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研发终止与停产 - 2021年公司终止TAK - 994的2期临床研究,2022年6月决定不再继续开发TAK - 994[19] - pevonedistat的3期临床研究未达到无事件生存期主要终点预设的统计学意义,公司决定终止其开发计划[19] - 2022年3月公司收到FDA对NATPARA注射剂补充申请的完整回复信,无法批准当前版本;2022年宣布2024年底停止NATPAR/NATPARA全球生产[19][20] - 2022年公司撤回EXKIVITY在欧洲药品管理局的二线治疗有条件批准申请[21] - 2019年公司在美国召回NATPARA(甲状旁腺激素),2022年FDA就该产品PAS发出CRL,2022年末公司决定2024年底全球停产该注射剂[33] - 自2022年4月1日起,公司多个项目停止,如TAK - 994的发作性睡病(II期)、TAK - 039的艰难梭菌感染(I期)等[119][120] - 公司决定停止腺相关病毒(AAV)基因疗法的发现和临床前研究工作[128] 疫苗业务变动 - 2023年2月公司收到日本厚生劳动省通知,取消购买14176万剂剩余的COVID - 19疫苗Nuvaxovid肌肉注射剂,原协议供应15000万剂[20] - 2023财年,公司制造并在日本分销Novavax的新冠疫苗NUVAXOVID,还将与Moderna合作在日本引入mRNA新冠二价疫苗SPIKEVAX [95] - 武田与诺瓦瓦克斯达成协议,为日本供应1.5亿剂Nuvaxovid新冠疫苗,2023年2月日本取消剩余未供应剂量订单[191] - 武田与日本厚生劳动省、莫德纳达成三方协议,2021年交付5000万剂(100µg)Spikevax新冠疫苗,2022年进口9300万剂(50µg加强针)[192] 政策法规影响 - 2022年美国国会通过《降低通胀法案》,2026年起联邦政府可为医保覆盖的某些药品定价,预计将对公司销售和利润产生负面影响[22] - 2021年4月日本引入年度国民健康保险药品价格清单修订,可能导致更频繁的降价修订;截至2020年9月,仿制药按体积计算渗透率略低于80%目标[22] - 欧洲药品价格因各国控制成本措施、平行进口、仿制药竞争等因素面临下行压力,新立法预计至少需两到三年通过,可能影响公司商业模式[22] - 日本政府计划到2023年3月31日财年末,将市场独占期已过产品的仿制药渗透率按体积计算提高至80%[23] - OECD的BEPS 2.0框架引入两个支柱解决方案,支柱二规定全球最低税率为15%,日本国会于2023年3月通过法案实施相关规则,将于2024年4月1日起适用[45] - 违反GDPR等数据隐私法规,最严重违规的罚款最高为2亿欧元或全球年营业额的4%[46] - 美国药品注册申请由FDA审查,获批后公司可销售,还需提交不良反应报告,部分药需进行IV期研究[206][207] - 1984年《哈奇 - 韦克斯曼法案》规定仿制药获批程序,1983年《孤儿药法案》给予特定孤儿药7年独家营销权[207] - 2009年《生物制品价格竞争与创新法案》为生物类似药创建简化许可途径[207] - 自2016年1月1日起,医生对生物类似药的报销金额基于平均销售价格;2018年1月1日起,新获批生物类似药单独编码和支付[208] - 日本指定产品制造商和销售商受MHLW监管,新产品获批后MHLW在60天(最迟90天)内列出医保价格[209] - 日本部分药物需进行上市后研究和提交定期安全更新报告,新产品获批指定复检期3个月内要提交复检申请[209] - 制药行业受全球广泛监管,新产品引入需漫长审批流程,注册时间6个月到数年不等[205] - 美国、日本和欧盟近年来努力协调注册要求以缩短医疗产品开发和注册时间[205] - 新产品注册需提交包含产品安全、疗效和质量证据的注册档案,且通常需在销售国家逐一注册[205] - 法规对制造商等在生产设施、向患者解释、产品标签、记录保存和向部长报告等方面施加多种义务[210] - 部长有权命令指定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许可证持有者暂停营销、租赁或提供产品以防范公共健康风险[211] - 特定情况下部长可撤销许可证或批准,或命令临时停业[211] - 欧盟有集中程序、互认程序(MRP)和分散程序(DCP)三种药品上市授权申请主要程序[212] - 也可获得仅在单个欧盟成员国商业化产品或已获许可产品额外适应症的纯国家授权[212] - 集中程序需向EMA申请在整个欧盟有效的授权[212] - 集中程序对所有生物技术产品和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新化学实体是强制的[212] - 集中程序对其他新化学实体、创新药品或符合公共利益情况是可选的[212] 专利到期与竞争 - 2022年万珂(VELCADE)配方专利保护和儿科监管独占期到期后,通用硼替佐米产品进入市场[24] - 美国Vyvanse专利保护和相关儿科监管独占期定于2023年8月到期,预计将导致销售额下降[24] - 公司当前畅销产品安吉优(ENTYVIO)将在本十年后半期失去监管独占权,部分相关专利预计2032年到期[24] - 2022年FDA批准了首个治疗血友病B的基因疗法,可能影响公司重组和血浆基血友病产品销售[24] - 