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徽省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商产业研究院·2025-03-22 08: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4年安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产业和领域呈现不同发展态势,如工业部分行业增长显著,服务业整体向好但房地产业下降,固定资产投资有增有减,消费和进出口保持增长等[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综合 - 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50625亿元,比上年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0:38.7:5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694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8203元/人[4] - 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121.3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992户,年末经营主体总数达831.5万户[8] 农业 -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017.3万亩,增加15.6万亩,粮食产量4184.3万吨,增产0.8%,油料产量189.5万吨,增产0.3%[8][10] -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86.5万吨,下降1.9%,禽蛋产量212.9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63.2万吨,增长17.9%,水产品产量261.2万吨,增长2.8%[10] - 年末生猪存栏1545.5万头,下降0.4%,全年生猪出栏2952.4万头,下降4.0%[10] - 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7207万千瓦,增长0.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6%,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521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4万亩[10] 工业和建筑业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6.1%,汽车制造业增长26.7%等[10] - 工业产品中,集成电路和液晶显示屏产量分别增长47.4%和12.9%,汽车产量增长43.3%,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94.5%[10][11] -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1.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2%,占比为42.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5%,占比为43.6%,全年汽车全产业链营业收入1.52万亿元,增长23.5%[11] - 年末发电装机容量12404.5万千瓦,其中燃煤火电装机容量5613.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6085.3万千瓦[11]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398.4亿元,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08元,增加0.4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37%,下降0.13个百分点[11][12] -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509亿元,增长5.5%,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0098家,增加447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808.8万平方米,减少7960.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2007.3万平方米,减少3458.3万平方米[12] 服务业 -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296亿元,增长7.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917亿元,增长3.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73亿元,增长5.3%,金融业增加值3050亿元,增长5.6%,房地产业增加值2835亿元,下降1.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406亿元,增长8.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2226亿元,增长15.3%[12] -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7858亿元,增长8.9%,利润438亿元,增长4.8%[13] 固定资产投资 -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4.7%,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0.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4%[15] - 工业投资增长13.6%,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8%,民间投资增长1.7%,其中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11.7%[15] -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016.1亿元,下降14.1%,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841.1万平方米,下降17.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703.0万平方米,增长11.6%[15] 国内贸易 -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87.7亿元,增长4.7%,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8%,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增长4.8%,餐饮收入增长4.2%[15][16] -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比上年增长9.9%,日用品类增长12.2%等,全年网上零售额4925.5亿元,增长12.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228.9亿元,增长11.1%[16][18] 对外经济 -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8648.5亿元,增长7.4%,其中,出口5797.5亿元,增长10.8%,进口2851.0亿元,增长1.0%,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3.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4.0%,“新三样”合计出口490.1亿元,增长23.6%,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632.6亿元,增长6.3%[18] -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06个,增长0.7%,合同利用外资235亿元,下降14%,实际使用外资123.7亿元,下降15%,截至2024年底,99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皖设立外资企业203家[22] -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33.3亿美元,下降15.7%,完成营业额23.0亿美元,下降15.8%,当年外派劳务人员6729人,下降4.5%,全年新批境外企业(机构)262个,实际对外投资26亿美元,增长12.3%[22]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 全年货物运输量44.2亿吨,增长4.4%,货物运输周转量12723.3亿吨公里,增长5.2%,港口货物吞吐量6.9亿吨,增长3.4%,旅客运输量2.8亿人次,增长7.8%,旅客运输周转量1120.6亿人公里,增长7.6%,全省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1591.5万人次,增长6.9%,其中合肥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1248.1万人次,增长11.7%[22][23] -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1257.4万辆,增长5.4%,其中私人汽车1125.5万辆,增长5.9%,民用轿车拥有量703.7万辆,增长4.6%,其中私人轿车674.4万辆,增长4.7%,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里程6153公里,铁路营业里程573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2773公里[23] -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总量69.6亿件,增长22.1%,其中,快递业务量62.7亿件,增长24.8%,电信业务总量656.6亿元,增长12.9%,年末电话用户总数7317.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6825.8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11.5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181.6万户,增加234.5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3016.5万户,增加212.1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121.5亿GB,增长8.3%[24][25] 财政和金融 -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1.2亿元,增长2.6%,其中税收收入2601.2亿元,增长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95.2亿元,增长4.1%,重点支出项目中,教育支出增长2.8%,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增长0.2%[25] - 全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827.1亿元,减少2060.3亿元,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20141.4亿元,增长10.