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航空发动机国产替代分析 国产化布局正在不断进行【组图】
前瞻网·2025-05-14 15:10
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技术布局 - 国内航空发动机行业技术布局集中在航空发动机材料加工、零部件配套、整机制造三个领域 [1] - 材料加工代表企业包括北京钢研高纳(高温母合金/精铸件)、宝钛股份(钛合金材料)、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功能材料) [2] - 零部件配套代表企业包括中航动力控制(军用发动机)、成发科技(机匣/叶片)、西安航空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 [2] - 整机制造代表企业包括中国航发商用发动机(窄体/宽体客机发动机)、贵州黎阳(WP7/WP13系列)、哈尔滨东安(直升机传动系统) [2] 技术突破进展 - 中航动力控制建立完整航空发动机燃油与控制系统专业体系 [3] - 沈阳黎明拥有精密数控加工、特种焊接等十余条专业化生产线 [3] - 贵州黎阳实现第三代/第四代发动机零部件制造能力跨越,发动机出口量国内第一 [3] - 中国航发商用公司完成商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系列产品开发 [3] 国产化替代进程 - 军用领域:运-20使用国产WS-20发动机,歼-10逐步换装WS-10替代俄制AL-31F [5] - 民用领域:C919当前使用LEAP-1C发动机,国产CJ-1000A已进入测试阶段 [4][5] - 2002年国产发动机定型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航空发动机生产国 [3] 全球市场地位 - 中国军用飞机数量全球第三(3309架),占比6%,仅次于美国(1.3万架)和俄罗斯(4292架) [6] - 2021年全球民航机队规模20563架,预计2041年达47531架,市场重心向亚太转移 [9] - 中国商飞预测显示航空运输需求增长将持续推动新飞机采购需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