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rudential(PRU)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PRUPrudential(PRU)2024-02-21 00:00

公司战略与业务体系 - 公司战略是利用业务体系成为高增长、低市场敏感度和更灵活的公司[13] 业务线介绍 - PGIM业务 - PGIM为全球机构和零售客户及总账户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和解决方案[14] - 公司产品通过PGIM固定收益、Jennison Associates等多个业务提供[15] 公司产品与分销渠道 - 公司产品主要通过机构、零售和总账户等渠道分销[15] - 公司营销和分销通过自有代理模式和第三方渠道进行,自有代理模式包括生命规划师和生命顾问[31] - 生命规划师专注向富裕和中高收入客户销售保障型人寿保险产品及向小企业销售退休产品[31] - 生命顾问是直布罗陀人寿业务的自有分销力量,主要为日本中低收入市场提供个人保障产品[31] - 第三方渠道包括银行分销渠道和独立机构分销渠道[31] - 银行分销渠道主要销售人寿保险和投资产品,独立机构分销渠道通过企业和个人市场销售多种产品[31] 公司收入来源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资产管理费、商业抵押贷款发起和服务等[16] - 退休策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保险和再保险合同保费、政策费用和基于账户价值的费用收入、投资收入[20] - 个人退休策略费用收入来自资产管理费和服务费、政策费用和基于年金独立账户平均每日净资产值等的费用收入[20] - 团体保险收入主要来自保费和政策费用、投资收入[25] - 公司营收主要来自保费、保单费用和手续费收入、投资收入[29] 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 - 公司盈利能力受宏观市场走势、投资回报和客户投资留存能力影响[16] - 公司盈利能力受产品定价能力影响,定价基于对未来死亡率、发病率、保单持有人行为等的假设[29] 业务线介绍 - 美国退休战略业务 - 美国退休战略业务服务机构和个人客户的退休需求[18] - 机构退休战略业务提供年金、养老金风险转移等产品[19] - 个人退休战略业务为富裕和高净值客户提供可变和固定年金产品[18] - 2023年8月推出Prudential WealthGuard多年保证年金[19] - 机构退休策略产品主要通过精算顾问和第三方经纪人进行养老金风险转移、第三方专业经纪人进行结构化结算等渠道分销[20] - 机构退休策略业务与大型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多元化金融机构竞争,优势在于创新产品解决方案和执行大规模交易能力[20] - 个人退休策略业务与其他退休储蓄和积累产品提供商竞争,优势在于创新产品特征、风险管理策略等[20] 业务线介绍 - 美国团体保险业务 - 美国团体保险业务为机构客户提供团体人寿、残疾和补充健康保险及计划管理服务[22] - 团体保险产品通过非经验费率和经验费率合同提供,主要通过自有销售团队结合员工福利经纪人和顾问进行分销[23] - 团体保险市场分为全国市场(雇主团体超5000人)、高级市场(雇主团体100 - 5000人)和协会市场(亲和团体)[23] 业务线介绍 - 美国个人人寿业务 - 美国个人人寿业务为可投资资产超25000美元或年收入超50000美元等客户提供可变人寿、万能人寿和定期人寿保险产品[27] - 公司提供多种产品,包括可变寿险、指数型可变寿险、万能寿险、指数型万能寿险、定期寿险和最终费用保险等[28] 公司业务调整 - 2012年公司停止销售个人和团体长期护理保险产品[36] - 2020年第三季度公司签订出售台湾保险业务的股份购买协议,2021年第二季度完成出售[36] - 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签订出售全方位服务退休业务的最终协议,2022年第二季度完成出售[36] - 2001年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停止提供国内参与型个人人寿保险和年金产品,设立封闭业务板块[38] 业务数据季度变化 - PGIM第一季度薪酬费用较高[43] - 个人人寿业务第一季度承保收益最低,第三季度最高[43] - 国际业务第一季度保费最高,第二季度较低,第四季度最低[43] - 公司及其他业务第一季度薪酬费用较高、Assurance IQ收入较低,第四季度Assurance IQ收入较高[43] - 所有业务第二季度受年度假设更新影响,第四季度费用通常高于季度平均水平[43] 再保险业务 - 公司定期与第三方或关联方签订再保险协议,作为分出方或接受方[45] 监管政策 - SIFI指定 - 2023年11月,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修订SIFI指定指南及分析框架,未来更易指定金融公司为SIFI,公司目前未被指定为SIFI[56] 监管政策 - 退休保障规则 - 2023年10月,美国劳工部(DOL)发布“退休保障规则:投资建议受托人定义”提案及多项禁止交易豁免修正案,若通过将扩大“投资建议受托人”判定标准[61] 监管政策 - 证券交易规则 - 