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全年总营收为36.675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44.64亿人民币下降17.8%,主要因技术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减少[83] - 2023年营收成本为23.181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28.29亿人民币下降18.1%,主要因技术解决方案业务成本下降[89] - 2023年毛利润为13.494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16.35亿人民币下降17.5%,毛利率从36.6%增至36.8%[91] - 2023年研发成本为9.552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81.4177亿人民币下降32.6%,主要因劳动力成本降低和选择性投资项目[92] - 2023年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754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4.114亿人民币下降33.1%,主要因劳动力成本下降[93] - 2023年所得税费用为980万人民币,较2022年的所得税收益6210万人民币增长115.7%,主要因部分子公司应税利润增加[102] - 2023年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量为6.485亿人民币,投资活动产生净现金3.186亿人民币,融资活动净现金使用量为2.136亿人民币[10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0.3%,较2022年的11.6%有所下降[110] - 2023年资本支出为3750万人民币,较2022年的6790万人民币有所下降,截至2023年12月31日,资本承诺为零[11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1,169,980,653股普通股[219]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3年年度末期股息[215] - 2023年,平安集团为最大客户,占总收入约57.0%(2022年:56.6%);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占总收入约67.7%(2022年:69.6%)[226] - 2023年,平安集团为最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约56.4%(2022年:47.8%);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合计占总采购额约69.6%(2022年:57.7%)[22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可分配储备[22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技术解决方案业务2023年营收为35.216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43.575亿人民币下降19.2%,主要源于业务发起和运营支持服务收入减少[84] - 虚拟银行利息和佣金收入从2022年的1.065亿人民币增至2023年的1.459亿人民币,增幅37%,主要因客户贷款和垫款需求增加[86] - 非受限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0.08%[279] - 合并附属实体的收入贡献占集团总收入的88.9%[280] 公司股权交易情况 - 2023年6月12日,公司以1.992亿人民币出售普惠立信40%股权,交易完成后不再持有其股权[112] - 2023年11月13日,公司与陆金所等签订协议,拟以9.33亿港元出售平安壹账通银行,该交易于2024年1月16日获独立股东批准[113] - 2023年6月12日,公司完成向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出售平安普惠立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40%股权,对价为1.992亿元人民币[240] - 2024年4月2日,公司完成向陆金所出售平安壹账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对价为9.33亿港元,预计处置收益为2.62亿元人民币[242] 公司人员与薪酬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2440名员工,其中研发1359人、业务运营301人、销售与营销523人、行政管理257人,2023年员工福利费用达13.028亿人民币[121][122] - 2023年除董事外有2名员工被列为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均在150万元以上[183][184] - 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形式包括费用、基本工资、住房津贴等,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主要为董事费[182] 公司治理结构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1名执行董事(兼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4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49] - 按照公司章程,三分之一的董事应在每年股东大会上轮值退任,包括沈崇锋等多名董事将在即将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退任并参与重选[156][157] - 每位新任命的董事在首次任命时会接受正式、全面且量身定制的入职培训,鼓励董事参加持续专业发展活动[158] - 报告期内,公司为董事安排了内部简报并发送相关阅读材料,包括法律和监管更新内容[16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和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各委员会多数成员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65] - 