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与外部扰动共振,中国信创产业景气度持续,四大行业巨头完善国内信创产业链;外部冲击为诱因,配套政策/产业落地决定行情高度;看好2025年在外部扰动与国内产业良性发展情况下的信创行情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创为自主创新必然,四巨头完善国内信创产业链 - 信创产业是中国坚持走信息技术应用自主创新之路的必然结果,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缓慢推进;2018年以来,在政策支持与外部扰动共振下,信创推进节奏加快,可分为2018 - 2019年、2020 - 2021年、2022 - 2023年、2024年、2025年至今等阶段 [10] - 信创产业主要由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组成,云服务、系统集成方是重要组成部分;在CPU、EUV光刻机等重要细分市场中,国外厂商市场份额超90%,多个关键环节、多个行业正以每年20%市场份额进行替换 [14] - 中国电子、中国电科、华为和中科院等机构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信创生态;中国电子产业链完整、生态成熟,构建了“PKS”体系;中国电科拥有相对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华为在多方面寻求突破,构建信创产业链;中科院形成完整自然科学学科体系 [17] 股价复盘:外部冲击为诱因,配套政策/产业落地决定行情高度 - 2018年3月1日至2025年4月11日,中证信创指数和沪深300累计涨幅分别为23%、 - 7%,中证信创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30pct;中国软件和中国长城股价表现与信创指数高度相关,代表性强 [21] - 2018 - 2019年,外部诱因是中美贸易摩擦、华为/中兴被美国制裁,内部动力是信创纳入国家战略、推进自主研发应用试点;2018年信创指数平稳,2019年持续走强,2018年3月31日 - 2019年12月31日,中证信创指数、中国软件、中国长城累计涨幅分别为35.03%、404.16%、126.93%,分别跑赢沪深300指数33.86pct、402.99pct、125.76pct [27] - 2020 - 2021年,2020年是信创发展元年,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党政信创深化、关键行业推进,信创指数创新高,行情持续三个季度左右;2021年完成基本国产替代,缺乏重大政策催化,行情阶段性放缓,行业龙头跑输沪深300指数 [31] - 2022 - 2023年,美国对华科技围剿升级,信创支持政策常态化发布,从党政信创转为行业信创;但受疫情扰动和产品供给能力限制,信创行情未有突出表现,2022年初至2023年底,中证信创指数累计涨幅为 - 26.23%,略微跑赢沪深300指数4.00pct [33][35] - 2024年,受美国大选年外部诱因驱动,行情以7月特朗普遇刺为起点,11月特朗普宣布胜选时退潮;7月13日至11月6日,中证信创指数、中国软件、中国长城累计涨幅分别为46.97%、90.59%、123.19%,跑赢沪深300指数31.21pct、74.83pct、107.42pct;11月7日至年底,跑输沪深300指数 [38] - 2025年至今,特朗普掀起贸易摩擦,国内开启AI叙事叠加宽松政策,有望演绎新一轮信创行情;1月2日至4月11日,中证信创指数、中国软件、中国长城累计涨幅分别为10.26%、10.16%、17.56%,跑赢沪深300指数12.09pct、11.99pct、19.39pct [41] 投资建议 - 看好2025年信创行情,建议关注信创、国产工业软件、国产算力相关标的 [43]
历次外部冲击后的信创股价复盘
德邦证券·2025-04-15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