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挖宏观数据系列之八:揭秘“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
中国银河·2025-03-19 16:18

消费重要性 - 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9.7%,消费贡献44.5%,直接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4] - 消费是中国经济核心引擎和压舱石,能平滑经济周期[2][4] 消费潜力 - 横向对比我国消费率显著偏低,纵向看过去二十年无明显改善,释放潜力大有可为[2][10] 消费统计指标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居民和社会集团商品与餐饮消费,商品收入占9成,餐饮收入占1成,月度更新但不含餐饮外服务消费[17][18] - 最终消费支出是居民和政府商品与服务消费,含虚拟消费,年度更新但涵盖主体不全[17][22] - 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统计城乡居民商品与服务消费,可反映消费行为特征,但不含政府和社会集团消费[17][31] - 服务零售额统计居民和社会集团服务消费,涵盖12大领域,月度更新但只统计货币交易服务[17][38][39] 指标互补与应用 - 供给端社零与服务零售额形成“商品 - 服务双轮驱动”,2024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高于社零增速3.5%[56] - 需求端城乡调查与最终消费构成“微观 - 宏观闭环”[57] - 月度社零与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合可监测经济周期[57] - 消费补贴政策评估结合企业端社零和居民端调查数据双重验证[58] 统计制度优化 - 2025年要求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参考北京2017年办法,后续关注其他地区实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