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进计算暨算力发展指数蓝皮书(2024年)
中国信通院·2025-02-05 17: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先进计算带动全球算力高速发展,我国算力量质齐升,通过指数评估各地算力发展水平,未来需多方面促进算力全方位发展[7][14][10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先进计算兴起带动全球算力高速发展 - 先进计算多元发展,计算技术创新活跃,我国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且需求强劲,预计未来年均增速达45%,呈现多元化创新态势,智能计算带动各层次突破,前沿部分领域进入产业化阶段[15][17][18] - 数字产业稳步推进,算力赋能深化发展,算力是数字产业化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计算芯片和云计算市场增长,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20][21] - 算力规模持续增长,智算占比超过六成,全球算力规模高速稳定增长,预计未来五年增速超50%,2030年超16 ZFlops,智算占比超90%,算力多元化发展[23][24][25] - 计算产业快速发展,AI服务器加速增长,通用计算领域服务器市场价值提升,X86份额下滑,ARM提升;智能计算领域AI服务器和芯片市场急速增长;超算积极部署加速处理器;前沿领域产业规模小,处于早期阶段[27][29][31] - 算力竞争不断加剧,国家战略加快布局,算力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各国推进先进计算技术产业布局,竞争加剧,美西方限制出口以维持领先[32][34][38] 多线发展推动我国算力量质齐升 - 算力规模稳定增长,智能算力持续高速增长,基础设施侧数据中心等加快部署,设备供给侧算力规模稳定增长,智能算力增长迅速,预计2026年突破1000 EFlops,超算算力持续提升[41][42][43] - 计算产业占比二成,先进计算创新成果涌现,我国算力供给水平大幅提升,国产品牌在整机市场占主导,产业生态完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申请超三万件,大模型和前沿技术取得进展[47][48][49] - 全光网络加快建设,数据资源体系逐渐完善,网络设施建设提升算力协同能力,算力投资重回稳定增长,数据资源供给和流通体系不断完善[50][51][54] - 赋能作用充分发挥,大模型应用深入千百业,先进计算加快云侧部署,带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向多行业拓展,智能终端算力提升成新需求[55][59] - 算力助推经济增长,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强劲,算力与经济发展正相关,我国算力和GDP增速高于全球,“东数西算”带动投资[60][62] 先进计算暨算力发展指数评估 - 指标建立依据:从算力规模、计算产业、计算技术、发展环境和计算应用五个维度选取指标建立指数3.0,遵循科学性等原则[69][70] - 指标体系建立:形成指数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实际情况赋值,计算综合指数[71][73] - 我国算力发展评估:京津冀等区域算力发展领先,中西部核心省份快速发展;北京算力规模领先,东部较高;东部省份计算产业领先,差距缩小;广东计算技术领先,东部较高;京津冀等城市群发展环境指数高;东部沿海省份计算应用领先;算力发展指数与经济正相关,各省份分三类发展[74][75][102] 加速体系化创新进程,促进算力全方位多维度发展 - 赋能区域发展,前瞻布局基础设施,科学推进算力设施建设,构建全国一体化体系[104] - 突破核心技术,强化系统技术研发,支持基础共性技术攻关,突破智能算力关键技术,推进前沿计算体系化布局[105] - 深化企业合作,构筑自主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深化合作,探索开源发展路径[106] - 优化发展环境,发掘数据要素资源,培养人才,完善测试体系,优化融资,发挥数据要素作用[107] - 应用场景牵引,驱动行业转型升级,发挥优势,鼓励选用国产产品,开展案例征集,加强算力监管调度[108] - 深化国际合作,拓展算力市场蓝海,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吸引外资,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标准制定[109][110] 算力指数测算框架 - 维度一:算力规模,基于基础、智能、超算算力衡量,采用不同计算能力衡量性能[112] - 维度二:计算产业,基于计算设备、芯片、软件衡量,是算力发展基础底座[113] - 维度三:计算技术,基于创新水平和研发投入衡量,创新是动力源泉[114] - 维度四:发展环境,基于网络环境、算力投入、数据开放衡量,为算力发展提供支撑[115] - 维度五:计算应用,基于数字化水平和行业应用水平衡量,体现计算应用整体水平[117] 各分指数测算方法 - 算力规模分指数:由基础、智能、超算算力加权得出,采用对应规模指标衡量[118] - 计算产业分指数:由计算设备、芯片、软件数值加权得出,分别采用产量和收入指标衡量[120] - 计算技术分指数:由创新水平和研发投入数值加权得出,采用专利和经费指标衡量[121] - 发展环境分指数:由网络环境、算力投入、数据开放数值加权得出,采用对应指标衡量[123] - 计算应用分指数:由数字化水平和行业应用水平数值加权得出,采用产业规模和案例数量衡量[126] 数据来源 基础数据、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服务器等出货量、超算算力规模、算力投入、数据开放指数、计算发明专利数据分别来自国家统计局等不同机构[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