公司各产品面临来自大型国际公司、生物制药公司、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等竞争,竞争因产品和地理市场而异[202] 财务相关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合并债券和贷款为43823亿日元,多数与收购夏尔公司有关[35] - 2023财年美国市场利率显著上升,其他司法管辖区有较小幅度上升[3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财年,公司87.3%的销售来自日本以外市场,汇率波动会影响合并财务报表[48] - 爱尔兰税务局于2018年11月对16.35亿美元分手费征收3.98亿欧元税款,公司上诉后TAC于2021年7月裁定税务局胜诉,因程序问题需重审,公司已在流动负债中记录5.22亿欧元的所得税准备金[45] - 2021 - 2023财年,公司资本支出分别为3307亿日元、2399亿日元和8987亿日元[60] - 2023财年公司研发费用为6333亿日元[9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商誉达47907亿日元,无形资产达42697亿日元,权益法核算的投资账面价值为992亿日元[53] 业务布局与市场情况 - 公司全球业务覆盖约80个国家和地区,2023财年日本以外地区占合并收入的87.3%,其中美国贡献52.2% [36] - 2023财年新兴市场收入为5690亿日元,占总收入的14.1%,公司有意在新兴市场进一步增长 [36] - 2023财年俄罗斯/CIS地区收入占总合并收入的2.2%,公司因俄乌冲突停止俄罗斯非必要业务 [36] - 2023财年,三家批发分销商AmerisourceBergen Corporation、McKesson Corporation和Cardinal Health, Inc.各自占武田总营收超10%[52] - 公司全球约有49000名员工,2023财年GI、罕见病、PDT、肿瘤学和神经科学五个关键业务领域占总收入的88.7%[65] - 公司销售和营销活动围绕区域和治疗领域业务单元开展,美国是公司最大营收地区[132] - 公司推广的肿瘤学产品组合包括两个全球品牌及区域销售产品[133] - 血浆衍生疗法业务单元提供超二十种疗法,其中四种为全球品牌[134] 可持续发展承诺 - 公司承诺在2035年前实现运营相关温室气体排放净零,2040年实现整个价值链净零 [37] - 公司承诺在2035年前实现运营(范围1和范围2)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在2040年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净零排放[50] 公司运营风险 - 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投资,若不成功可能影响运营和业务,成本或超预期 [40] - 公司信息系统面临网络攻击风险,虽未检测到重大数据泄露,但风险仍存 [41] - 公司依赖关键人员,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可能影响战略实施 [42] - 公司持续面临各类诉讼,不利结果可能对经营业绩或现金流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43] 公司收购与投资 - 2008年,公司收购美国生物制药公司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 Inc.;2011年,收购Nycomed[60] - 2019年1月,公司收购Shire Plc.;2023年2月,收购Nimbus Lakshmi, Inc. [60] - 2021财年,公司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投资24000平方英尺的细胞疗法制造设施[60] - 2021财年,公司在美国和欧洲新增26个血浆采集中心,使总数达181个[60] - 2021财年,公司执行多项授权引进交易,包括从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 Inc.引进TAK - 999,从Ovid Therapeutics Inc.引进soticlestat [60] - 2022财年公司在新加坡斥资1400万美元扩建制造业务,建成首座“净零碳排放”建筑并于年底投入运营,还在美国和欧洲新增23个血浆采集中心,使总数达204个[61] - 2023财年公司在美国和欧洲新增29个血浆采集中心,使总数达233个,还达成多项授权引进交易和收购以加强产品线[62] 产品销售数据 - 2023财年ENTYVIO销售额为7027亿日元,是公司最畅销产品[68] - 2023财年TAKHZYRO销售额为1518亿日元[74] - 2023财年LIVTENCITY销售额为105亿日元[75] - 2023财年公司PDT免疫学产品组合总收入为5222亿日元[85] - 2023财年公司白蛋白产品组合总收入为1214亿日元[87] - 2023财年ALUNBRIG销售额为206亿日元[88] - 2023财年EXKIVITY销售额为37亿日元[89] - 