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先进技术,综合能力强、种类丰富,应用范围广,当前处于L3 - L4过渡阶段,受人口结构变化和政策推动,国内外大厂布局且2025 - 2026年有望量产,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但面临智能化、成本、技术应用和安全伦理等挑战,也存在替人操作、产业成长、量产爆发和技术突破等机遇[3][10][20][25][26][29][34][41][4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 - 人形机器人是形态及动作拟人化的仿生机器人,集成高端精密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技术,由感知系统及智能系统、灵活手和关节以及两个执行器构成,可实现拟人化功能[3] 综合能力与应用场景 - 人形机器人具备运动控制、智能决策、智能感知和人机交互等功能,综合能力强,可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场景,通用性更好[6][10] 种类划分 - 从形态看,可分为轮式、足式和全能型机器人;从应用领域看,有聚焦垂直领域和通用型机器人,能满足各类场景需求[16] 发展历程 - 机器人发展经历遥控操作、具有感觉、智能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阶段,目前进入高度智能和拟人化的人形机器人阶段[18][19] 发展阶段 - 当前人形机器人处于L3至L4级别的过渡期,具备环境感知能力,能进行一定决策和推理,但与L4级别仍有差距[20] 行业驱动力 -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导致劳动力缺口增大,机器人替人是大势所趋,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25] - 2021年以来中央密集发布政策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施力重心转向产业化,将驱动产业规模化[26] 行业现状 - 国内外多家企业已布局人形机器人,国外有特斯拉、波士顿动力、Agility等,国内有优必选、傅里叶、华为、宇树科技等,各企业产品应用场景有所不同[27][28] 量产情况 - 国内外主要厂家产品已过测试,3家将在2025年量产,特斯拉Optimus将于2026年量产,2025 - 2026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29][30] 行业规模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2024年为34亿美元,预计2029年达20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57%;中国2024年为27.6亿元,预计2029年达750亿元,年复合增长超90%[34] 行业趋势(技术) - 目前人形机器人运动操作由仿生大脑和小脑完成,处理有延迟性;未来将向具身智能发展,实现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谷歌、英伟达、微软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有望推动机器人智能化[37] 行业趋势(应用) - 短期适合在工业制造和特种行业落地,目前已有企业在汽车制造、物流等场景应用;中长期有望拓展到服务业和航空航天领域[40] 面临挑战 - 智能化发展受数据采集限制,大小脑发展不均衡,具身智能大模型训练困难[41] - 成本较高,目前造价与马斯克预计量产造价有差距[41] - 技术应用方面,机器人本体研发成果不足,融入实际应用的产品稀缺[42] - 安全及伦理方面,缺乏行业标准,可能带来安全事件[42] 未来机遇 - 进入L3智能阶段,可在工业、特种场景替人操作,向L4发展[44] - 机器替人需求旺盛,政策推动产业化,产业有望快速成长[44] - 2025年大厂有望量产,推动行业迈向千亿规模[45] - 具身智能技术突破将打开应用天花板,延伸到C端和航天航空领域[45]
《2025人形机器人行业简析报告》
MCR嘉世咨询·2025-02-14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