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王江,授权代表为王志恒、曲亮[6] - 公司联系地址为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号中国光大中心,邮编100033,联系电话86 - 10 - 63636363 [6] - 公司1992 - 1995年注册地址为北京市首都体育馆南路6号新世纪饭店写字楼16层,1995 - 2012年为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6号光大大厦,2012年至今为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号、甲25号中国光大中心[6][7] - 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普通股简称光大银行,代码601818 [7] 报告相关信息 - 公司2023年中期业绩未经审计,中期报告印刷版9月寄发H股股东,可在公司网站及港交所“披露易”网站查阅[1] - 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于2023年8月24日在北京召开,应出席董事13名,实际出席13名,7名监事列席,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中期报告》[3] - 公司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23年中期财务报告,分别经安永华明和安永根据中国和国际审阅准则审阅[3] - 公司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3] - 公司H股中期报告登载网站为港交所披露易网站和公司网站[7] -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本行董事会办公室、上交所[7]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6月利息净收入547.33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3.43%[9] - 2023年1-6月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4.45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9.37%[9] - 2023年1-6月净利润242.19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30%[9] - 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67579.28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7.26%[9] - 2023年6月30日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7437.47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4.80%[9] - 2023年6月30日不良贷款率1.30%,较2022年末增加0.05个百分点[10] - 2023年6月30日拨备覆盖率188.56%,较2022年末增加0.63个百分点[10] - 2023年上半年发放优先股股息25.70亿元(税前)[1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性比例人民币为60.40%,外币为94.11%[12] - 2023年6月30日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为1.76%,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为9.01%[12] - 2023年6月30日并表核心一级资本净额429,796百万元,一级资本净额534,851百万元,总资本净额642,266百万元,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04%,一级资本充足率11.25%,资本充足率13.51%[14] - 2023年6月30日杠杆率6.90%,一级资本净额534,851百万元,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7,751,119百万元[1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性覆盖率116.48%,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889,540百万元,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763,701百万元[17] - 2023年6月30日净稳定资金比例106.34%,可用稳定资金3,804,914百万元,所需稳定资金3,577,939百万元[18] - 报告期末集团资产总额67,579.2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574.18亿元,增长7.26%[24] - 报告期末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7,437.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14.71亿元,增长4.80%[24] - 报告期末存款余额41,569.4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97.72亿元,增长6.12%[24] -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经营收入765.31亿元,同比下降2.55%;实现净利润242.19亿元,同比增长3.30%[24] - 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488.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1.47亿元;不良贷款率1.30%,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24] - 报告期内集团完成169亿元可转债转股,发行1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报告期末资本净额6,422.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90.48亿元[24] - 报告期末集团资本充足率13.51%,一级资本充足率11.2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04%,均较上年末提升[24] - 报告期内集团利息净收入547.33亿元,同比减少19.42亿元,下降3.43%[27][28] - 集团净利差1.75%,同比下降24BPs;净利息收益率1.82%,同比下降24BPs[28] - 报告期内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4.45亿元,同比下降9.37%;其他收入83.53亿元,同比增长18.97%[24] - 2023年1-6月公司生息资产平均余额6074.27亿元,利息收入1250.16亿元,平均收益率4.15%;付息负债平均余额5896.34亿元,利息支出702.83亿元,平均成本率2.40%;利息净收入547.33亿元,净利差1.75%,净利息收益率1.82%[29] - 2023年1-6月公司利息收入同比增加66.20亿元,增长5.59%,主要因贷款和投资规模增长[30] - 2023年1-6月公司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882.11亿元,同比增加32.25亿元,增长3.79%,主要因贷款规模增长[31] - 2023年1-6月公司投资利息收入277.27亿元,同比增加16.93亿元,增长6.50%,主要因投资规模增长[33] - 2023年1-6月公司拆出、存放同业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39.50亿元,同比增加18.62亿元,增长89.18%,主要因规模增加和收益率上升[33] - 2023年1-6月公司利息支出同比增加85.62亿元,增长13.87%,主要因客户存款利息支出增加[34] - 2023年1-6月公司客户存款利息支出462.42亿元,同比增加50.70亿元,增长12.31%,主要因客户存款规模增加和存款利率上升[35] - 2023年1-6月公司同业存放、拆入及卖出回购款项利息支出122.08亿元,同比增加33.19亿元,增长37.34%,主要因规模增加和同业利率上升[36] - 