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涵盖宏观发展方向及诸多具体措施的规划纲要将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续一系列专项规划、政策措施等将会持续出台,推进规划纲要的落实,促进湾区加速发展,最终呈现一个充满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 [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发展历程 - 2009年《大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首次将"湾区发展计划"列为空间总体布局协调计划的一环 [8] - 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湾区经济",把粤港澳城市群勾连起的湾区作为一个整体规划 [8] - 2015年3月国家层面首次提出要"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8] - 2016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之中 [8] - 2017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8] - 2018年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8] -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全线通车 [8] -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8] -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 [8] 推进粤港澳三地全面对接 - 粤港澳社会制度、法律制度不同,分属不同关税区域,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升,生产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局面尚未形成 [4][10] - 规划纲要中"港澳"出现频次高,粤、港、澳三方需增强对话沟通协商合作以消除壁垒、探索新模式、激发新动能,未来涉及各领域的湾区协调机制和具体落实举措将持续出台 [11] 中心城市发挥重要的核心引擎带动作用 -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13] - 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等,为大湾区提供国际融资服务和科创源头支撑;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等,经济日趋多元化;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等,为湾区建设提供多方位支持;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将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14][15] 规划重要节点城市,珠江西岸迎来发展提速 - 支持珠海、佛山等城市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重要节点城市 [16] - 湾区经济发展需城市协同,东岸优势突出,重大基建项目将加强东西两岸沟通,珠江西岸将在交通和产业带动下加速发展 [17] 深度融合强化发展科创产业,打造完善的生态体系 - 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18] - 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共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将成为打造国际科创湾区的核心带动力量 [18] - 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在大湾区布局建设,实施便利化政策措施,鼓励人才交往交流,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前景可期 [19]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 [22] - 多项重大工程推进,预计2020年大湾区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营里程增加,核心城市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将提升,铁路项目建设促进大湾区辐射内陆,未来四年基础设施建设将提速 [23] 合作平台迎来发展利好,重点区域前景可期 - 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发挥试验示范作用,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24] - 前海、南沙、横琴此前已引进不少港澳企业,且增速提升,未来发展空间、产业前景等有望迎来利好,规划纲要还明确了多个区域的重点发展方向 [24][28]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戴德梁行·2025-02-09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