2023财年(截至3月31日),LEUPLIN/ENANTONE收入为1113亿日元,NINLARO收入为927亿日元,ADCETRIS收入为839亿日元[90][91][92] - 2023财年,VYVANSE/ELVANSE收入为4593亿日元,TRINTELLIX收入为1001亿日元[93][94] 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在胃肠道和炎症领域围绕ENTYVIO最大化炎症性肠病(IBD)产品线潜力,包括开发皮下制剂和拓展其他适应症[107] - ALOFISEL目前处于3期试验,以支持在美国进一步潜在的地理扩张[108] - Fazirsiran(TAK - 999)是通过合作引入的后期开发阶段、针对α - 1抗胰蛋白酶缺乏相关肝病的潜在同类首创RNAi药物[108] - TAK - 279是通过业务发展收购的后期、潜在同类最佳口服变构酪氨酸激酶2(TYK2)抑制剂,有潜力治疗炎症性疾病[108] - 肿瘤药TAK - 788(mobocertinib)于2023年1月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EGFR外显子20插入的非小细胞肺癌[112] - 肿瘤药TAK - 113(fruquintinib)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在欧盟、日本处于III期临床,美国于2023年3月提交申请[112] - 神经药TAK - 935(soticlestat)针对Dravet综合征和Lennox - Gastaut综合征在全球处于III期临床[111] - 神经药TAK - 141(pabinafusp alfa)针对Hunter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和躯体症状)在欧盟处于III期临床[111] - 罕见病和血液药TAK - 620(maribavir)于2022年11月在欧盟获批,用于治疗对(缬)更昔洛韦、西多福韦或膦甲酸耐药/难治的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疾病,中国于2022年12月提交申请[114] - 罕见病和血液药TAK - 743(lanadelumab)于2023年2月在美国获批用于儿科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欧盟于2022年12月提交申请[114] - 公司在神经科学领域聚焦于神经和神经肌肉疾病的潜在变革性治疗,从2023财年第一季度开始开发pabinafusp alfa(TAK - 141)和TAK - 611 [110] - 公司在肿瘤学领域致力于治愈癌症,重点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瘤组合和前沿的先天免疫管线[112] - 公司在罕见遗传学和血液学领域专注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罕见血液学和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疾病等领域[114] - 公司在多个治疗领域有众多药物处于不同临床阶段,通过内部专业知识和合作构建管线[110][111][112][114] - 公司创建专门血浆衍生疗法(PDT)业务单元,致力于开发救命血浆衍生疗法,有超20种治疗产品在全球销售,还在开发含20% fSCIg(TAK - 881)、IgG Low IgA(TAK - 880)的下一代免疫球蛋白产品[116] - TAK - 771的免疫球蛋白(IgG)+重组透明质酸酶用于原发性免疫缺陷儿科适应症于2023年4月在美国获批,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于2023年2月在美国提交申请、2023年3月在欧盟提交申请[116] - TAK - 662的蛋白C浓缩物用于严重先天性蛋白C缺乏症的长期预防性治疗于2022年12月在欧盟获批,2023年4月在日本提交申请[116] - TAK - 019/NVX‑CoV2373的SARS - CoV2疫苗用于预防COVID - 19的主动免疫(初次和加强)于2022年4月在日本获批,异源加强针处于日本III期临床[117] - TAK - 003的四价登革热疫苗用于预防任何血清型、任何严重程度的登革热,在4岁及以上人群中于2022年12月在欧盟获批、2022年11月在美国提交申请,加强针扩展处于III期临床[117] 公司合作协议 - 公司与Seagen就ADCETRIS达成合作,需支付监管和商业进展里程碑款项,按净销售额支付15%-25%分层特许权使用费,截至2023年3月31日无新增潜在商业里程碑付款[141] - 公司与H. Lundbeck就TRINTELLIX达成协议,支付净销售额部分款项及7%-15%分层特许权使用费,截至2023年3月31
Takeda(TAK)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Takeda(TAK)2023-06-28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