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冬根[14] - 董事会秘书为张文钧,证券事务代表为曹琦[15]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金山路131号[16] - 公司网址为http://www.kedacom.com [16]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有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17]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址为http://www.sse.com.cn [17]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简称苏州科达,代码603660 [18] - 2016年11月23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发行总量6250万人民币普通股,其中发行新股5000万股,公司股东公开发售1250万股[1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 2.64亿元,拟不进行利润分配[4] - 2023年营业收入为18.16亿元,较2022年增长15.19%[21]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2.64亿元,较2022年增长54.65%[21][2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2亿元,较2022年增长399.11%[21] - 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0.77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18.02%[21]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 0.5351元/股,较2022年增长54.66%[22]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 - 22.13%,较2022年增加14.01个百分点[22] - 2023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4.00亿元、4.06亿元、3.27亿元、6.83亿元[25] - 2023年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 - 152.15万元,2022年为147.37万元,2021年为 - 80.26万元[27] - 2023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339.81万元,2022年为2904.35万元,2021年为3006.10万元[28] - 2023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为723.57万元,2022年为103.75万元[28] - 2023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5250541.58元,上年为35178810.03元,前年为25448218.12元[29]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2.1亿元,期末余额2.78540029亿元,当期变动68540029.45元,影响当期利润540029.45元[31] - 应收款项融资期初余额23371524.90元,期末余额30044193.71元,当期变动6672668.81元[31] - 2023年1 - 1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19%[34] - 2023年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2.6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亏3.19亿元[34] - 2023年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入3.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83亿元[34] - 营业成本7.89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0%[87] - 销售费用5.167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91%[87] - 管理费用1.030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81%[87] - 财务费用0.23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42%[87] - 研发费用0.602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74%[8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61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9.11%[8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17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77%;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655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48.81%[87] - 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减少5.91%,管理费用下降7.81%,研发费用减少12.74%,财务费用增长16.42%[96]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602,662,185.77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33.18%[9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61,772,507.97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399.11%;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117,176,136.88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33.77%;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165,544,925.26元,较上一年同期减少116.38%[103] - 公司取得软件产品即征即退增值税48,676,554.43元[104] - 公司收到计入当期损益的其他政府补助共计13398120.12元[10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278540029.45元,占总资产9.38%,较上期增加32.64%[107] - 应收票据本期期末数为54746505.42元,占总资产1.84%,较上期增加193.43%[107] - 其他应收款本期期末数为229193797.54元,占总资产7.72%,较上期增加1006.91%[107] - 存货本期期末数为477024104.59元,占总资产16.07%,较上期减少37.10%[107] - 境外资产为58411608.60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96%[109]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585718546.88元,其中对合并范围内子公司投资578378927.63元,对联营企业投资7339619.25元[112] - 2023年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入5184.52万元,其中云视讯产业化项目67.44万元,视频人工智能项目5641.75万元,补充流动资金项目177.59万元,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未投入[11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2.1亿美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40029.45元,本期购买金额11.78亿美元,出售/赎回金额11.1亿美元,期末数2.7854002945亿美元[117] - 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 2.64亿元,拟不进行利润分配[17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视频会议营业收入74,319.53,毛利率63%,同比减少1.82%;视频监控营业收入101,917.44,毛利率51%,同比增长31.10%[91] - 平台营业收入75,098.39,毛利率63%,同比增长22.2%;前端产品营业收入101,138.57,毛利率51%,同比增长9.9%[91] - 