2023年审计委员会召开5次会议,审议集团财务报表、关联交易、内部控制等事项[168] - 2023年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董事会结构、董事绩效与培训、公司薪酬计划等[17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董事会有9名董事,其中女性占22%,男性占78%[17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员工中男性约占65%,女性约占35%[177] - 报告期内,董事会召开4次会议,董事长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召开1次会议[178] - 公司采用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报告期内董事均遵守相关要求,未发现员工违规事件[181] - 公司秘书贾艳静和邓咏珊于2024年2月23日辞职,陈梓峰同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163] 公司合规与政策情况 - 公司在报告期内遵守了除C.2.1外的所有适用守则条文,报告期后偏离了C.6.2守则条文并披露了原因[128] - 公司认为将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角色赋予同一人符合公司利益,可提供一致领导并促进业务战略执行,同时权力平衡不会受损[155] - 持有不少于10%投票权的股东有权书面要求召开股东大会[204] - 公司已建立股东沟通政策,通过多种渠道向股东和投资者传达信息[200][201] - 公司制定了披露政策,采用自下而上模式报告潜在内幕信息和重大事件[196] - 公司建立了风险管理框架,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各司其职[188][189][190] - 董事会认为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在2023年有效且充分[195] 公司关联交易情况 - 2023年与平安子公司租赁使用权资产总值实际为6570万元,而年度上限为660万元[245] - 2023年平安子公司和关联方支付的交易金额实际为36亿元,年度上限为23.9466亿元[245] - 2023年集团向平安子公司和关联方支付的交易金额实际为22.0211亿元,年度上限为14.2522亿元[245] - 2023年集团在平安子公司存款的最高每日余额实际为16.0944亿元,年度上限为12.0307亿元[245] - 2023年集团从平安子公司购买的财富管理产品最高每日余额实际为11.0844亿元,年度上限为4.1796亿元[245] - 集团从平安子公司的同业存款获得利息收入1.80[248] - 集团与平安子公司的同业贷款最高每日余额为400.00,较之前的108.38有变化[248] - 集团就同业贷款应付给平安子公司的贷款利息为6.00,较之前的0.11有变化[248] - 集团向平安子公司购买外汇和利率衍生品的最高未偿还名义金额为4000.00,较之前的1595.35有变化[248] - 2023年服务采购协议中,集团预计向平安支付的交易金额为322万美元,较之前的304万美元有增长[248][268] - 保险服务采购协议中,集团预计向平安财产保险分支机构支付的交易金额为1000万美元,较之前的300万美元有增长[248] - 2023年物业租赁协议下,集团预计向平安子公司支付租金不超过2848万元,实际支付约1213万元[250] - 2023年服务采购协议服务费用按成本加5%利润率确定[268] - 各项协议初始期限多从2022年7月4日开始,至2024年12月31日结束,可经双方同意续约[249][252][257][260][267][269]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持续关连交易符合业务常规、商业条款正常或更优且对股东和公司整体公平合理[273] 公司子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深圳壹账通由平安金融科技持股44.3%、上海金宁晟持股7.4%、深圳兰信持股22.2%、广丰奇持股26.2%[282] - 上海金宁晟由李杰和喻杰分别持股70%和30%[282] - 深圳兰信由李杰和梁旭各持股50%[282] - 广丰奇由非执行董事窦文伟和王文静各持股50%[275][282] - 深圳CA由上海锦琳琳持股99.91%,深圳政信电子商务持股0.05%,深圳电子认证中心持股0.04%[283] - 上海锦琳琳由李杰和梁旭各持股50%[283] 公司子公司相关限制与协议情况 - 深圳壹账通不得签署价值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合同(日常业务活动签署的合同除外)[290] - 深圳壹账通不得出售价值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资产[290] - 独家资产购买期权协议有效期为十年,自动续约五年,除非深圳壹账通科技提前三十天书面反对[296] - 2022年6月和11月,深圳壹账通与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壹账通科技签订股权转移协议,转让北京壹账通全部股权[306] - 深圳壹账通各直接股东已将其在深圳壹账通的全部股权质押给深圳壹账通科技[297] - 深圳壹账通各股东不可撤销地授权深圳壹账通科技指定人员行使其投票权等相关权利[299] - 深圳壹账通间接个人股东承诺在特定情况下无条件转让股权给指定人员[302] - 深圳壹账通个人股东配偶确认无股权权益并承诺不施加不利主张[304] 公司合约安排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通过合约安排运营业务未受到中国监管机构干扰或阻碍[307] - 集团董事会至少每年审查一次合约安排的整体执行和合规情况[312] - 公司将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合约安排的整体执行和合规情况[313] - 若有必要,公司将聘请外部法律顾问或其他专业顾问协助董事会审查合约安排的执行情况[313] 公司审计费用情况 - 报告期内支付给外部审计机构普华永道的审计服务费为17,961千元人民币,非审计服务费为1,693千元人民币,总计19,654千元人民币[198][199]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子公司未买卖或赎回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任何证券[222] 公司基本信息情况 - 公司是中国金融服务行业的技术服务提供商,2022年7月4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