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机友好空间探索
腾讯·2024-09-11 15: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智能机器人作为城市新物种,将引发城市发展模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新探索,需探索其在实体空间的应用 [7] - 服务机器人将成为智慧城市新蓝海,未来3 - 5年,公共空间和家庭场景的服务机器人有望实现更自然人机交互、完成更复杂操作任务,成为细分场景生活助手 [33] - 需打造人 - 环境 - 机器人的友好体系,为机器人提供适配空间,完善相关系统支持,以促进人机共生 [49][9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走向人机共生时代 - 全面数字化来临,智能机器人将引发城市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新探索,探索其在实体空间应用正当其时 [7] 机器人兼具工具性与社会性 - 数字化和智能化使机器人突破传统工具边界,具备独立工作、情感支持和社会交往能力,参与社会生活各方面 [8] 服务机器人分类 - 服务机器人分专业服务和个人/家庭服务两类,前者用于商业任务由专业人员操作,后者用于非商业任务由非专业人士操作 [10][19] 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细分场景 - 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集成多种技术,为人们提供家庭助理等服务,有康复养老、陪伴儿童、公共服务三类细分场景,能提升服务效率和体验效果 [20] 专用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 - 专用服务机器人应用于养护、物流、安防等行业,可实现清扫保洁等基础功能及高空、高危作业,在三类场景中发挥降本增效等经济价值 [26] 人形和专用造型机器人发展 - 人形和专用造型机器人未来会大规模进入人居环境成为智能助手,但面临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市场定位等挑战,也有政策、市场等机遇 [29][30][31] 机器人对城市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 城市是机器人最大应用场景,现阶段仿生和人形机器人适应力最强,未来城市需为机器人改造 [34] 机器人技术迭代 - 机器人技术高速迭代,与人、人居环境和其他技术系统深度交集,在深度学习、大模型、硬件设施等方面进步,未来有自主决策、理解行为和情感等趋势 [37][38] 机器人面临的不适应症 - 机器人处于“幼升小”阶段,面临不理解人、不理解环境、难以融入城市三类不适应症,原因包括缺乏数据、复杂环境、形态单一等 [40][42] 城市环境对话主体 - 城市环境对话主体日益丰富多样,机器人参与需延续数字友好,城市环境需更通用友好 [43] 打造友好体系 - 现代城市按人体功能学规划,需打造机器人友好空间,缓解机器人不适应症 [49] 各地友好体系探索 - 全球各地在建筑、园区甚至城市层面进行人 - 环境 - 机器人三个友好体系探索,如波士顿动力总部、谷歌湾景新园区等项目 [56][58] 腾讯总部园区实践 - 腾讯总部园区作为数实融合试验区,致力于成为机器人友好城市试验田,有机器人助力的未来体验岛、技术融合的机器人试验场、科技向善的机器人示范区等功能 [62][64] 环境友好:高效的空间适配 - 需为机器人做适度空间适配,考虑人机协作,对比人体和机器人尺寸建立新空间,机器人在人居空间面临通行、工作空间、补给维护、活动空间整合四类挑战,应提供行动、工作环境、维护测试、与建筑一体化四类新空间 [65][66][69][72] 系统友好:可持续的系统支持 - 机器人需配套基础设施支持,信息支持系统为其提供数字化支持,机器人与物联设备互通互联实现综合服务,信息系统还提供训练数据,机器人和低碳建筑需纳入未来能源系统考虑,同时要为机器人提供园区尺度运营支持 [93][94][95][10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