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行业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202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互联网行业在网民规模、互联网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4] - 互联网基础资源、网民规模、互联网应用、互联网政务是报告的核心研究领域 [5] - 互联网行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15] 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及应用状况 -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69148块/32,较2023年增长1.6% [13] - 我国域名总数为3302万个,其中".CN"域名数量为2082万个 [13] - 5G基站总数达419.1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3.2% [46] - 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到11.99亿个,光纤接入端口占比96.5% [49] - 光缆线路总长度达7183万公里,较2023年净增751.4万公里 [50] 网民规模及结构状况 -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 [13] - 手机网民规模达11.0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9.7% [13] - 城镇网民规模达7.95亿人,农村网民规模达3.13亿人 [13] - 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提升至34.1%,互联网进一步向中老年群体渗透 [87] - 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8.7小时,较2023年提升2.6小时 [92] 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 - 网络文学、网上外卖、网络支付和在线旅行预订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增长率分别为10.5%、8.8%、7.9%和7.7% [101] - 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10.81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7.6% [104] - 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8.78亿人,占网民整体的79.2% [106] - 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74亿人,占网民整体的87.9% [121] - 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29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2.8% [122] - 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92亿人,占网民整体的53.4% [125] 互联网政务发展状况 - 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在线政务用户规模达10.04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0.6% [13] -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发展状况良好,政府网站数量及栏目数量稳步增长 [10]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8] - 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8] - 中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推动相关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8] -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情况、投融资情况、用户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展现社会各界对新兴技术的探索实践,力图为政府部门、国内外行业机构、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提供参考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第一章 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综述 -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GAI)是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分支 [15] -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持续拓展加速演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更加全面,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 [24] - 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我国百花齐放,截至2024年7月,我国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90多个,我国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普及率达16.4% [25] -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正在我国加速落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 [25] - 发达地区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领头羊,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充分发挥在融资机会、专业人才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当地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8] - 良好融资环境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插上翅膀,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自问世以来,迅速成为全球投资热点领域,并一直延续至今 [33] 第二章 生成式人工智能政策环境 - 国内政策:中央与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协同发力,从人才培养到技术创新,从税收优惠到知识产权保护,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为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1] - 国际政策:欧美亚各国政策差异明显,各有所长,欧盟采取全面且严格的立法策略,美国强调安全治理、基础创新、试点应用和国际合作,英国多次强调人工智能在政府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日本设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机构",韩国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全民日常化,新加坡发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 2.0》 [52][53][57][58][59] 第三章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生态 - 体系化支撑促进大模型技术加速演进,技术架构变革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打下基础,深度学习框架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迭代关键,数据飞轮让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形成闭环反馈 [63][66][69] - 多模态大模型助力迈向通用人工智能,多模态能力大幅拓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四项基础能力成为迈向通用型人工智能的关键 [71][73] - 智能体繁荣推动构建人工智能大生态,智能体的繁荣推动多领域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智能体将为凝聚用户构建生态提供重要驱动力 [76][77] 第四章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情况 - 用户端应用持续涌现,带来智能化便捷生活体验,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网民中已经形成一定用户规模,且未来仍有明显增长空间,与海外产品相比,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网民中应用更加广泛,用户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主要使用诉求是回答问题、日常办公、休闲娱乐、创作内容 [83][84][86][88][90][93][94][95][96][97][98][99][100][101][102] - 企业端应用日新月异,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智能化升级浪潮,降本和增效是各行业选择应用大模型的核心驱动力,大模型的应用不仅能够自动化完成重复性任务,还可以通过深入数据分析提供更为精准的洞察,从而显著提升机构的工作效率 [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