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中国选择“消费稳当下,科技赢未来”,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可动态调整政策达到“攻守兼备”状态 [1][2] - A股市场有望震荡上行,政府工作报告延续对资本市场政策基调,强调内生稳定性与资金生态优化,经济基本面将逐步改善,市场迎来结构性估值重塑机会,投资者信心增强 [1][19] - 债市或震荡走强,预计会后两周长端震荡下行5BP左右,宽货币条件累积,短端可能下行,建议关注十债1.7%以上增配机会及短久期 [1][33] - 银行基本面和估值改善可期,宏观政策积极有为,全方位扩内需,银行基本面积极因素积累,市值管理重塑估值,看好银行板块配置价值 [1][39] - 非银板块景气度上行,政府重点工作任务需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支持,“稳增长、稳股市”等政策目标定调板块走向,多因素推动板块上行,中长期资金扩容增强基本面改善预期 [1][47] - 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相关举措,政策推动下效果或显现,行业估值或抬升,头部房企市占率有望提升 [1][54] - 农业现阶段粮食安全有保障,应发挥优势补短板,关注转基因商业化和生物育种产业化,建议关注优秀种业龙头企业 [60] 宏观 - 经济增长目标:2025年GDP增长目标5%左右,符合预期;CPI目标下调至2%;失业率目标5.5%左右;粮食产量目标上调至1.4万亿斤;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上调至3%左右 [3] - 财政政策:赤字率4%对应新增赤字规模5.66万亿元,隐含平减指数增长预期为零;预算内政府债务规模11.86万亿元,一、二本账合计赤字率约8.4%;中央加码投资和支持消费政策,地方克制用于化债和支持地产;财政支出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如3000亿元以旧换新补贴预计拉动消费增速1.2%以上,有望落地2000亿元生育补贴 [4] - 货币政策:取向适度宽松,结构支持科技、消费、楼市股市;可能适时降准降息,全年累计调降政策利率30 - 40BP,引导5年期LPR下行40 - 60BP,累计降准100 - 150BP;央行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或超2万亿元;可能扩容或创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平准基金可能落地;提出“超长期贷款”配合项目建设 [5] - 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总量与结构两手抓,补贴商品消费、扩容服务消费;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促进增收减负;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完善消费统计制度,政策带动下消费有望提振,社零中枢或上移 [6] - 政府投资:“七地财政”转型,投资向核心经济圈转移;带动社会投资,内需回升和流动性改善是核心,化债缓解企业现金流和投资预期,基础设施竞争性部分引进民间资本;央国企引领产业战略投资和转型,发行5000亿元专项债 [7] - 科技创新: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领军企业作用;引领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深化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8] - 市场竞争: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化解行业矛盾,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措施包括政策升级、多部门协同、行业协会响应、配套政策跟进 [8] - 企业发展: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国企高质量完成改革,优化布局结构,建立评价制度;民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聚焦重点问题;促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 [9] - 区域发展: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发挥战略叠加优势培育增长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深化产业协作;推进新型城镇化,保障公共服务;推进乡村振兴,解决人才、土地、资金约束 [10][11] - 市场稳定:稳住楼市股市,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内需冲击;专项债收储配合城中村改造,稳定房价和预期;股市方面,科技股表现好,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有望提升IPO和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力度,平准基金可能落地 [12] - 改革举措: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财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完善创新工具,创设平准基金 [13] - 对外开放:扩大自主开放与制度型开放;扩大服务业开放;优化外资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 [14] 策略 - 宏观经济目标:GDP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万亿斤,单位GDP能耗降低3%左右 [16] - 政策安排:政策基调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等,新增“守正创新”等用词;财政政策更积极,新增政府债务规模11.86万亿元,支出强度加大;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17] - 工作重点:包括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改革举措落地,扩大对外开放,防范风险,抓好“三农”工作,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绿色转型,改善民生 [18] - 投资展望:新质生产力、扩大内需、央国企改革、出海、金融、地产链、绿色转型等主题有投资机会 [20] 固收 - 形势判断:2024年内外部压力大但经济稳中有进,增速达5%;2025年延续“稳中求进”,扩大内需重要性更高,支持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稳住楼市股市 [23][24] - 预期目标:GDP增速5%左右,CPI目标下调至2%左右,粮食产量目标1.4万亿斤 [25] - 政策定调:广义财政积极,拟发行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和5000亿特别国债补充资本金,赤字率4%,地方专项债4.4万亿;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节奏可能前置,两会后可能降准;促消费、扩内需是首要任务,安排3000亿元支持以旧换新;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稳住楼市股市,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 [26][28][30] - 债市演绎:政府工作报告对债市冲击有限,十债收益率可能震荡偏下,会后两周幅度约5BP,宽货币条件累积,短端可能下行,关注十债1.7%以上增配机会及短久期 [33] 银行 - 经营环境:稳增长延续,GDP增长5%,失业率5.5%左右,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CPI涨幅2%左右,利好银行经营 [35] - 基本面:宏观政策积极有为,财政政策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利好信贷投放;货币政策适度宽松,降准降息,息差压力仍存但存款利率下调有望支撑 [36] - 资产质量: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地产推动止跌回稳,化债有序推进,金融防范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优化资产质量 [37] - 信贷结构:关注五篇大文章和央国企改革,引导信贷资源倾斜,市值管理提升银行估值 [38] 非银 - 往届回顾:近年政府工作报告关注资本市场改革,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非银金融强调发挥功能和防控风险;地方两会关注资本市场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43] - 资本市场:深化投融资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改革优化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发展债券市场和创投基金 [44] - 风险防控:关注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健全监管体系,充实化险资源,完善风险预案 [45] 地产 - 止跌回稳:2024年9月以来各部门出台政策,2025年1月一线城市房价环比上涨,202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市场止跌回稳是重要方向 [49] - 需求释放: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50] - 控制供应:优化土地供应,合理控制新增用地;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 [51] - 支持融资:发挥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做好保交房工作,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 [53] - 构建新模式:搭建基础性制度,构建“保障 + 市场”住房供应体系,优化全过程监管,强化预售资金监管,建设高品质房屋 [53] 农业 - 工作方向:抓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包括增强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57] - 粮食产量:2025年目标1.4万亿斤,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波动增长,单产提升带动产量稳中向上,2024年达1.41万亿斤 [58] - 种业振兴:自2020年转基因育种加速,取得一系列进展,通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广先进育种技术提高种业竞争力 [58] - 耕地保护:严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退化耕地治理,我国耕地面积先增后减,分布由东向西转移,种植品种结构趋于简化 [59]
中国银河:每日晨报-20250309
中国银河·2025-03-09 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