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在全球气候变化压力增大背景下碳排放问题受关注,精准测量与管理碳排放是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目标决策核心,碳排放与企业多方面相关,合理分类和测算碳排放很重要,报告探讨全球净零目标实现路径及碳排放数据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1][5] 碳排放范围划分 - 《温室气体协议》将组织排放分为 Scope 1(直接排放)、Scope 2(间接排放)和 Scope 3(价值链排放)三类,Scope 3 排放复杂且难获取,通常占企业总排放 70%以上,亚洲地区报告率仅 48% [5][7][9] - 理解和管理三类排放对投资者重要,从多视角看,积极管理排放的企业更具优势,当前碳排放数据有缺口,不同机构数据相关性低,整合多源数据可提升覆盖率但需警惕估算偏差 [9] - 欧洲碳排放报告领先,日本和北美披露率次高,日本以外亚洲市场较低 [10] 行业分化:高碳行业的挑战与转型 - 碳排放在不同行业差异大,排放量高的行业披露率通常也高,Scope 3 报告水平低于 Scope 1 和 Scope 2,排放强度常用于标准化行业间排放数据 [12] - 材料行业碳排放强度高,是金融业的 68 倍,公用事业部分企业通过转型实现 SBTi 的 2℃路径,亚洲新兴市场排放强度最高 [12][13] - Scope 3 管理需更精细,公司可采取措施减轻排放,但要避免双重计算风险,如特斯拉 Scope 3 强度远低于传统车企福特 [14] 科学碳目标(SBTi):锚定未来减排路径 - 科学碳目标倡议确立净零标准要求,企业需设定近期和 2050 年减排路径,且至少 90%依赖技术减排而非碳抵消,当前仅 47%的 MSCI 全球指数成分企业符合 2℃路径 [15] - 高排放行业可能通过创新实现突破,部分科技巨头依赖碳抵消难以满足 SBTi 标准,使用巴黎协定对齐数据时需理解数据供应商假设 [16] - SBTi 数据分布需关注,其偏斜与历史碳排放数据不同,将相关数据纳入投资过程时需考虑多方面因素 [17] 投资启示:数据驱动下的气候韧性策略 - 高碳行业并非“禁区”,技术投入可能成为长期减排突破口,但忽视范围三排放会导致投资组合气候风险敞口失真 [19] - 数据纠偏需建立全球统一核算标准和利用技术追踪供应链排放,欧盟指令为行业树立标杆 [19] - 净零目标实现需政策、技术、资本合力,数据驱动的决策有价值,如某全球资管机构投资组合碳排放强度降低 [21]
报告点评:碳数据赋能:实现投资组合目标的新路径
中国银河·2025-02-27 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