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国家政策推动中国紫外激光器市场发展,下游激光应用领域扩大和配套产业发展将助推中国激光器产业快速发展,激光加工技术将替代传统机械加工,推动制造业迈进“光制造”时代,为激光器产业提供较大市场空间;中国紫外激光器制造商不断增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未来30W以上的紫外激光器产品更具备发展潜力;中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市占率有望不断提升 [4][32][33][27][39] 行业定义 - 紫外激光器指产生、输出波长短于紫色波段范围激光的激光器,紫外激光能量集中、波长较短、分辨率高,可被广泛材料充分且有效吸收,具有“冷”加工特点,适用于加工微小脆性材料 [5] - 紫外激光器主要分为气体紫外激光器和固体紫外固体激光器,工作介质在泵浦源作用下吸收外界能量达到激发态,经粒子数反转增益大于损耗对光进行放大,部分被放大的光反馈继续激励从而在谐振腔内产生振荡产生激光 [5] 行业分类 - 按工作介质分类,紫外激光器行业可分为气体紫外激光器和固体紫外激光器 [6] - 气体紫外激光器利用脉冲或电子束放电,通过电子相互碰撞把气体粒子由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产生受激跃迁从而得到紫外激光,主要有准分子激光器、氩离子激光器等 [6] - 固体紫外激光器用非线性倍频晶体的方式在经过一次及以上的频率转换产生向外辐射的紫外激光,全固态紫外激光器具有便捷体积小、可靠性高和工作稳定等优点 [7] 行业特征 - 波长短,一般在150 - 400nm之间,常见如355nm,能聚焦到更小光斑,实现更精细加工,可对超小细微材料精准处理 [9] - 能量高,因波长短,光子能量高,能与材料化学物理特性产生强烈相互作用,破坏材料表面原子和分子键,实现材料去除或改性 [11] - 冷加工,激光能量主要被材料表面吸收,用于直接破坏材料表面化学键,使材料以气化方式被去除,热影响区非常小,适用于加工微小脆性材料,避免因热应力导致材料裂纹和变形 [12] 发展历程 - 1960 - 1985年,第一台紫外激光器出现,准分子激光器开始萌芽,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曼发明红宝石激光器,上世纪六十年代苏联Basov等利用Xe2首次获得波长172nm的准分子激光,随后相继出现XeF、KrF、ArF等准分子激光器 [14] - 1986 - 1999年,紫外激光器用于加工硅基等半导体材料的应用理论得到论证,1989年浙江大学尤晨华教授利用非线性晶体BBO制得216nm的深紫外激光等 [15] - 2000 - 2010年,紫外激光器技术不断发展,2000年日本Kojima等利用非线性晶体CLBO输出20W、266nm脉冲紫外激光输出等 [16] - 2011年至今,中国紫外激光器制造商不断增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14年Deyra等人对调Q Nd:YAG脉冲激光器进行进一步优化等 [18]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结构 - 紫外激光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环节,中游为紫外激光器的制造环节,下游为紫外激光器的应用环节 [19] 上游分析 - 上游主要包括光学材料、光学元器件、机械、数控、电源及辅助材料等,光学元器件(含激光器)约占激光设备成本30% - 50%,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会影响本行业产品成本 [20][23] - 上游厂商有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外大型光学元器件制造商在高端领域占主导地位,国产光学元器件制造商凭借性价比和售后服务占领中低端市场并向高端市场进军 [22][23] 中游分析 - 中国拥有20W以内完全国产化的紫外激光器产品,但大多企业紫外激光器稳定功率在10W以下,个别企业在30W、40W有所突破,未来30W以上的紫外激光器产品更具备发展潜力 [20][27] - 中游厂商有光谱物理、美国相干、大族激光等 [26] 下游分析 - 下游应用广泛,包括加工处理医用生物材料、刑事案件取证、集成电路板、半导体工业、微光元器件、外科手术、通信和雷达、激光加工割等 [20][29] - 渠道端及终端客户有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 [29] 行业规模 - 2018 - 2023年,紫外激光器行业市场规模由18亿人民币增长至47.4亿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21.37%;预计2024 - 2028年,市场规模由57.36亿人民币增长至109.2亿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17.46% [31] - 历史规模变化原因是国家政策推动,激光技术是支撑微纳制造技术升级的基础工具和有效手段,受益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 [32] - 未来规模变化原因是下游激光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助推中国激光器产业快速发展,激光加工技术将替代传统机械加工,推动制造业迈进“光制造”时代 [33] 政策梳理 - 《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国家科技计划对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给予长期支持,推动中国激光器制造产业稳定发展 [36] - 《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 - 2020年)》,国家鼓励激光医疗设备的开发与制造,鼓励应用于第五代移动终端的视觉传感器及激光器等核心元组件的制造及研发 [36] -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将大功率激光器纳入机械行业基础产品可靠性“筑基”工程,利于提升激光器行业核心基础零部件等的可靠性水平 [37] -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激光制造被列入未来制造方向,体现其重要战略地位 [37] -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国家鼓励激光医疗设备的开发与制造,鼓励应用于第五代移动终端的视觉传感器及激光器等核心元组件的制造及研发 [37] 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现状 - 紫外激光器行业呈现梯队情况,第一梯队公司有光谱物理、相干、通快等;第二梯队公司为英诺激光、大族激光、德龙激光、锐科激光等 [38] - 外国公司占有着紫外激光的高端市场,中国企业起步相对较晚 [38] 竞争格局变化原因 - 中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市占率有望不断提升,如英诺激光研发投入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其部分技术经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39][40] - 厂家通过优化激光器结构设计和提升电光转换效率实现更高功率和更稳定输出,注重提升产品可靠性和耐用性,还积极开拓市场,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40] 上市公司速览 |公司名称|总市值|营收规模|同比增长(%)|毛利率(%)| | ---- | ---- | ---- | ---- | ---- |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008)|-|93.9亿元|-11.1|35.9| |苏州德龙激光股份有限公司(688170)|-|-|-|-| |英诺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1021)|-|2.1亿元|5.2|52.4|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0747)|-|72.1亿元|-18.6|23.9| |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222)|-|5.2亿元|6.1|34.9| |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620)|-|5.2亿元|6.1|34.9|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000988)|-|4.7亿元|4.2|32.0| |深圳光韵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227)|-|4.7亿元|4.2|32.0| |深圳市杰普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688025)|-|5248.7万元|-41.9|26.0| |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88048)|-|2.9亿元|29.9|49.0| [42][43][44][45][46][47][48][49][50] 重点公司分析 英诺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信息:存续,注册资本15151.1482万人民币,总部位于深圳市,成立于2011年,经营范围包括激光及智能控制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 [51] - 财务数据分析:展示了2016 - 2023年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资产负债率等多项财务指标情况 [52] - 竞争优势: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微加工领域激光器研发等,是全球少数同时具有纳秒、亚纳秒、皮秒、飞秒级微加工激光器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工业激光器生产厂商,产品应用广泛,销售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全球知名企业供应链 [53] 武汉华日精密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信息:存续,注册资本4827.3796万人民币,总部位于武汉市,成立于2003年,经营范围包括全系列全固态半导体泵浦激光器等的研究、开发等,有战略融资信息 [54] - 竞争优势:构建了全产业链的股东结构,坚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通过国际顶级客户批量验证,参与全球高端产业链,有覆盖全球的销售及服务渠道 [55]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信息:存续,注册资本105207.0534万人民币,总部位于深圳市,成立于1996年,200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经营范围包括激光、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等 [57] - 财务数据分析:展示了2015 - 2023年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资产负债率等多项财务指标情况 [58] - 竞争优势:致力于智能制造装备及其关键器件的研发等,具备垂直一体化优势,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全面服务于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行业标杆工业企业,销量领先 [60]
企业竞争图谱:2025年紫外激光器
头豹研究院·2025-03-31 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