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纳思达拟以0.75亿 - 1.5亿美元出售利盟国际100%股权,此次交易或亏损57亿元左右,主要因利盟国际盈利能力不佳、财务压力大,公司欲借此降低风险 [1][2][7] 交易情况 - 3月26日晚纳思达披露重大资产出售预案,拟通过开曼子公司II以现金方式将利盟国际100%股权出售给施乐公司,交易完成后将实现整体出售 [1][3] - 预估交易对价范围在0.75亿 - 1.5亿美元,联合投资体对利盟国际历史净投资金额为13.85亿美元,此次交易相当于一折出售 [2][6] - 截至2023年底,利盟国际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为213.15亿元、15.22亿元,分别占纳思达当年的资产总额、净资产的55.69%、16.05%;2023年其营业收入为146.55亿元,占纳思达当年营业收入的60.90% [3] 收购背景 - 2016年纳思达发起对利盟国际的收购,这是“蛇吞象”式收购,利盟国际1991年成立,1995年在纽交所上市,为全球激光打印机行业领头羊 [1][4] - 2015年利盟国际营业收入达35.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0亿元),纳思达当年营业收入只有20.48亿元,不及利盟国际十分之一 [4] - 收购需将利盟国际从美股私有化并对其超10亿美元有息负债再融资,整体交易对价超39亿美元,纳思达需支付约262亿元交易成本,联合太盟投资、朔达投资组成联合体完成收购,形成约188亿元商誉 [4] 出售原因 - 2023年6月起公司外部经营环境不利,利盟国际业务拓展及供应链受负面影响,预计难以通过持续经营获取更大商业价值,资产出售变现或获更高可收回价值 [5] - 利盟国际盈利能力不佳,2017 - 2024年前9个月累计亏损72亿元 [2][13] - 利盟国际财务压力大,截至2024年9月底资产负债率约为90.4%,对银行有息负债约10亿美元(超70亿元人民币),纳思达资产负债率超70%,财务风险大 [13] 利盟国际经营情况 - 2017年出售旗下Kofax 100%股权,收回13.19亿美元,目前主要经营ISS业务,包括生产销售打印机等及相关耗材、配件和打印管理服务,客户主要为大型跨国企业等,行业集中在金融等领域 [5][8] - 2017年净利润约10.61亿元,部分得益于出售软件业务资产包投资收益及美国税改一次性收益 [9] - 2018 - 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3.99亿元、1.01亿元,连续下降;2020年首次亏损5.48亿元,因全球打印机市场需求疲软及运营成本上升 [9] - 2021 - 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0.82亿元、1.38亿元,盈利能力不强 [10] - 2023年净利润亏损89.44亿元,主要涉及商誉减值78.84亿元 [11] - 2024年前九个月营业收入为117.47亿元,净利润为5.29亿元,有所回升 [12]
纳思达一折割肉利盟国际或亏57亿 标的八年累亏72亿银行债务超7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