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核心观点 - “高股息”公司核心优势为现金状况良好且收益质量较高,核心风险是隐含不乐观盈利预期和非稳定盈利,一般性风险包括分红政策不稳定等多种情况 [1] - 高股息投资策略借助中证红利指数回避一般性风险,针对核心风险做增强,构建步骤包括确定样本空间等,回测显示策略年复合收益率 11.6187%等,长期使用回报更理想 [1][2] 辩证看待“高股息” “高股息”的优势 - “高股息”公司核心优势是盈利且盈利水平不错、现金状况良好且收益质量高,具备“好公司”基本特征,较高且稳定股息收入受稳健型投资者重视 [4] “高股息”可能发生的核心风险 - 公司高分红可能意味着增长前景欠佳,突击式高分红需警惕大股东道德风险 [5] - 周期性行业在周期顶点盈利大增推出高分红方案吸引关注,但周期下行盈利会恶化,投资者只关注当下股息率可能陷入“高股息陷阱” [6] “高股息”可能发生的一般性风险 - 分红政策不稳定意味着盈利水平不稳定 [7] - 股利支付率偏离 30%-80%区间,过低有作秀或应付监管嫌疑,过高有掏空公司嫌疑 [7] - 公司债务水平高叠加高股利支付率,对正常经营不利 [7] - 某些公司业绩非来源于主营业务,对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分红不利 [9] - 某些公司高股息因股价下跌,可能是基本面不利变化 [9] - 陷入困境公司坚持分红,若有更多股息削减可能会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 [9] - 某些高股息公司市值或成交金额小,股票流动性不足 [10] 高股息投资策略的构建思路 借助中证红利指数回避一般性风险 - 中证红利指数选取 100 只现金股息率高、分红稳定、有规模及流动性的上市公司证券为样本,反映高股息率上市公司证券整体表现 [11] - 其样本空间为中证全指指数样本空间中满足总市值、成交金额、分红及股利支付率条件的 A 股和红筹企业存托凭证 [12] - 选样方法是按过去三年平均现金股息率由高到低排名,选前 100 只 [13] - 指数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样本的调整市值/除数)×1000,样本采用股息率加权,单个样本权重有规定 [14] - 该指数编制方案考虑多方面因素,很大程度回避了高股息一般性风险 [16] 针对“高股息”可能的核心风险做增强 - 针对成长性担忧,选取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计算连续 3 期加权增长率,选成长性更强标的 [17] - 针对盈利稳定性担忧,选取连续 3 期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盈利稳定系数,选盈利稳定性更强标的 [17] 高股息策略构建 样本空间 - 中证红利指数成分股 [18] 选样方法 - 计算样本股连续 3 期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加权值并降序赋值 [19] - 计算样本股连续 3 期盈利稳定系数并升序赋值 [20] - 计算样本股波动率并升序赋值 [21] - 按样本股总市值升序赋值 [22] - 计算样本股加权赋值总得分 [23] - 剔除净利润同比增长率<0 的样本股 [24] - 剔除净资产收益率<0 的样本股 [25] 样本数量 - 样本数量≤30 只时全部保留,>30 只时按加权赋值总得分升序排名,保留前 30 只 [26] 权重 - 等权配置 [27] 交易设计 - 一年划分为 3 个操作周期,每个周期“买入 - 持有”,除止损外无交易 [29] - 确定 -10%为每期组合净值止损阈值,跌破 0.90 止损并保持现金至周期结束 [30] - 买入或卖出都在集合竞价阶段交易 [31] 策略标签 - 指数增强策略、股息率因子主导的多因子策略、纯多头策略、始终在市策略、超低频策略 [32] 高股息策略评估 回测数据 - 展示了 20080901 - 20240430 期间指数涨跌幅、指数单位净值、策略收益率、策略单位净值等数据 [33][34][35] 净值曲线 - 20080901 - 20240430 接近 16 年,中证全指累计涨幅 86.74%,同期策略净值从 1 涨至 5.5960,涨幅 459.60% [36] 超额收益 - 20080901 - 20240430 共 47 个交易周期,31 个周期取得正超额收益,增强成功率 65.96% [38] 系统评估 - 对比基准指数和策略的多项评估指标,如年复合收益率策略为 11.6187%,基准为 4.2923%等 [39][40] 分年度评估 - 展示 20080901 - 20240430 各年度中证全指涨跌幅、策略组合收益率、超额收益率,11 年录得正超额收益,增强成功率 68.75% [40][41][42] 滚动 3 年期评估和滚动 5 年期评估 - 滚动 3 年期 14 个周期中 10 个录得正超额收益,增强成功率 71.43% [43][44][45] - 滚动 5 年期 12 个周期中 9 个录得正超额收益,增强成功率 75% [46][47][48]
策略专题:指数增强投资之高股息投资策略
金圆统一证券·2025-03-27 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