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造船行业深度报告(六):船用发动机专题:站在周期、技术、后市场模式变迁的转折点
广发证券·2024-12-23 11:4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船舶发动机行业的投资评级为推荐,重点推荐中国动力、中国船舶和中船防务,并建议关注中国重工、松发股份和兴民智通[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船舶发动机需求中枢稳定上移,环保技术转型带来价值增量,供给格局持续加速集中优化,行业已站在周期、技术、后市场模式变迁的转折点[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发动机供给扩张方式 - 发动机供给扩张主要有三种方式:提效重启、扩产扩建、破产重启和新厂商进入[3] 行业供需关系 - 周期上行以来,发动机行业步入供不应求状态,供给复苏节奏和幅度弱于船舶[17]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厂商全球份额约40%,近年来市占率显著持续提升,环保转型和大型化趋势进一步提升竞争壁垒,更利于头部公司份额集中[17] 盈利能力 - 中船的低速机单价自底部以来上涨67%,已超越上一轮周期高点,凭借较低的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优势,营业利润率相比于日韩厂商处于中上游水平[17] 投资建议 - 船舶发动机需求中枢稳定上移,环保技术转型带来价值增量,供给格局持续加速集中优化,当下已站在周期、技术、后市场模式变迁的转折点[17] 行业数据 - 全球主要低速机制造厂商的产量和市占率:中国动力产量1005万马力,全球市占率39%;HHI产量551万马力,全球市占率21%;韩华(HSD)产量319万马力,全球市占率12%;Mitsui E&S产量316万马力,全球市占率12%;合计产量2191万马力,全球市占率84%[13] 环保转型 - 双燃料转型导致有效产能折损,环保转型和大型化趋势进一步提升竞争壁垒,更利于头部公司份额集中[17] 行业趋势 - 船舶发动机需求与新船订单紧密相关,由景气度、老龄更新、环保更新三大需求驱动[52] 行业需求测算 - 2024-2025年全球发动机的每年需求量约为2250万马力,预计2025-2030年每年市场空间平均约650亿元;远期有望达到1500亿元,潜在空间有望翻倍[52] 售后市场 - 低速机售后业务的空间广阔、利润率高、商业模式优异,2024-2030年的每年需求空间约为1000-1200亿元,有望为龙头公司带来新的成长空间[52] 行业供给限制 - 发动机扩产主要受五大条件限制:国企国内占有率超70%,双燃料转型导致有效产能折损,专利授权严格限制新玩家进入,配套供应链的产能存在限制,发动机产能的资本密度高于船舶[17] 行业成本结构 - 船舶发动机占船舶成本比重高达20%,同时对船东全生命运营周期中的燃料成本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101] 行业技术壁垒 - 全球发动机研发设计技术主要掌握在MAN和WinGD手中,发动机的技术壁垒较高,需要较长时间的研发攻克[80] 行业产能扩张 - 部分船厂重启和产能扩张,温和的扩产幅度有利于刺激船东下单[131] 行业环保要求 - IMO和欧盟制定了航运业减排路线图,强制要求船舶的温室气体(GHG)年排放总量在2030/2040/2050年附近分别实现较2008年20-30%/70-80%/完全净零排放[115] 行业环保渗透率 - 当前新签订单的环保渗透率约为37%,而全球存量运力中的环保渗透率仅约4%[115] 行业环保改造 - 环保催生传统发动机更新改造需求,进一步带来市场扩容,预计未来25年的年均环保船舶需求显著高于现有产能[137] 行业环保转型 - 双燃料发动机价值量相较于传统柴油发动机提升20-30%,主要源自于设计难度较大和生产制造壁垒较高[142] 行业售后市场 - 低速机售后业务的空间广阔、利润率高、商业模式优异,2024-2030年的每年需求空间约为1000-1200亿元,有望为龙头公司带来新的成长空间[52] 行业备件收入 - 单台低速机全生命周期替换备件的价值量约为1200-1800万,运营期间平均每年备件替换成本60万元,10万台存量低速机对应的每年备件收入空间约为600亿元[150] 行业环保船舶需求 - 在2050年存量渗透率假设下,预计未来25年的年均环保船舶需求显著高于现有产能[137] 行业环保发动机市场空间 - 2024-2025年全球环保发动机市场空间约为213亿元,2025-2030年约为400亿元,2031-2035年约为1233亿元,2036-2040年约为1530亿元[146] 行业传统发动机市场空间 - 2024-2025年全球传统发动机市场空间约为235亿元,2025-2030年约为257亿元[146] 行业总市场空间 - 2024-2025年全球发动机总市场空间约为448亿元,2025-2030年约为657亿元,2031-2035年约为1233亿元,2036-2040年约为1530亿元[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