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易大宗(01733) - 2023 - 年度业绩
01733易大宗(01733)2024-03-26 21:58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为405.87亿港元,较2022年的344.14亿港元增长17.94%[2] - 2023年毛利为37亿港元,较2022年的31.98亿港元增长15.70%[2]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26.63亿港元,较2022年的20.39亿港元增长30.60%[2] - 2023年年内溢利为21.94亿港元,较2022年的17.05亿港元增长28.68%[2] - 2023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21.23亿港元,较2022年的16.66亿港元增长27.43%[2]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793港元,较2022年的0.594港元增长33.50%[2] - 2023年权益总额为88.16亿港元,较2022年的71.99亿港元增长22.46%[2] - 2023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56.69亿港元,较2022年的43.71亿港元有所增加[6] - 2023年流动资产总额为121.46亿港元,较2022年的89.23亿港元有所增加[6] - 2023年来自客户合约总收益40,586,665千港元,2022年为34,414,254千港元[15] - 2023年可呈报分部收益为4.1526708亿港元,2022年为3.503151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8.54%[18] - 2023年可呈报分部溢利(经调整EBITDA)为3159.104万港元,2022年为2563.833万港元,同比增长约23.22%[18] - 2023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2662.513万港元,2022年为2038.844万港元,同比增长约30.59%[19] - 2023年综合资产总额为1.7814465亿港元,2022年为1.3294192亿港元,同比增长约33.99%[19] - 2023年综合负债总额为8998.507万港元,2022年为6095.322万港元,同比增长约47.63%[19] - 2023年来自中国(包括港澳台)外部客户的收益为3.190796亿港元,2022年为2.773741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4.99%[21] - 2023年其他经营开支净额为 - 1015.6万港元,2022年为 - 8226.9万港元[22] - 2023年融资成本净额为6239.8万港元,2022年为2.17033亿港元[23] - 2023年雇员成本为1.103276亿港元,2022年为9160.32万港元,同比增长约20.44%[24] - 2023年业务分部团队应计花红约4.0736亿港元,2022年为3.54248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4.99%[24] - 2023年综合损益表中的税项为468,157千港元,2022年为333,952千港元[26] - 2023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2,122,640,000港元,2022年为1,665,748,000港元[29] - 2023年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676,221,000股,2022年为2,805,439,000股[29] - 2023年12月31日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基本)为2,676,221千股,2022年为2,805,439千股[30]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40587百万港元,净利润2194百万港元,较2022年分别同比增长17.94%及28.68%[58] - 2023年公司综合收益405.87亿港元,较2022年的344.14亿港元增加17.94%[63] - 2023年境外销售收益为86.79亿港元,占收益总额比例从2022年的19.40%增至21.38%[63] - 2023年销售成本约为368.87亿港元,较2022年的312.16亿港元增加18.17%;采购量约为1988万吨,较2022年的1177万吨增加68.90%[69] - 2023年总采购额为318.41亿港元,其中五大供应商占29.70%[70] - 2023年集团经营毛利为36.28亿港元,较2022年的30.90亿港元增加17.41%,供应链贸易业务毛利占58.02%,供应链综合服务毛利占41.98%[71] - 2023年集团行政开支为11.13亿港元,较2022年的9.47亿港元增加17.53%[72] - 2023年其他经营开支净额为 - 1.0156亿港元,2022年为 - 8.2269亿港元[74] - 2023年集团融资成本净额为6200万港元,较2022年的2.17亿港元减少71.43%[75] - 2023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21.23亿港元,较2022年的16.66亿港元增加27.43%[77]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均为0.793港元,2022年为0.594港元[77] - 2023年底集团银行贷款总额为20.47亿港元,年利率介于1.65%至8.90%,2022年介于1.40%至8.90%[79] - 2023年底集团资产负债率为50.51%,较2022年底的45.85%有所增加[79] - 2023年公司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24天、31天及26天,现金整体周转期约为19天,较2022年少9天[81] - 2023年集团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20.25亿港元,2022年为21.72亿港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8.34亿港元,2022年为7.52亿港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5.33亿港元,2022年现金流出为21.12亿港元[84] - 经调整后,2023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9.57258亿港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4.32512亿港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99191亿港元[86] 