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电子】半导体行业深度跟踪:关税背景下自主可控预期强化,细分领域景气持续复苏
招商电子·2025-04-13 22:02

文章核心观点 3月以来中美关税持续博弈,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预期强化,部分厂商25Q1业绩预告显示细分环节边际复苏趋势明显 建议关注受益于国产替代、景气周期边际复苏叠加创新加速、国内AI生态发展的相关板块及各科创指数和半导体指数核心成分股[2]。 半导体板块行情回顾 - 2025年3月,半导体(SW)行业指数-5.70%,电子(SW)行业指数-4.37%,沪深300指数-0.07%;海外费城半导体指数/中国台湾半导体指数-10.41%/-12.08%,A股半导体指数跑赢二者[25]。 - 3月半导体细分板块涨幅有别,印制电路板(+2.40%)、电子化学品(+0.99%)等,分立器件跑赢电子(SW)指数,部分板块跑输[27]。 - 3月国内半导体公司股价上涨家数占比28%,收益率前十如芯原股份(+39.5%)等,负十如富满电子(-22.7%)等[29]。 - 全球半导体3月股价上涨家数低于下跌家数,上涨前五有联华电子(+10.9%)等,跌幅前五有迈威尔科技(-32.9%)等[33]。 行业景气跟踪 需求端 - 智能手机预计25年全球出货小幅增长,AI应用或成创新突破口,DeepSeek助力本地设备AI能力提升,多家品牌有相关动作[38][44]。 - PC 24年出货略增1%,预计2025年持续增长,AI PC影响25 - 27年更显著,联想发布全球首款部署DeepSeek的AI PC[46][49]。 - 可穿戴方面,预计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同比+135%,耳机/手表处于渗透率提升阶段,AI有望赋能创新[50]。 - XR中VR预计2025年为销量小年,AR市场增长仍有挑战,关注头部厂商新品和技术动态[52][53]。 - 服务器信骅25M2营收同比高增长/环比略有下降,北美云厂2025年capex计划乐观[55]。 - 汽车25M3国内乘用车销量同环比双位数增长,预计整车出口受关税影响较小[61]。 库存端 - 智能手机和PC等终端厂商库存分化,小米优化库存管理,戴尔库存增加,惠普库存下降[65]。 - 部分IDM/设计厂商库存有别,24Q4全球手机链芯片大厂DOI环比微降,24Q3国内手机链芯片厂商平均库存与DOI环比提升[68]。 - PC链芯片厂商英特尔、AMD 24Q4库存环比上升,库存周转天数环比提升[70]。 - 模拟大厂ADI表示客户库存基本恢复正常,功率大厂安森美表示工业领域库存消化仍在持续[72]。 供给端 - 产能方面,2025年将有18座新半导体晶圆厂建设,全球晶圆产能同比增长6.6%,不同制程产能有不同增长预期[74]。 - 产能利用率上,先进节点需求强劲,成熟制程稼动率表现分化,各厂商情况有别[76]。 价格端 - 存储涨价趋势确立,不同品类内存产品价格表现分化,NAND产品价格趋稳,部分模组厂商指引25Q2价格好转[6]。 - MCU价格持续筑底,反弹时间待观望;模拟芯片25Q1国际大厂产品价格和交货周期相对稳定;功率器件低压MOS产品价格预计稳定,IGBT产品全年价格压力或放缓[6]。 销售端 - 2025年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49亿美元,较2024年2月增长17.1%,连续十六个月同比增长,比2025年1月下降2.9%;各地区销售额有不同变化[6]。 产业链跟踪 设计/IDM - 处理器方面,本土CPU产品和公司或受益于关税新规,国内SoC公司积极布局端侧AI应用,部分公司业绩有望高增[8]。 - MCU行业价格趋于稳定,部分厂商订单能见度向好,2025全年有望逐步复苏[8]。 - 存储行业短期内受中美关税扰动,边际复苏趋势不变,3月以来价格环比提升,看好25Q2价格复苏[9]。 - 模拟国内部分公司25Q1业绩报喜,美系大厂或受关税影响,国内厂商有望提升份额[10]。 - 射频国内龙头LPAMiD新品有进展,海外巨头预计受关税影响大,国内厂商迎来国产替代机遇[11]。 - CIS国内厂商进军高端产品线,关税及自主可控助力车载CIS格局向好[12]。 - 功率半导体行业国产化率提升明显,大型收并购逐步出现[13]。 代工 - 台积电指引AI需求向好,预计2025年面向AI加速芯片的收入同比翻倍;中芯国际表示2025上半年急单需求增多,带动产能利用率表现较好[14][15]。 封测 - 大厂24年盈利改善相对更好,国内公司产能持续扩充,如长电科技、华天科技等有相关业绩表现[16]。 设备&材料&零部件 - 设备关注国产化进程、新品进度和并购整合机遇,海外设备厂商中国地区收入占比降低,国产替代加速,国内设备公司拓品和平台化进程加速[17]。 - 零部件海内外业务景气延续,自主可控迎来新契机,国产零部件供应链发展良好[17]。 - 材料景气度有望延续,新品逐步进入放量期,国产芯片份额增加带动材料需求[17]。 EDA/IP - 国内EDA上市公司华大九天拟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权,概伦电子拟收购IP公司锐成芯微和高速接口IP公司纳能微[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