国内营业收入154,957.81,毛利率58%,同比增长4.0%;国外营业收入21,279.16,毛利率45%,同比增长379.9%[91]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7,297.41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5.03%;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8,448.93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7.83%[95][96] - 视频会议材料采购成本26,958.22万元,占比34.82%,同比 - 0.6%;视频监控材料采购成本48,597.85万元,占比62.76%,同比12.4%[94] 公司业务与产品情况 - 公司是音视频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及综合服务提供商,推出上百种数字化应用软件及方案[37] - 公司业务涉及泛人工智能音视频解决方案,包含视频会议和安防监控[61] - 公司有面向重点行业数字化治理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61] - 公司涵盖垂直行业大模型和基础算力设备等新业态基础设施业务[61] - 公司推出几十个解决方案覆盖各类政府部门及行业客户[64] - 2023年7月公司正式推出KD - GPT大模型,包括多模态大模型、AIGC图像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已开始试点应用[66] - 公司智能云视频会议系统具备超大容量等特性,可提供多种智能会议体验及智能空间可视化管理[69] - 公司拥有20多个类别上千款安防监控产品,构建几十种行业智能应用整体解决方案[70] - 公司全域一体化智能交通管控平台覆盖16大实战应用模块,提升交管部门效能[70] - 公司应急管理解决方案涵盖多个业务板块,形成三大核心业务应用[72] - 公司融合通信平台打通多类型底层通信协议,整合音视频资源,实现“一张图融合作战”等功能[74] - 公司时空GIS产品体系是全流程解决方案,支持多数据接入,在交通领域可优化交通网络[75] - 公司KD - GPT大模型包含多模态、行业、AIGC图像三类大模型,各有不同能力[75][76] - 报告期内公司安防监控产品通过GB/T28181 - 2022国家标准、GB35114最新标准及韩国TTA安全认证[63] - 公司以视频会议和监控产品线业务规划为主导推进募投项目建设[36] - 公司是国内重要的音视频基础软硬件产品、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及综合服务提供商[61] - 2023年7月公司正式推出KD - GPT,包含多模态、行业、AIGC三个大模型产品[136] - 公司以视频科技赋能行业客户为使命,推进“行业深耕”“区域下沉”及“核心客户经营”战略[137] 行业环境与政策 - 全国数字化转型指数2022年一季度环比增长8.2%,2022年中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达2320亿元,同比增长15.22%[44] - 2023年上半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6.2%,其中信息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1%,融合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4.1%[48] - 2018 - 2022年中国服务器市场规模逐年增长,2022年达1266亿元,预计2023年达1347亿元[48] - 2021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同比增长达39.1%,超过全球AI整体市场增长率22.5%,预测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317.9亿美元(2050.6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23.2%[48] -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与工业化实现融合发展[43] -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 - 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47] - 《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2023 - 2025年)》强调科技在公安工作重要性并明确发展方向[51] - 《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30年,能源系统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应用体系初步构筑[52] - 1月13日,十六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数据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50] - 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50] - 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IT总体投资259亿美元,年增长率15%,IDC预测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389.2亿美元[122] - 2023年6月14日美国将31家中国公司添加到“实体清单”,2018年8月1日至2023年6月14日美国共把608个中国实体纳入“实体清单”,拜登政府时期达387个,除个人与高校外280个[123] -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占GDP比重41.5%,预计2023年达56.1万亿元,2025年有望达70.8万亿元[126] - 2023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十四五”期间复合增速预计超25%[127] - 2000 - 2022年,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速度近全球经济两倍,数字服务业就业年增长率7%,是总就业增长率六倍[128] - 中国已建成5G基站超305万个,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超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129] - 2023年1 - 7月,中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收入6409亿元,同比增长16.2%[129] - 2023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预计达59.3EFLOPS,同比增长8.8%;智能算力预计达414.1EFLOPS,同比增长59.3%,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达664亿元,同比增长82.5%[130] - 2023年1 - 5月国内推出19个10亿级参数规模大语言模型,发布大于百亿级别参数规模模型的国内企业达15家,我国累计发布AI大模型200余个[131] - 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4400家[131] - 截至2023年9月,经营范围涉及数字技术的企业超53万家[126] -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视频智能感知体系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发展[134] 公司组织架构与人员情况 - 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1181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2662人,在职员工总数为3843人[172] - 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14人[172] - 生产人员269人,销售人员1646人,技术人员1660人,财务人员22人,行政人员246人[172] - 博士9人,硕士(含MBA)315人,本科2344人,大专885人,大专以下290人[172] - 劳务外包工时总数为39762.49,支付报酬总额为4671833.95元[176] - 研发人员数量1,660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43.2%[99] 公司股权与投资情况 - 公司参与成立苏州可达通科技有限公司,持有股权比例36%,实际出资金额72万元[112] - 公司投资设立哈尔滨科达视讯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持有股权比例100%,实际出资1000万元[113] - 公司投资设立哈尔滨睿视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持股100%,已出资100万元
苏州科达(603660)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