各业务线收益数据变化 - 2023年煤炭收益31,805,175千港元,2022年为26,927,042千港元[13] - 2023年提供供应链综合服务收益6,326,916千港元,2022年为3,756,526千港元[13] - 2023年石油及石化产品收益2,026,735千港元,2022年为3,137,601千港元[13] - 2023年铁矿石收益319,433千港元,2022年为515,550千港元[13] - 2023年焦炭收益33,530千港元,2022年为29,298千港元[13] - 2023年其他收益74,876千港元,2022年为48,237千港元[13] - 2023年有一名客户收益为7,232,768,000港元,2022年有两名客户收益分别为4,356,648,000港元及4,078,864,000港元,且交易额超集团收益10%[15] - 2023年公司销售煤炭18.95百万吨,较2022年同期增加66.96%;通过合资公司象晖能源完成蒙古煤炭销售量11.41百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72.97%[58] - 2023年公司供应链综合服务板块全年收入6327百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68.41%[58] - 2023年中国进口焦煤102.51百万吨,较2022年同比增长60.58%;蒙古焦煤进口量53.96百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2.64%,较2022年增长110.69%[58] - 物流业务易至板块跨境运输量1106万吨,同比增长96.80%;AGV无人跨境运输量350万吨,同比增长600.00%;入库仓储量1623万吨,同比增长79.73%;境内运输量1170万吨,同比增长58.97%[59] - 洗煤及加工业务浩通板块洗煤加工量947万吨,同比增长20.48%;洗选加工能力从2022年底的2600万吨扩张至2800万吨[59] - 2023年煤炭贸易收益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18.12%,贸易量同比增加66.96%;供应链综合服务收益同比增加68.41%[64] - 2023年向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44.82%,2022年占38.72%[65] - 2023年供应链贸易业务板块收益为341.85亿港元,约占收益总额的84.23%[66] - 2023年煤炭产品收益从约269.27亿港元增加约18.12%至约318.05亿港元[66] - 2023年中国共进口焦煤约1.0251亿吨,较2022年增长约60.58%[66] - 2023年供应链综合服务销售额为63.27亿港元,较2022年的37.57亿港元剧增68.41%[67] 股息分配情况 - 公司已就2023年度宣派每股股份0.118港元或约3.2亿港元的现金末期股息[2] - 2023年已宣派中期股息211151千港元,报告期末后建议派发末期股息319509千港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74943千港元、240611千港元[56] - 2023年公司宣派末期股息约3.2亿港元,全年总计分红5.31亿港元[59] - 已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宣派每股股份0.118港元的现金末期股息,总额约为3.2亿港元[100] 资产相关数据变化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投资物业为205,860千港元,2022年为167,040千港元[25] - 2023年存货成本中与雇员成本、折旧及摊销相关金额分别为6,196,000港元和1,053,000港元,2022年分别为37,888,000港元和35,062,000港元[25] - 2023年12月3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和投资物业总计43.86亿港元,2022年为30.33亿港元[32]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4.88亿港元,收购附属公司带来1.12亿港元增加[32]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拨回减值亏损4630.8万港元,作出减值亏损1624.4万港元[33] - 2023年12月31日物业账面净值总额为10.36亿港元,2022年为5.47亿港元[3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正申请账面价值2.27亿港元楼宇所有权证,2022年为4516万港元[34] - 2023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公平值由管理层参考市价厘定,一年内未贴现租赁付款为113.3万港元[36] - 2023年12月31日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为11.13亿港元,2022年为8.72亿港元[37]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质押7.30亿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2022年为4.36亿港元[3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质押8475.1万港元土地使用权,2022年为1.81亿港元[38]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计算使用22.00%的税前贴现率[33]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费用为1.52793亿港元,2022年为0.87567亿港元;租赁负债利息等相关费用2023年为0.35941亿港元,2022年为0.24929亿港元;减值亏损2023年为0.44297亿港元,2022年为0[39]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添置为4.68105亿港元,包括1.22281亿港元的汽车等设备添置及3.45824亿港元的租赁预付款项[39] - 2023年集团位于内蒙古和山东省的土地使用权减值亏损为0.44297亿港元[40] - 在建工程2023年末为2.42996亿港元,2022年末为3.95694亿港元[41] - 存货2023年末为3.424955亿港元,2022年末为1.749316亿港元;2023年确认为开支的存货金额为3.2133588亿港元,2022年为2.9055291亿港元;2023年末质押存货10.23315亿港元,2022年为零[44][45]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2023年末为4.879315亿港元,2022年末为4.043068亿港元;2023年末贴现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