2023年1-6月公司发行债券利息支出118.33亿元,同比增加1.73亿元,增长1.48%,主要因发行债券规模增加[37] - 2023年1-6月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4.45亿元,同比减少13.90亿元,下降9.37%,主要因银行卡服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减少4.68亿元[37]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34.45亿元,其中理财服务手续费20.38亿元、代理服务手续费19.48亿元等[39] - 绿色中间业务收入58.23亿元,代理保险中收同比增长81.03%[39] - 其他收入83.53亿元,同比增加13.32亿元,增长18.97%[42] - 经营费用205.43亿元,同比增加2.86亿元,增长1.41%;成本收入比25.65%,同比上升1.02个百分点[42] - 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65.97亿元,同比减少24.28亿元,下降8.37%[44] - 所得税费用51.94亿元,同比减少5.77亿元,下降10.00%[44] - 资产总额67579.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574.18亿元,增长7.26%[45] - 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7437.4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14.71亿元,增长4.80%;贷款和垫款净额在资产总额中占比54.22%,比上年末下降1.33个百分点[47] - 报告期末,集团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22212.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89.09亿元,增长7.71%,占资产总额的32.87%,比上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48] - 报告期末,集团持有金融债券6572.0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08.72亿元,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债券占比66.17%[51] - 集团商誉成本60.19亿元,报告期末,商誉减值准备47.38亿元,账面价值12.81亿元,与上年末相比未发生变动[54] - 报告期末,集团负债总额62172.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67.54亿元,增长7.37%,主要是客户存款增加[55] - 报告期末,集团客户存款余额41569.4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97.72亿元,增长6.12%[55] - 报告期末,集团归属本行股东权益5383.98亿元,比上年末净增加305.15亿元,主要是当期实现利润增加及可转债转股增资[57] - 2023年6月30日,实收股本590.86亿元,其他权益工具1048.99亿元,资本公积744.73亿元,其他综合收益27.19亿元,盈余公积262.45亿元,一般风险准备815.54亿元,未分配利润1894.22亿元,归属本行股东权益合计5383.98亿元,少数股东权益22.79亿元,股东权益合计5406.77亿元[58] - 报告期末,信贷承诺合计13327.7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66.46亿元[58] - 2023年6月30日,衍生金融资产余额188.26亿元,占比0.85%;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余额4934.17亿元,占比22.21%[49] - 信贷承诺合计2023年6月30日为1332.77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79.424亿元[59] - 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707.65亿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262.80亿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396.38亿元[59][60] 贷款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报告期末,贷款总额3.7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80%[19] - 制造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13.90%,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24.74%,科技型企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21.07%[19] - 绿色贷款比上年末增长31.04%,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上年末增长13.58%,涉农贷款比上年末增长7.12%[19] - 全行人民币对公贷款比上年末增长9.16%,制造业贷款、战略新兴产业贷款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3.90%和24.74%,科技型企业贷款、绿色信贷比上年末分别增长21.07%和31.04%[21] - 2023年6月30日,企业贷款余额2108.396亿元,占比56.32%;零售贷款余额1517.897亿元,占比40.54%;贴现余额117.454亿元,占比3.14%;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743.747亿元[48] - 2023年6月30日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为3743.74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72.276亿元[61][63][64][66] - 2023年6月30日制造业贷款余额420.988亿元,占比19.97%;2022年12月31日余额379.002亿元,占比19.62%[61] - 2023年6月30日长江三角洲地区贷款余额888.268亿元,占比23.74%;2022年12月31日余额841.441亿元,占比23.56%[62] - 2023年6月30日信用贷款余额1283.179亿元,占比34.28%;2022年12月31日余额1192.422亿元,占比33.38%[64] - 2023年6月30日前十大贷款客户贷款余额合计57.849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1.55%[65] - 2023年6月30日正常贷款余额3694.926亿元,占比98.70%;不良贷款余额48.821亿元,占比1.30%[66] - 2023年6月30日正常类贷款迁徙率1.44%,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0.61个百分点[67] - 2023年6月30日已重组贷款和垫款余额43.07亿元,占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0.12%[68] - 2023年6月30日逾期贷款本金合计72333百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69903百万元[70] - 2023年6月30日不良贷款总额48821百万元,占比100%;2022年12月31日为44674百万元,占比100%[71] - 2023年6月30日珠江三角洲不良贷款余额10252百万元,占比21%;2022年12月31日余额9326百万元,占比20.88%[72] - 2023年6月30日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8692百万元,占比17.8%;2022年12月31日余额8578百万元,占比19.2%[73] - 2023年6月30日信用贷款不良余额13466百万元,占比27.58%;2022年12月31日余额12625百万元,占
中国光大银行(06818)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