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1 -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无] - 核心观点为低碳采购是推广低碳建筑用材的重要抓手,我国建筑用材减排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公共采购在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且我国已具备一定政策和试点基础,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探索经济技术可行的建筑用材低碳化之路等[40][70][88] 分组2 - 建筑用材减排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2020年我国建筑用材碳排放量超2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20%以上,其中水泥和钢材碳排放占建筑用材碳排放总量约90%,建筑用材减碳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至关重要[70][71][74] - 低碳采购是加速上游行业转型的抓手,2022年水泥和钢材两类建筑用材消费量分别达19.4和4.3亿吨,其中公共采购消费量分别达7.8和2.0亿吨,分别占两类建筑用材采购总量的40%和47%[78][79] - 低碳公共采购推动建筑用材转型在加速,国际上多国积极推进,我国2024年以来也加快政策部署完善相关机制[83][84] 分组3 - 我国绿色建筑用材推广已具备政策和试点基础,2013年以来一系列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用材发展,“十四五”以来低碳属性逐渐受重视,但早期绿色建筑用材缺乏对碳足迹关注[88][89] - 从绿色到低碳,促进低碳采购的关键要素包括界定低碳采购范围、完善数据核算及认证制度、明确对建筑用材产品及其供应商的碳要求、对低碳建筑用材及其供应商提出激励措施、执行低碳采购并开展监测评估[97] - 完善低碳建筑用材公共采购机制面临低碳建筑用材经济性不足、碳核算与认证难度大、保障机制与激励措施不完善三方面挑战,探索可行的低碳化路径、夯实核算基础与认证机制、完善保障和激励措施是主要工作方向[102][103][104] 分组4 - 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最主要建筑结构形式,建筑用水泥和钢材碳排放合计达90%,是建筑用材碳排放最主要来源,混凝土降碳短期可提高掺混比例,长期依赖新兴技术发展[106][107] - 提高掺合料比例短期内可实现降本降碳,如掺合料比例从20%提高至30%,混凝土生产成本可下降2.5%,碳足迹可下降8.6%[112] - 水泥低碳化路径在中远期减碳潜力大,但目前依赖尚未普及的技术,使用近零碳技术生产水泥会使成本大幅上升,不过未来成本将下降[117] - 钢材降碳短期关注废钢利用,长期需要氢冶金等技术发展,废钢电炉炼钢和氢冶金技术相对成熟且减碳潜力大[123] 分组5 - 公共采购有助于扩大低碳建筑用材下游市场规模,报告设定“市场自然发展”和“低碳采购加速”两种情景分析其拉动效应和降碳效益[128] - 2030年低碳建筑用材公共采购能拉动4500万吨低排放钢材和2.77亿吨掺合料和近零碳水泥的市场需求,还能带来直接减排效益[132] - 推广低碳建筑用材的增量成本基本可控,如提高混凝土掺合料比例可降低成本,使用废钢 - 电炉生产的再生钢增加成本较少且碳减排成本低于全国碳市场碳价[138]
低碳采购撬动建筑用材减排潜力
RMI·2024-11-20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