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可控核聚变是更优的能源方案,具有能量高、燃料丰富、安全等优势,全球各国积极推进其技术发展,未来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 [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Q1:什么是可控核聚变?核心技术是什么?各国规划情况? - 核能来自原子核内部,裂变反应以铀 - 235 为代表,但有放射性废料、安全事故和储量有限问题,聚变能是更优方案,目前尚未实现可控核聚变 [3] - 氘储量几乎无限,氚可人工制备,能为核聚变技术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燃料保障 [3] - 全球各国在核聚变技术发展上策略和时间安排不同,美国和中国重点和进度有别,韩、欧、日根据合作项目进展制定计划 [3] Q2:为什么人类要利用核聚变?核聚变相比核裂变的优势? - 核聚变是清洁能源,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 [6] - 核聚变能量密度高,“燃烧”一千克氘相当于四千克铀、七千吨汽油或一万吨煤 [6] - 核聚变所需燃料丰富,可减少对有限资源依赖,氘可供人类使用几百亿年 [6] - 太阳能等只能作辅助能源,核聚变替代性强 [7] - 核聚变安全性高,事故时反应易停止,燃料保存运输和电站运行较安全 [7] Q3:世界核聚变格局是什么状况?落地在什么时间? - 世界核聚变技术聚焦中美,两国目标相同但策略不同 [12] - 中国侧重于项目实施和技术验证,分前期准备、中期实验和后期商业运行三阶段,目标 2050 年代实现 1GWe 并网发电 [12] - 美国注重整体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实现,核聚变电厂建设分六个阶段推进,为商业化奠定基础 [13] Q4:核聚变技术发展历程?中国在 ITER 中的重要性? - ITER 项目始于 1978 年,历经起步、全球研发体系形成和工程建设阶段,目前土建完成 85%,首次等离子体放电所需系统和部件完成 80% [17][18] - 中国参与 ITER 多个部件制造,承制部件价值约 40 亿 [19][22] Q5:全球主要国家核聚变建设情况?行业进展如何? - 全球有 168 座聚变反应堆,美国最多,有 49 座且私营企业 25 家,实验堆占主导,托卡马克技术最主流 [23] - 全球 101 座装置运行,17 座在建,50 座计划中,示范堆均在计划阶段,公有设备占主导,私营部门参与度提升 [23] - 全球私营核聚变企业从 43 家增至 45 家,资金流向呈投资态势,员工总数突破 4000 人,较 2023 年增长 34%,较 2021 年增长近 300% [24] Q6:低空经济产业链都由哪些环节构成?哪个环节价值量较大? -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设备制造和下游应用终端,最终实现商用 [31] - 钨及钨合金是核聚变反应堆最有前途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被选作多个项目偏滤器等主要备选材料 [31] Q7:可控核聚变未来市场规模能达到多少?AI 对其的推动作用? - 2030 - 2040 年是可控核聚变关键年,市场规模将在此期间爆发 [37] - 单座聚变实验堆成本折算后为 99.36 亿元,设备占聚变堆成本 55%,商业堆参考 ITER 造价,设备在 DEMO 中占比约 85% [37] - 聚变电厂设备更换部件及运营维护占发电成本 40%,2036 年后每 5 年市场规模将超千亿人民币 [37]
全球可控核聚变行业简报:Q1:什么是可控核聚变?核心技术是什么?-20250408
头豹研究院·2025-04-08 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