同比减少0.51个百分点[13] - 公司2023年1-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69%,同比减少0.44个百分点[13]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8,946.3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01.35万元,增长3.58%[55] - 公司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分别为2,863.48万元和2,863.94万元[55]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15.27万元,同比减少10.39%[65]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45.04万元,同比减少8.56%[65]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41.82%,较上年同期上升3.68个百分点[63]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6,206.20万元,占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19.17%[63] -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9,700.86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10.53%[63] -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为35,689,445.01元,同比增加55.65%[66][68] -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217,996.88元,同比下降155.17%[66][69] - 报告期内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2,571,948.43元,主要系公开发行可转债收到募集资金[66][70] - 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为748,708,602.39元,较上年期末增加97.03%[71] - 应收账款较上年同期下降13.16%[72] - 存货较上年同期增加10.99%[72] - 合同资产较上年同期增加94.82%,主要系质保金金额增加[72] - 应付职工薪酬较上年同期下降57.53%,主要系支付上年度年终奖[72] 主营业务 - 公司专业从事电子真空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18] - 公司产品系列丰富,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航天航空及军工、光伏风能及储能、半导体设备制造、安检、辐照、柔直输配电等领域[18] - 公司产品包括直流接触器、接触点组、真空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真空开关管、真空电容器、大功率闸流管、大功率磁控管、大功率速调管等[18] - 公司销售以直接销售为主,下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电子真空器件应用领域的设备、机械等制造厂商以及少量电子真空器件贸易商[19] - 公司与各系列电子真空器件产品对应细分市场的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19] - 公司营销部负责客户的开发、销售、售后服务、日常维护以及市场信息收集反馈等工作[19] - 公司通常与客户签订销售框架协议,约定产品型号规格、定价方式、交货周期、支付方式等内容[20] - 部分客户也采取直接下达订单的方式,公司根据客户的规模、合作时间、订购数量以及信用情况等因素给予客户一定的信用周期[20] - 公司主要控股子公司包括国力源通、瑞普电气、国力电子和国力研究院,主营业务涉及直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大功率速调管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80] 生产模式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为主、市场预测与安全库存相结合的生产模式[21] - 公司建立了以电子真空制造平台为基础、信息化生产执行系统为协同的多品种、定制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21] - 公司军工产品采用"型号定制"方式生产,由军代表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督[21] 采购管理 - 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选择和评定、采购控制等制度,确保供应商能够长期、稳定的提供产品和服务[22][23] 研发与技术 - 公司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开展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以独立自主研发为主导,形成了以电子真空核心技术平台为基础、以客户具体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自主研发模式[24] - 公司技术与管理团队具备丰富的行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已形成一套规范有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25] - 电子真空器件制造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26] - 公司专注于电子真空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探索,掌握了电子真空技术相关的核心工艺[29] - 公司拥有专业、完整的电镀及表面处理工艺技术,满足真空应用的各种电镀工艺[29] - 公司掌握了稳定、完整、高可靠的陶瓷金属化技术,包括完整的陶瓷金属化工艺[30] - 公司掌握了符合真空密封要求的结构设计、焊接工艺,包括多种焊接技术[30] - 公司全面掌握直流接触器设计及工艺技术,包括多项核心技术[30] - 公司拥有全系列多种结构真空继电器设计技术,实现真空继电器的小型化、系列化、高性能、高可靠[30] - 公司拥有完整的交流接触器设计制造技术,包括多项核心技术[30] - 公司掌握了包括多项核心技术的真空开关管设计制造技术[30] - 公司掌握了包括多项核心技术的真空电容器设计制造技术[30] - 公司在电子真空器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基础[29] - 公司坚持科技兴企、创新驱动的理念,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积极探索和开发电真空器件行业中具有发展前景的新产品[31] - 报告期内共申请专利30件,获得授权专利32件,依靠核心技术形成了电真空器件制造领域多项研发成果[32] - 研发投入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55.65%,主要系研发人员薪酬及研发材料投入增加、实施股权激励产生的股份支付费用增加所致[34] - 公司正在进行多个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项目,涉及高压继电器、大功率磁控管、高性能电容器、高稳定性开关等,预计总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36-44] - 公司正在研发大功率速调管、钡钨阴极、大功率闸流管和大功率工业用磁控管等核心器件,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46-48] - 公司持续进行新领域新型高压继电器、高性能精细化真空电容器、新能源领域产品开发等技术研发[55] - 公司共申请专利30件,获得授权专利32件,目前累计持有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127项、外观设计专利15件[55] 质量管理 - 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IATF16949等管理体系认证,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55][56] - 公司通过优化关键控制点、质量检测、反馈机制等措施,确保产品合格率和可靠性[56] - 公司实施"科学管理、科技领先、优质高效、客户满意"的质量管理方针[56] - 公司注重全员的质量教育和培训,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57] - 公司狠抓安全生产,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继续完善生产及产品安全保障机制[57] 人力资源 - 公司研发人员17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5.67%,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543.98万元[50] - 公司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占20.93%,本科占56.98%,30岁以下占48.26%[50] - 公司建立与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为员工创造更好的职业前景[57] 风险因素 - 研发与技术创新不及预期可能对公司业绩增长和未来经营造成不利影响[58] - 核心技术泄密可能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下降,对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58] - 技术人才流失可能对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58] - 下游应用领域和客户拓展不及预期可能对公司的未来效益造成不利影响[59][60] - 海外销售受到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可能导致出口业务受到不利影响[60] - 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对公司业务增长造成不利影响[60] 募集资金用途 - 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4亿元,用于对全资子公司瑞普电气增资[76] - 公司拟使用不超过26,697.45万元的募集资金向国力源通提供借款以实施募投项目"新能源用直流接触器扩建项目"[77] - 公司拟使用不超过20,000.00万元的募集资金用于实施"风光储及柔直输配电用交流接触器生产项目",其中拟使用4,000.00万元对瑞普电气进行增资[77] - 公司拟使用不超过16,000.00万元的募集资金向瑞普电气提供借款以实施"风光储及柔直输配电用交流接触器生产项目"[77] 环境保护 - 公司被列为水环境、土壤污染监管、环境风险监控重点排污单位[87] - 公司生产过程中主要排放硫酸雾、氯化氢、氰化氢、废水等污染物,采取高效、节能、清洁的环保设施进行治理,污染物均可达到国家标准排放[87] - 公司建立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境自行监测方案等环保管理机制[90][91] - 公司报告期内未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92] - 公司未来将加大环保投入,提高污染物处置能力以确保生产经营符合环保要求[93] 股份锁定及减持承诺 - 公司股票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的股份[1] - 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如股票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或上市后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2]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持有的公司股份不得超过25%[3]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首发前股份,离职后4年内每年转让不超过25%[4] - 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公司股票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5] - 违反承诺减持公司股票的,减持所得归公司所有,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6] - 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离职或职务变更不影响承诺的效力[7] 关联交易及同业竞争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