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 -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11] 公司风险 - 公司面临药品研发风险,医药行业研发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点,存在研发产品获批不确定性风险[8] - 公司面临市场开拓风险,当前医改新阶段及疫情常态化趋势下,医药企业产品市场开拓存在不及预期风险[8] - 公司面临产品质量风险,虽目前未发生质量事故和重大纠纷,历次飞行检查合格,但规模扩大后可能因不确定因素出现质量问题[11] 研发创新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等创新机制提升创新药研发能力,建立产学研联合体,依托新研发中心培养高效研发团队[8] - 特色痛风创新药AR882已进入全球IIb临床试验,50mg AR882可将95%患者sUA水平降至<5mg/dL[66] - 公司已建立多个儿童药和慢病药技术创新平台,在研高尿酸血症&痛风创新药物AR882取得临床Ⅱ期阶段性研究成果[82][85] - AR882临床Ⅱa期研究中,50mg使95%患者血尿酸水平降至<5mg/dL,75mg可使88%患者血尿酸水平降至<4mg/dL,优于别嘌呤醇300mg和非布司他40mg[85] - AR882在临床Ⅰ期和Ⅱa期试验未出现肝肾毒性不良事件,能与尿酸转运蛋白长效结合,24小时抑制尿酸重吸收[86] - 2021年10月AR882获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2022年2月中国I期临床试验进入患者入组并完成首次给药[86] - 2021年12月AR882全球临床Ⅱb期试验进入患者入组并完成首次给药,下一步将开展全球多中心临床Ⅲ期临床试验[86] - 公司生物基因疫苗以重组蛋白纳米颗粒疫苗为技术创新路线,已建成基因工程疫苗研发中试与产业化平台[87] - 公司重组蛋白纳米颗粒疫苗基于昆虫细胞 -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EVS),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安全性[87] - 公司是国内首批送检BEVS的疫苗研发企业,拥有通过中检院检定的重组杆状病毒三级毒种库[87] - 国内尚无基于BEVS的人用疫苗生产企业和已上市产品[87] - 公司疫苗管线包括四价流感、HPV、RSV等7款产品,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重组蛋白四价流感疫苗产品将IND申报[87] - 2021年度自主研发投入和增资研发投入累计约65,932.30万元,其中自主研发投入14,232.30万元,增资研发分阶段投入51,700万元[88][99] - 2021年10月公司建成约5,000平方米重组蛋白研发与中试车间[88][93] - 报告期公司建成6万平方米创新研发基地[91] - 报告期公司获得发明专利技术10项,取得产品注册批件16项[96] - 报告期公司引进签约项目4个、技术平台1个、股权投资项目4个,院校合作2个[96] - 公司有研发人员261人,建有1个综合研究院和多个创新研究院,核心研发团队由全球资深科学家领衔[107] - 公司建成6万平方米研发创新基地,将具备从药物分子设计到产品产业化全周期的研发运营能力[106][111] - 公司建成儿童药掩味技术、精准给药技术、慢病药缓控释技术等研发平台,有较强研发成果转化能力[111] - 公司参股创新药研发公司Lyndra Therapeutics,其研发的LYN - 014获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111] - 公司布局靶向蛋白降解药物开发技术平台,参股分迪药业[112] - 公司布局AI创新药物研发赛道,参股阿尔法分子科技[112] - 公司参股吸入制剂研发技术平台,畅溪制药完成C轮和C + 轮融资[113] - 子公司与深圳瑞华制药就合作开发枸橼酸托法替布缓释片达成深度合作[115] - 公司多个研发项目在进行中,包括羧甲司坦口服溶液等儿童药、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等慢病药以及多种原料药开发项目[179][182] - 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为261人,较2020年的202人增加29.21%[185] - 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23.75%,较2020年的21.49%增加2.26%[185] - 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4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47%,2020年和2019年分别为1.35亿元(占比8.08%)和0.98亿元(占比5.99%),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均为0[187] - 公司有多款在研产品,包括特色中药、儿童药、慢病药和多种生物疫苗,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目标均为获得产品生产批件并上市[186] 市场拓展 - 公司已建立全国市场网络,实现由华南市场向全国市场全面发展转型[8] - 2021年新开发终端医疗机构8000 + 家次[66] - 2021年公司新开发各类别终端医疗机构8,673家次,含等级医院1,885家,在销产品同比增加11个[98] - 报告期公司医药制造产品在销数量42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个[127][129] - 报告期公司医药制造产品新开发各类别医疗机构共8,673家次,其中等级以上医疗机构1,885家[119] - 全年新开发各类别医院终端8,673家次,含等级医院1,885家,多个产品在28个省份新增中标[147] - 2021年公司成立非处方药营销中心,开拓新零售渠道,团队已初步搭建完毕[147] - 公司营销体系网络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报告期各区域市场医药制造产品营业收入均增长,如华南区域同比增长37.09%,东北区域同比增长142.39%等[147] 财务数据 - 2021年营业收入21.99亿元,较2020年增长31.26%[35]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7亿元,较2020年增长36.04%[35]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8亿元,较2020年增长59.18%[35] - 2021年末资产总额37.04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72.69%[35]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74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26.22%[35]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5.15亿元、4.38亿元、7.00亿元、5.46亿元[39] - 2021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0.50亿元、1.70亿元、0.19亿元[39] - 2021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 