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1721.5亿元,增加8418.0亿元,增长10.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6260.9亿元,增加8270.5亿元,增长10.6%[27] - 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85.0亿元,年末有A股上市公司182家,增加7家,上市公司市价总值19487.0亿元,增长4.9%[28] - 全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692.4亿元,增长4.7%,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49.1亿元,增长4.4%,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43.3亿元,增长4.9%,赔款和给付816.8亿元,增长23.8%,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386.7亿元,增长10.2%,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430.1亿元,增长39.4%[29]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123万人,增加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7.8万人,出生率为6.17‰,死亡人口51.5万人,死亡率为8.4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57%,提高1.06个百分点[29] -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82元,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人均消费支出24996元,增长5.9%,恩格尔系数为33.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39元,增长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9%,人均消费支出29323元,增长5.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7元,增长6.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人均消费支出20154元,增长6.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3%[33] -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774.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386.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718.4万人,全年为20.5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252.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960.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807.1万人,年末24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2.2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0.8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36] - 年末全省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2730个,床位32.7万张,收养救助人员13.4万人,不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和设施1.1万个,全年50项民生实事累计统筹各类资金567.2亿元,销售社会福利彩票82.4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4.8亿元[36] 科学技术和教育 - 全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28.6万人,新增高层次技术人员(高级职称以上)3.2万人,全省从事研发活动人员39.0万人[36] - 全省已建成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全国重点实验室23个,省重点实验室271个,省产业创新研究院28家,其中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8家,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个,其中国家级8个,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3万家,居全国第8位,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3.5万家,居全国第5位[37][38] - 全年登记科技成果19305项,其中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1355项,授权专利14.8万件,增长4.0%,年末全省有效发明专利19.6万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2.0件,全年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4312.5亿元,增长29.1%,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5929.9亿元,增长25.3%[38] - 年末全省获得有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1780家,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8个,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机构92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1520个,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94项,国家标准5583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4390项,累计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94个、有效注册商标145.9万件[38] - 年末全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普通高校(含独立学院)125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32所,普通高中683所,初中2727所,小学5739所,幼儿园10363所,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7%[39] 文化、卫生健康和体育 - 年末全省拥有文化馆123个,公共图书馆133个,博物馆25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1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9项,省级名录626项[39] - 年末全省广播电视台78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5%,有线电视用户781.7万户,全年出版报纸83种,总印数4.56亿份,期刊(杂志)183种,总印数0.28亿册,图书10671种,总印数3.66亿册,年末全省有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125个,馆藏档案资料7332.0万卷(件、册),档案馆总建筑面积70.5万平方米[39] - 年末全省有医疗卫生机构32600个,其中医院135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55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92个,其他卫生机构198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52.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0万人,注册护士24.6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0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4.8万张,其中医院34.5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9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4.0亿人次[40] - 全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共获得56枚金牌、43枚银牌、52枚铜牌,全年共举办体育赛事活动7542场,参加活动680万人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67.3亿元[40] 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 - 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28种,查明资源储量已上表统计的矿种114种,全年省级财政出资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44项,新发现矿产地10处[40] - 年末全省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3个,当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8.2千公顷[40] - 年末全省共有省、市、县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85个,全省PM₂.₅、PM₁₀、SO₂、NO₂、CO、O₃六项指标均达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PM₂.₅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全年16个省辖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为82.2%,均优于年度目标,其中7个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40] - 淮河干流安徽段总体水质为优,主要支流总体水质为良好,长江干流安徽段总体水质为优,主要支流总体水质为优,巢湖湖区整体水质轻度污染,主要环湖支流整体水质为优,新安江干、支流总体水质为优,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量达标率为99.5%[41] -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3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