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白芷类保健食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规模较小,参与厂商研发创新力与品牌影响力差异大 受益于中医药产业政策利好和老龄化带来的需求增长,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更快增长 行业围绕白芷形成综合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相连 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影响力、渠道建设和研发创新是关键因素,原料供应稳定性也将影响竞争格局 [1][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与分类 - 白芷类保健食品是以白芷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白芷主要产自中国四川等地,在抗炎、镇痛等方面有多重功效 [2] - 按保健功能分为祛黄褐斑、抗疲劳、调节免疫、改善痤疮及其他类别 [3] 行业特征 - 产品是健康促进而非治疗属性,监管环境相对宽松,为企业创新和市场拓展提供空间 [11] - 需求日渐旺盛,消费者对健康管理重视,白芷类保健食品满足多种健康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12] - 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竞争力,政策环境利好,国家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为行业提供保障和发展空间 [13]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96 - 2002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发布,首个白芷类保健食品获批注册,白芷被纳入药食同源物质名单 [15] - 启动期(2003 - 2014年):CFDA成立,白芷保健食品注册数量大幅增长,《食品安全法》颁布强化监管 [16] - 高速发展期(2015 - 2024年):《中医药法》颁布,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产品种类和质量提升 [18] 产业链分析 上游 - 白芷品种有川白芷、杭白芷、禹白芷及祁白芷,川白芷栽培历史超600年,市场主导地位凸显 [20] - 2024年8 - 10月中国统个安徽和四川的白芷单价同比下降,原料价格下降为中游带来成本优势和市场机遇,但也增加供应链管理复杂性 [24] 中游 - 剂型以胶囊为主,口服液和片剂等为辅,胶囊剂型保护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便于携带和服用 [25] - 功能以祛黄褐斑为主导,抗疲劳、增强免疫力及改善痤疮等多功能并存,祛黄褐斑功能满足女性美容需求 [26] 下游 - 线上直营是重要发展方向,能减少中间环节成本,精准掌握消费者需求,线上平台可实现精准营销 [29] - 下游线上平台面临监管趋严,含白芷保健食品销售平台合法性审查将加强 [30] 行业规模 - 2019 - 2023年市场规模由2.50亿人民币增长至2.68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1.75%;预计2024 - 2028年由2.99亿人民币增长至3.68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5.37% [31] - 历史规模变化原因:原料价格上行有负面影响,但需求强、产品剂型适应市场和政策利好推动增长 [32][33] - 未来规模增长原因:产品新增量提升、原料价格下行、消费者重视产品功能等因素将促进市场规模增长 [35][36] 政策梳理 -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人参 西洋参 灵芝》等多项政策,规范保健食品原料、标志、新功能评价等,加强中药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39] 竞争格局 - 行业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入局者多为医药企业,分为三个梯队 [41] - 竞争格局形成原因:品牌影响力和渠道建设是关键,覆盖上游中药材供应的企业更具优势 [42] - 领先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差异,华润三九覆盖程度广,东阿阿胶研发实力突出 [43] - 竞争格局变化原因:市场成熟促进行业规范化,研发创新将成关键因素,原料供应稳定性和模式变化影响企业竞争力 [44][45] 上市公司速览 - 展示东阿阿胶、上海交大昂立、贵州益佰制药、华润三九、亿帆医药等公司的总市值、营收规模、同比增长和毛利率等信息 [46][47] 企业分析(以东阿阿胶为例) - 公司信息:开业,注册资本64397.6824万人民币,总部在聊城市,经营范围广泛 [50] - 财务数据分析:展示2015 - 2024年Q1多项财务指标数据 [51] - 竞争优势:中华老字号企业,地处阿胶发源地,有广泛认知的心智资源优势,是“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体”联盟核心企业 [53]
白芷类保健食品:中医药产业方兴未艾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头豹研究院·2025-03-13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