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财政政策,多举措应对外部冲击
环球网·2025-04-26 10:08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应对关税战等外部冲击,指明中国经济政策走向,要求实施积极宏观政策,加快发债稳经济、聚焦“三保”化债清欠、推出财政增量政策[1] 加快发债稳经济,扩大总需求 - 中美贸易脱钩二季度或使出口受明显影响,需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等[3] - 会议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使用以扩大总需求,25省市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较一季度规模增长36.5%,特别国债发行节奏较去年提早近1个月[3] 聚焦“三保”、化债和清欠账款 - 会议强调兜牢“三保”底线,继续化债并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这将减轻地方财政压力,持续推进化债举措,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4] - 今年新增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等及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4] 财政增量政策受关注 - 会议提出加大资金支持,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未来可能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5] -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两新”的资金规模比去年大幅增加,能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并撬动社会资本[5] - 会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该工具再度启用且资金用途有创新,今年将加大财政与金融政策联动力度,新增两项贷款贴息政策[5] - 要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建议优化并新增储备财政政策应对关税战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