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技术: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与相关方需求观察
背景与核心观点 - 气候技术是指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如抗旱作物、预警系统等)[4] - 到2030年,全球绝大多数减排量将来自当前可用的技术,但到2050年,近一半的减排量将来自目前仅处于示范或原型阶段的技术[4] - 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周期短,现有技术储备不足,需要加快气候技术创新和低碳/零碳/负碳科技的研发与示范[4] - 气候技术初创公司在商业化过程中面临技术、商业和政策把握能力的高要求,且现有主导利益方的在位者惰性较强,资本要求也更高[6] 创新技术评估体系现状观察 - 调研了18个国内外公开发布的创新技术评估体系,重点关注气候技术评估体系[13] - 评估体系发布主体包括政府单位、标准化组织、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科研机构与智库等,目标受众包括科研机构、企业、投资人、政策制定者等[15] - 评估目的包括促进技术商业化、识别技术优化机会、提供技术投资依据、提供政策制定依据、促进行业发展等[32] - 评估方法方面,6个评估体系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评估方法架构,8个评估体系仅对评估方法做出简要说明[43] 气候技术评估需求与挑战 - 气候技术评估体系的主要需求方包括政府、园区、产业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等[9] - 气候技术初创公司在技术开发后,推动试点、产业应用和规模化部署是主要难点[6] - 气候技术评估体系的挑战包括技术评估的复杂性、评估标准的多样性以及评估结果的认可度[9] 中国创新技术评估体系发展建议 - 需要建立更加开放、充满活力的技术评估体系交流机制,以提高产业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的合作效率[9] - 评估体系的开发过程需要不同利益相关方展开充分交流与协作,以促进评估体系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迭代[9] 维度与指标分析 - 大多数技术评估体系围绕"经济"、"技术特性"和"环境"三方面进行评估[59] - "经济"维度中,"成本"类指标使用最为广泛,占比75%[59] - "技术特性"维度中,技术成熟度和技术先进性等软性指标应用率最高,达100%[59] - "环境"维度中,"温室气体排放"类指标使用最为广泛,占比70%[59] - 综合型评估体系较少,仅占17%,而聚焦型评估体系数量较多,占比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