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盾光电(300862) - 2023 Q4 - 年度财报
300862蓝盾光电(300862)2024-04-21 15:54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蓝盾光电,代码300862[7]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安徽省铜陵市石城路电子工业区,邮编244000[8] - 董事会秘书张海燕和证券事务代表陆明霞联系电话均为0562 - 2291110[8]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为深圳证券交易所:http://www.szse.cn[8]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为《证券时报》和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8]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中证天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8] - 签字会计师为赵权、刘金成[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营业收入642,993,377.45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15.83%[9]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981,134.57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39.61%[9]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682,922.71元,较2022年调整后减少37.85%[9]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301,158.90元,较2022年调整后增长114.38%[9] - 2023年末资产总额2,545,250,786.01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减少6.13%[9]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10,106,130.07元,较2022年末调整后增长2.08%[9]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3,298,211.86元,2022年为39,456,193.70元,2021年为40,292,520.60元[14] -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299.3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83%[43] - 2023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98.11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9.61%[43]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254,525.0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13%[43]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0.32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9.62%[43] - 2023年营业收入6.43亿元,较2022年的7.64亿元同比减少15.83%[46] - 2023年仪器仪表制造业销售量3618台/套,较2022年的3860台/套同比减少6.27%;生产量3565台/套,较2022年的3742台/套同比减少4.73%;库存量270台/套,较2022年的323台/套同比减少16.41%[47] - 2023年仪器仪表制造业材料设备成本2.39亿元,占营业成本51.34%,较2022年同比减少25.49%;人工成本1.02亿元,占营业成本21.94%,较2022年同比增加6.85%;费用成本1.24亿元,占营业成本26.72%,较2022年同比减少17.34%[47] - 2023年销售费用6342.81万元,较2022年同比增加3.91%;管理费用4523.11万元,较2022年同比减少8.96%;财务费用 - 1159.12万元,较2022年同比减少5.11%;研发费用4215.06万元,较2022年同比减少6.92%[50] - 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306人,较2022年的381人减少19.69%,占比21.31%,较2022年的20.87%增加0.44%[67] - 2023年研发人员中本科170人,较2022年的229人减少25.76%;硕士51人,较2022年的75人减少32.00%;博士3人,较2022年的5人减少40.00%;大专82人,较2022年的72人增加13.89%[67] - 2023年30岁以下研发人员149人,较2022年的192人减少22.40%;30 - 40岁135人,较2022年的166人减少18.67%;40岁以上22人,较2022年的23人增加4.35%[67]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42,150,628.14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56%;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45,283,519.37元,占比5.93%;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41,766,162.82元,占比4.82%[67] - 近三年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均为0元[67]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6.17亿元,同比减少5.21%;现金流出小计65.34亿元,同比减少13.55%;现金流量净额830.12万元,同比增加114.38%[68]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77亿元,同比增加30.50%;现金流出小计14.96亿元,同比增加35.63%;现金流量净额5810.81万元,同比增加18.91%[68]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81.26万元,同比下降99.26%;现金流出小计3571.96万元,同比下降34.38%;现金流量净额 -3490.69万元,同比下降163.00%[68]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3150.23万元,同比下降32.30%[68] - 2023年投资收益1460.29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30.3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92.69万元,占比1.92%;资产减值 -651.18万元,占比 -13.52%[70][71][72] - 2023年末货币资金30.1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1.83%,较年初比重增加1.26%;应收账款44.01亿元,占比17.29%,比重增加2.50%[74] - 2023年末存货24.2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9.53%,较年初比重减少0.83%;在建工程8.52亿元,占比3.35%,比重增加2.25%[74] - 2023年末短期借款2001.6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74%;合同负债5477.46万元,占比2.15%,比重减少1.28%[74] - 