2019年6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过规则制定和解释性指导,要求经纪交易商为零售客户推荐证券交易或投资策略时符合客户最佳利益,标准于2020年6月30日生效[62] 监管政策 - 年金销售规则 - 2020年2月,全国保险专员协会(NAIC)修订年金销售适用性规则,规定保险销售人员销售时不能将自身或保险公司利益置于消费者利益之上,该规则将在各州逐步适用[63] - 2018年7月,纽约州金融服务部(NY DFS)修订适用性法规,对纽约州年金和人寿保险产品销售实施最佳利益标准[63] 监管政策 - 受托人行为标准 - 2020年2月,马萨诸塞州证券部门采用适用于经纪交易商及其代理人的受托人行为标准[63] 监管政策 - 日本金融机构原则 - 2021年,日本金融厅(FSA)修订金融机构客户相关金融服务推荐原则,鼓励自愿采用,保德信日本等公司已采用;2024年起,FSA将实施诚信公平经营、考虑客户最佳利益的受托人原则[64] 监管政策 - 控制权变更规定 - 多数州规定收购保险公司或其母公司10%或以上有表决权股票推定为控制权变更;自2022年1月起,新泽西州规定持有或控制足够代理投票权选举新泽西州保险公司或其母公司10%或以上董事会成员也推定为控制权变更[67] 监管政策 - 保险控股公司法 - 公司保险子公司受所在州保险控股公司法约束,需向所在州保险部门注册并提供财务等信息,重大交易需获批准[66] 监管政策 - 综合监管影响 - 公司业务受多方面监管,包括多德 - 弗兰克法案、ERISA、各类受托人规则和护理标准等,监管变化可能影响公司运营、盈利和财务状况[54] 监管检查情况 - 2023年,新泽西州银行和保险部(NJDOBI)与亚利桑那州、康涅狄格州和印第安纳州的保险监管机构完成了对保德信及其子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五年期全球综合集团范围检查,未发现应报告的问题或法定违规行为[70] - 州保险部门通常每三到五年对保险公司进行定期检查,NJDOBI作为集团范围监管机构,已将定期检查范围扩大到保德信及其所有子公司[70] 监管政策 - 准备金和资本计算 - 2017年,美国精算师协会通知全美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其没有资源维护用于监管准备金和资本计算的经济情景生成器(Generator);2020年,NAIC选择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维护和支持用于人寿和年金法定准备金及资本计算的Generator;预计不早于2025年实施[78] - 2016年,NAIC采用基于原则的准备金(PBR)方法用于人寿保险产品,PBR不会影响2017年1月1日前生效的保单准备金;NAIC正在为非可变(固定)年金产品开发PBR框架[80] - 2019年,NAIC对估值手册(VM - 21)和基于风险的资本指令进行最终修订,为2020年实施新的可变年金法定框架,对公司目标资本水平无重大影响[81] - 2021年8月,NAIC对年度可续保定期(YRT)再保险准备金信用设定限制,要求保险公司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2020年前PBR业务的过渡;保德信获得七年过渡期批准,并对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起始点进行调整[83] - 2023年8月,NAIC对净负利息维持准备金(IMR)的法定会计处理进行临时变更,允许保险公司计入高达调整后法定盈余10%的净负IMR,前提是其基于风险的资本(RBC)比率保持在授权控制水平RBC的300%以上,该变更计划于2026年1月1日到期[84] 保险担保协会评估费 - 截至2023年、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公司分别支付0.7百万美元、0.4百万美元和0.5百万美元的州保险担保协会评估费;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为目前处于破产程序的保险公司的未来评估建立了约29百万美元的估计准备金[86] - 2022年和2021年,公司根据日本保险担保协会法律分别支付约12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评估费,2023年无支付[96] 监管政策 - 日本偿付能力比率框架 - 日本金融厅(FSA)正在开发基于市场的经济偿付能力比率(ESR)框架替代偿付能力边际比率(SMR)框架,将于2025年实施,2026年要求披露相关信息,公司无法预测其影响[94] 业务监管 - 美国保险业务 - 公司美国保险业务受各州保险法律监管,产品需获销售州保险监管机构批准,且受联邦和州税法影响[72] 业务监管 - 美国退休和投资管理业务 - 公司美国退休和投资管理业务受联邦和州证券、信托等法律及多个监管机构监管[99] 业务监管 - 衍生品市场 - 公司使用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多德 - 弗兰克法案为场外衍生品市场制定监管框架[106] 业务监管 - 其他法律约束 - 公司业务受反洗钱、反贿赂等法律约束,需实施和维护内部实践、程序和控制[115] 税收政策 - 美国联邦所得税 - 美国适用法定联邦所得税税率为21%,未来税率若高于此将对公司税收状况产生不利影响[118] - 2017年美国税改法案将公司税率从35%降至21%[119] 税收政策 - 国际税收条款 - GILTI条款对外国子公司超过有形资产10%推定回报的收益征收最低美国税,2026年起美国税率将提高至62.5%[120] - BEAT条款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增加公司税务支出,2019年起对修正应税收入按10%征税,2026年提高至12.5%[121] 税收政策 - 其他税收法案 - 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对平均适用财务报表收入超10亿美元的公司征收15%替代最低税,对美国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征收1%消费税[124] - 2021年经合组织建议对调整后财务报告收入征收15%全球最低税,多个司法管辖区将在2024或2025年采用[131] - 2023年12月百慕大政府颁布企业所得税,2025年起对适用公司征收15%所得税[132] 税收政策 - 日本税收 - 日本国家企业法定税率为23.2%,保险佣金对超收入门槛个人征收10%消费税[133] 员工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全球员工总数40658人,其中美国16124人,非美国24534人[135] - 2023年公司全球员工参与率超87%的EQ调查,结果影响公司文化建设和变革[141] - 2023年公司年度离职率为9.4%,美国员工自愿离职率为5.5%,美国约2400个职位中25%内部填补[142] - 公司在委托书声明和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公开披露EEO - 1劳动力多样性报告[143] - 截至2024年2月21日,公司有9位高管,年龄从53岁到66岁不等[148] 员工福利 - 公司提供包括既定福利和既定供款计划的综合退休福利计划,以鼓励员工长期服务[144] - 公司目标是为员工提供处于或接近竞争市场中位数的福利套餐[145] 风险管理框架 - 公司使用综合风险管理框架管理和监督风险,包括投资、保险、市场等多种风险[158] 投资风险 - 投资组合面临因违约、信用质量或价值恶化导致损失的风险,受经济、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159][160] - 投资组合面临信用风险,可能导致违约损失,影响收益、资本和匹配负债的能力[161] - 公司面临交易对手违约或信用恶化的风险,损失程度取决于市场条件和替换交易的可行性[163][164] - 投资组合面临股权风险,公共股权和另类资产市场持续下跌会影响投资组合回报[165] - 公司部分保险业务在新兴市场,投资风险较高,特别是非当地货币计价的债务[162] 保险风险 - 公司保险产品面临保险风险,包括死亡率、发病率和保单持有人行为风险,可能影响盈利能力和流动性[166][167] - 死亡率风险分为死亡率灾难、死亡率趋势和死亡率基数风险,公司使用再保险和衍生品工具管理,但可能效果不佳[167][168][169] - 发病率风险包括发病率和持续时间风险,增加索赔或储备金会影响经营结果和财务状况[170][171] - 保单持有人行为风险包括短期退保灾难和长期行为风险,可能影响流动性和收益,调整储备金有即时和长期影响[172][173] - 公司重新定价产品能力有限,实际经验与定价假设偏差可能影响产品盈利能力[174] 市场风险 - 公司保险、年金产品和投资管理业务面临市场风险,包括利率、股票价格和外汇汇率变化风险[175] - 市场风险会影响产品价值、投资管理业务收入和战略投资价值,衍生品对冲可能不如预期[176][177] - 利率风险源于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利率下降或上升都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公司缓解措施有局限性[180][181][182][183] - 公司海外业务面临外汇风险,影响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公司采取多种对冲策略[184][185] - 国内投资组合外汇风险主要来自外币投资,公司对冲大部分固定收益投资,一般不对股票投资全部对冲[186] - 公司的套期保值和其他策略不一定能有效降低外汇风险,产品担保可能降低收益或增加业绩和财务状况的波动性[187] 再保险交易风险 - 公司面临再保险交易的交易对手风险,再保险安排产生的嵌入式衍生品估值受市场因素影响,会导致净收入波动[190] 流动性风险 - 公司面临流动性风险,主要来自衍生品抵押品市场风险、资产负债错配、批发融资和保险现金流[193] 操作风险 - 公司运营面临操作风险,包括人员、流程、技术、外部事件和法律监管等方面,可能造成财务损失、客户服务影响等[196] 业务连续性风险 - 公司面临业务连续性风险,可能因疫情、地缘政治风险、恐怖事件等导致运营、系统或数据中断[199] 技术故障风险 - 公司依赖的电信、信息技术和其他运营系统可能因不可控因素出现故障,面临其他方的操作和技术故障风险[201] 网络攻击风险 - 公司面临网络攻击风险,包括保护敏感信息困难、员工等成为攻击途径、勒索软件攻击增加等[203] 人工智能风险 - 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可能增加公司运营风险,如声誉损害、欺诈活动、信息安全威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