6.60万元,主要是处置报废非流动资产损益[43] - 2021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11亿元,主要是收到政府补贴[43] - 用最新股本计算的2021年全面摊薄每股收益为1.0653元/股[38] - 2021年我国药品终端市场销售规模预计达19084.10亿元,同比增长12.2%[53]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当期为8392471.55元,往期为13190997.85元和11343955.86元[47] - 债务重组损益为19505595.01元[47] - 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为23960000元[47]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为324592.08元[47] - 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当期为 - 11690662.45元,往期为 - 4355747.14元和 - 810096.66元[47]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当期为697852.70元,往期为224868.98元和514255.64元[47]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当期为124985262.12元,往期为80008718.43元和24658216.36元[47] - 2021年医药制造业务收入20.15亿元,同比增长43.97%,其中化学药占比86.02%,中(成)药占比13.98%[66][75] - 2021年儿童药收入11.30亿元,同比增长59.68%[76] - 报告期公司慢病药收入约8.23亿元,同比增长23.03%[81]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219,921.44万元,同比增长31.26%;净利润总额30,691.54万元,同比增长36.04%[95] - 2021年医药制造收入201,465.43万元,占营业收入91.61%,同比增长43.97%,近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30.91%[9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691.54万元,同比增长36.04%;扣非后净利润18,193.01万元,同比增长24.95%[125][129] - 扣除员工股权激励和可转债利息摊销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4,206.27万元,同比增长51.62%;扣非净利润21,707.75万元,同比增长49.09%[125][12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370,441.48万元,比期初增加63.99%;所有者权益187,431.17万元,比期初增长26.22%[125] - 儿童药产品收入112,970.37万元,同比增长59.68%,慢病药产品收入82,309.012万元,同比增长23.03%[125] - 东北区域同比增长142.39%;西北区域同比增长66.12%,华北区域同比增长63.39%;西南区域同比增长50.60%;华东区域同比增长41.08%;华中区域同比增长14.29%[126] - 华南区域医药制造收入55,034.15万元,同比增长37.09%,华南区域以外医药制造收入146,431.28万元,同比增长46.74%[126] - 医药制造收入同比增长43.97%,带动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向增长[130] - 全年非经常性损益12498.53万元,对净利润总额增长有积极贡献[130] - 股权支付费用及可转债计提利息费用使扣非后净利润减少3514.73万元[130] - 2021年度自主研发投入14232.30万元,增资研发投入约51700万元[130][135] - 48000万元可转换公司债券于2021年2月23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133] - 98名核心骨干员工获262.26万股限制性股票[133] - 累计回购公司股份4385180股,支付总金额12829.11万元[134]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21.99亿元,同比增长31.26%,其中医药制造收入20.15亿元,占比91.61%,同比增长43.97%[158] - 医药制造儿童类药收入11.30亿元,占比51.37%,同比增长59.68%;慢性病类药收入8.23亿元,占比37.43%,同比增长23.03%;其他类药收入0.62亿元,占比2.81%,同比增长170.31%[158] - 分地区来看,华东收入7.81亿元,占比35.52%,同比增长22.67%;华南收入6.61亿元,占比30.05%,同比增长22.42%;华北收入1.86亿元,占比8.46%,同比增长60.58%等[158][161] - 学术推广模式收入21.95亿元,占比99.81%,同比增长31.03%[161] - 医药制造销售量46,008,128盒/支/瓶,同比增长66.63%;生产量45,227,267盒/支/瓶,同比增长46.38%;库存量8,704,852盒/支/瓶,同比下降8.23%[164] - 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营收约8.83亿元,同比增长59.86%;注射用乙酰谷酰胺营收约5.95亿元,同比增长29.39%[164] - 东北区域营收同比增长141.87%;西北区域同比增长65.77%,华南区域同比增长22.42%,华北营收同比增长60.58%;西南区域同比增长50.20%;华东区域同比增长22.67%;华中区域同比增长13.36%[164] - 华南区域市场收入55,034.15万元,同比增长37.09%,华南区域以外市场收入146,431.28万元,同比增长46.74%[164] - 医药制造直接材料占营业成本比重41.73%,金额80,967,798.08元,同比增长64.12%[165] - 公司于2022年7月31日收购广东华南疫苗股份有限公司52.71%股权,成本134,804,005.64元,购买日至期末收入400,107.26元,净利润 -15,748,931.30元[169] - 2021年吸收合并杭州述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吸收合并日净资产172,207.21元,期初至吸收合并日净利润 -318,453.02元[171] - 2021年新设瑞腾生物(香港)等7家公司,认缴出资额从10,000元到360,000,000元不等[171] - 报告期公司医药商业收入降至10%以内,新增生物基因疫苗产品研发生产业务,暂未形成销售收入[174]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1,111,758,200.93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50.64%;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100,327,347.44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50.36%[175] -
一品红(300723)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