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宁夏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5-02-06 08: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经济、改革、生态、城乡、民生等多方面取得成绩,2025年要抓住机遇,围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在经济、城乡、生态、安全、民生等方面实现新突破[5][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年工作回顾 经济发展 - 主要目标质效齐升,地区生产总值5503亿元、增长5.4%,多指标高于全国平均,经济向实向绿向智向新,协调共享水平提高[6] - 项目投资成效显著,实施重点项目2000多个、完成投资1800多亿,产业项目突破大,标志性项目积蓄后劲[7][8] - 市场消费持续好转,“消费促进年”活动使多品类零售额增长,文旅创新升级,游客人次和花费增长[9] - 数字经济全面提速,“两院一中心”运行,多项指标领先,获批多项试点,成果丰硕[10][11] - 科技创新不断进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2.8%,企业研发占比超80%,攻克关键技术,研制首台套产品[12] - 政策措施发力见效,“百日攻坚战”稳增长,出台多项产业政策,创新金融措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13] 改革开放 - 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25项改革经验全国推广,区属国企改革完成率76%,多项改革试点推进[15] - 扩大开放取得新进展,交通改善,开行铁海联运班列,获批多项试点,加强合作,签约投资3200多亿,葡萄酒走向世界[16][17] 生态保护 - “四水四定”走在全国前列,召开推进大会,水利投资创新高,多项工程开工,水质保持良好,多项经验获肯定[17] - 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进,完成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任务42%,多项生态项目落地,生物多样性提升[18] - 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整治问题1600多个,空气质量和水质优良比例高,多项成果获国际交流[19][20] 城乡发展 - 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达1100万亩,粮食增产,创建多个产业集群和园区,脱贫成果获“好”等次[20] - 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公交新能源车替代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等居全国前列[21] 民生福祉 - 就业增收稳中有进,转移就业增长28%,城镇新增就业8.4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居全国前列[22][23] -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超5%,新扩建学校,各学段教育发展良好,资助全覆盖[23] - 医疗服务提质扩面,建成多个医疗项目,新增床位,集采药品耗材,医保结算率提高,筛查群众健康[24][25] - 文体事业加快发展,打造公共文化空间,获多项文化奖项,建成多个文化场馆,体育设施和赛事增多[25] - 人居条件不断改善,建设保障性住房,改造老旧小区等,整治“烂尾楼”,提升供热达标率,化解“办证难”[26] - 社保水平逐步提高,发放补贴121亿,保险扩面增效,提高养老金和低保标准,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27] - 社会大局和谐安定,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提升,金融风险下降,安全生产事故减少,打击犯罪,双拥工作获肯定[28][29] 政府建设 - 大力加强法治建设,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大会,实行多项评估审核制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100%[30][31] - 大力加强作风建设,落实基层减负,压减经费,节省资金保民生,支持基层,听取各界意见[31] 2025年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与预期目标 - 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相关部署,开展“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打好“六个攻坚战”,实现“五个新突破”[35] -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各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有相应增长目标,控制失业率和物价涨幅,完成“十四五”资源环境任务[36] 重点工作 - 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投资消费稳定增长攻坚战,实施项目2900个、完成投资2400亿,推动消费升级,力争文旅指标增长10%以上[38][39][40] - 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统筹“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实施行动计划和工程,培育新兴未来产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以上[41] - 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推动高水平开放,实施“铁公机”建设计划,开展重大活动,新增外资外贸企业30家左右,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00亿以上[43][44][45] - 能源安全绿色发展: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增储上产资源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绿电园区,制定硅基和氢能产业计划[46] - 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规模达2200亿以上,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升行动[47] - 市场主体提质增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企业培育计划,新增规上(限上)企业270家、“专精特新”企业50家,解决企业“六难”问题[48][49] - 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粮食安全等工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巩固脱贫成果,深化闽宁协作[50][51] - 新型城镇化:实施新型城镇化五年行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安全韧性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行动[52][53] - 区域一体化:完善“1+1+9”体系,推动沿黄城市群发展,培育壮大县域和城区经济,建立跨区域协同机制[53] - 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拓展“四水四定”,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54][55][57] - 高水平安全体系建设:巩固民族团结,强化生产安全,推动社会治理,做到“六个严防”[58][59][60] - 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投入125亿办好40件民生实事,深化就业、增收、教育、医疗、文体、养老育幼、住房、社保等工程[61][63][64] 政府自身建设 - 提高政治站位,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依法行政和服务群众能力,接受各方面监督[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