2023年末长期借款7450.63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93%,较年初比重减少0.76%;租赁负债234.54万元,占比0.09%,比重减少0.04%[74] - 2023年报告期投资额1000万元,上年同期投资额4000万元,变动幅度 -75.00%[76] 各季度财务数据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12,146,454.02元、153,619,742.06元、158,528,139.85元、218,699,041.52元[11]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985,799.89元、3,311,612.92元、7,860,434.72元、22,823,287.04元[11]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3,050,026.74元、 - 2,197,105.51元、2,964,452.18元、14,865,549.30元[11] 行业政策与市场规模预测 - 到2025年,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19]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3万亿元人民币[19] - 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22] - 到202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22] - 到2025年,部分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3] - 到2035年,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国产仪器仪表的计量性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3] - 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31] - 到2025年数字交通体系深入推进,“一脑、五网、两体系”发展格局基本建成[3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综合环境数据服务业务覆盖全国100+城市[20] - 智能交通管理领域产品应用于全国近三十个省(市、自治区)[20] - 环境监测产品2023年营业收入5.06亿元,占比78.75%,较2022年同比增加5.71%[46] - 交通管理产品2023年营业收入6845.77万元,占比10.65%,较2022年同比减少65.92%[46] - 气象观测产品2023年营业收入1739.66万元,占比2.71%,较2022年同比增加25.53%[46] 公司业务能力与研发成果 - 公司在光学等领域积累五十余年科研和生产经验,是仪器仪表行业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之一[35] - 环境监测业务方面,腔增强氮氧化物分析仪精度可达ppt级别,大气总过氧自由基分析仪完成研发并在宿迁等城市完成示范应用和首批销售交付[35] - 智慧交通业务针对高速交通恶劣天气管控推出低成本能见度检测产品和预测预警系统,已在毕节等城市完成示范应用[36] - 气象观测业务中,子公司蓝科信息的能见度激光雷达等先后取得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温湿度拉曼激光雷达入选2023年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37] - 公司全资子公司泰思特是有CMA检测资质的第三方环境检测公司,配备检测领域专用仪器设备上百余台套[36] - 公司牵头申报的“大气臭氧污染监测系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获安徽省立项[41] - 公司自主研发的能见度激光雷达等取得气象专用技术装备使用许可证[41] - 公司温湿度拉曼激光雷达被认定为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41] - 基于物联网等技术开展城市级道路交通态势感知与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为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高新技术专项[54] - 开展大气臭氧污染监测系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推动全国范围大气臭氧量化生成研究[56][57] - 基于光电技术的综合在线监测项目已结项,可实现污染成因精准研判和源头精确锁定[58][60] - 开展相干测风激光雷达、三波长八通道激光雷达、气溶胶通量雷达系统等研发,丰富产品线[61][62][64] - 开展大气能见度监测及预警系统项目,弥补现有监测范围局限性[64] 公司经营模式 - 仪器设备及系统类产品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销售价格[37] - 系统集成及工程类项目结合多种因素综合确定整体项目报价[37] - 运维服务根据运维设备等因素及所需资源投入和预期利润定价[38] - 数据服务根据项目中监测站点数量和距离、仪器设备投入收取费用[38] -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分析测量仪器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工程、运维服务和数据服务,产品和服务用于环境监测、智慧交管、气象观测等领域[35] - 公司服务合同周期一般为1 - 8年[39] - 公司采用集中采购与按需采购结合的采购模式,标准化零部件集中采购,非标准化按需采购[39] - 公司以销定产,建立柔性生产线满足不同产品生产要求[39] - 公司具备“售后 + 运维 + 数据服务”综合能力,服务工作包括每日查状态数据、每周现场检查、每月试验保养并报送报告[39] -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业务信息和合同[39] - 公司采取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与多家高校院所有产学研合作[40] 公司人员与培训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604人[42]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合计1436人,其中母公司1158人,主要子公司278人[127] - 2023年公司开展各类培训160项,总参训人员达4439人次[129] - 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192人、销售人员72人、技术人员306人、财务人员17人、行政人员217人、工程技术与运维人员632人[128] - 教育程度方面博士4人、硕士74人、本科及大专1133人、高中及以下225人[128] 公司投资与募投项目情况 - 公司以1.8亿元认缴星思半导体新增注册资本114.6381万元,预计获5.0935%股权[44] - 2020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11.19331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10.769514亿元[8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6.669231亿元,专户余额3314.12万元[80] - 研发中心及监测仪器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8842.72万元,投资进度42.06%[81] - 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系统及数据服务建设项目累计投入1540.76万元,投资进度6.15%[81][83] -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累计投入3555.41万元,投资进度71.75%[81] - 补充营运资金项目累计投入4.443831亿元,投资进度100%[81][82] - 新厂区建设及高端分析测量仪器技改项目累计投入8315.11万元,投资进度68.1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