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减碳成全球确定性趋势,可再生能源将成重要能源供给方式,风光发电成本竞争力强,技术驱动清洁能源发展,数字技术使能源系统智能化,新能源基础设施将成智能时代能源底座,各领域基础设施发展带来变革与机遇,但新能源发展面临质量和安全挑战 [2][3][4][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减碳成为全球确定性趋势 - 人类活动致温室气体排放达历史最高,二氧化碳含量比过去65万年平均水平高27%,《巴黎协定》明确碳中和目标,COP28会议启动“结束化石燃料”时代,超150个国家提出减碳承诺 [2][3] - 各国提出能源改革发展和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如中国2030年新增能源需求靠清洁能源,欧盟203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至少减55%,美国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减50%-52% [3] 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最重要的能源供给方式 - 全球能源需求大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85%且储量有限,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之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能源发展目标 [4] - 各国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如印度2031 - 2032年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达596.3GW,越南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比重达30.9% - 39.2%,预计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65% [4][5] 风光发电成本竞争力优势明显 - 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因技术创新大幅下降,2009 - 2019年光伏度电成本降89%,而化石燃料上网电价成本几乎不变,未来光伏度电成本将持续下降 [5] - 风电和光伏生产灵活性高,突破资源禀赋限制,分布式光伏投资吸引力提升,海上风电成新趋势,预计2030年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接近6000GW [6] 技术驱动清洁能源快速发展 - 构建以电力电子设备为基础的新型能源系统是能源产业变革方向,电力电子设备在电能发输配用各环节发挥关键价值 [7] - 新型功率半导体应用需求大幅提升,碳化硅器件市场规模将高速增长,预计2030年光伏逆变器碳化硅渗透率超70% [8] - 数字技术使能源系统智能化,推动能源格局变革,预计2030年光伏电站应用AI技术比例达90% [9] 新能源基础设施将成为智能时代的能源底座 - 未来十年可再生能源成新增能源主力,能源系统将形成能源云“操作系统”,预计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超65%,能源消费侧电气化率达30% [10] 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基础设施 - “光伏平价”走向“光储平价”,预计2030年光伏发电LCOE度电成本低至0.01美元,全球储能年度新增装机超140GW [11] - 光风储发电机技术提升新能源系统运行支撑和并网友好性能,使新能源成优质电源 [12] - 数字化和AI技术在电力系统广泛应用,支撑智慧能源系统实现,预计2030年光伏电站应用AI技术比例达90% [13] - 能源云融合能量流和信息流,实现跨时间、空间尺度协同,让能源生产消费关系更具弹性 [14][15] 新型电动出行能源基础设施 - 新能源汽车发展超预期,2023 - 2033年全球电动汽车充电量将增长8倍,充电网络是汽车电动化底座,但存在充电焦虑问题 [16] - “超充、液冷、智能”充电网络全面普及,预计2030年超充车型保有量超60%,全液冷架构带来高质量、长寿命、广覆盖价值,充电网络实现“云站桩车”四层深度协同 [17][18][19] - 电动汽车与能源系统深度融合互动,成为可调节资源,预计2030年电动汽车年充电量超1.1万亿度 [20] 新型数字产业能源基础设施 - 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化迫在眉睫,其绿色低碳进程能赋能传统产业,预计到2030年,全球ICT行业碳排放占比1.97%,但可帮助减少全球总碳排放20% [21][22] - 未来十年,超80%的ICT能源基础设施将采用绿能供电,通信站点分布式光伏或成主力供电形式,数据中心采用清洁能源直供模式 [23] - 安全可靠是ICT基础设施本质需求,需构建端到端全链保障机制,AI技术提升其可靠性 [24][25] - ICT能源基础设施全面架构重构,融合极简、智能高效,AI技术提升数据中心运营效率、降低能耗、增强安全性 [25] 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挑战 - 大量电力电子设备使用对新能源电站并网和运营安全带来挑战,需关注设备质量,融合创新技术保障安全 [26][27] - 储能系统规模化应用对储能电站安全带来挑战,需保证储能产品高质量,推动安全标准规范制定与实施 [28]
2024 版数字能源2030
华为·2024-09-24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