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增长和盈利挑战,车辆劳动力成本成为决定汽车制造商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报告分析了不同汽车制造商类型和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差异,并提出各类型制造商的应对策略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现状 - 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关税、中国汽车海外营销和电动汽车销售放缓等挑战,竞争加剧和经济形势复杂促使车企平衡生产、调整产能和管理成本 [3] - 车辆劳动力成本受关注,其考虑工资和生产率,是衡量车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报告还考虑采购策略计算该成本 [4] - 报告除车辆劳动力成本外,还研究转换成本,劳动力成本通常占总转换成本的65% - 70%,反映工厂竞争力 [5] 汽车制造商类型及特点 - 欧洲豪华品牌:平均每辆车劳动力成本最高,达2232美元,包括梅赛德斯 - 奔驰、宝马等,大众因生产地和价格因素也归于此组;劳动力成本范围广,德国车企因工会和工时规定成本高,且生产率低、工资高、生产成本和资本折旧大、制造复杂度高 [11][13] - 纯电动汽车制造商:由初创电动汽车制造商组成,特斯拉也在此列;每辆车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是主流制造商的两倍,生产率受产量影响,劳动力成本范围为1502 - 13291美元;补贴和税收抵免是竞争优势,但美国特朗普政府可能取消激励措施 [14] - 主流车型制造商:包括法、意、美、日、韩等国传统车企,平均每辆车劳动力成本880美元,在生产率和工资方面有竞争力,制造网络多元化,工厂折旧低、产品复杂度低于欧洲豪华品牌;不同国家车企有差异,如日本车企每辆车劳动力成本769美元,美国为1341美元 [15][16] - 中国汽车制造商:平均每辆车劳动力成本585美元,得益于低工资和高效率;国内制造商和中外合资企业劳动力成本有差异;整体转换成本最低,产品复杂度低,工厂技术先进,工资低但沿海地区增长快,自动化和生产率有竞争力 [17][18] 全球劳动力成本差异 - 领先汽车制造国家劳动力成本差异大,中国不再是每辆车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摩洛哥、罗马尼亚和墨西哥等国因工资低、产量和生产率上升成为低成本生产中心 [19] - 法国制造商在摩洛哥设厂,德国、日本和韩国车企在墨西哥设厂以降低劳动力成本,但墨西哥的竞争优势可能受特朗普政府关税影响 [20][21] - 土耳其虽劳动力成本低,但受高通胀影响工资上涨,月工资三年涨了两倍 [22] 影响车辆劳动力成本的生产变量 - 设计复杂度:每辆车工程小时数反映设计复杂度,数值越低设计过程越高效,可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中国车企近十年大幅降低该数值,仅为欧洲豪华品牌的一半,且工厂新、车型和零部件少,有利于降低成本;主流车企也在降低该数值以削减劳动力成本 [24][27][29] - 消费者选择增加: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会降低装配厂效率、增加成本,如动力系统增多会增加劳动力成本和转换成本,且产品复杂度高不再能带来高利润 [30][31][32] - 能源成本:虽不包含在车辆劳动力成本计算中,但会影响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成效,不同国家车企面临不同能源价格情况,如德国天然气成本上升,法国依赖核电和低油价受益,中国依赖煤炭控制能源成本 [33] - 供应链重组:供应链中断会影响劳动力成本,自新冠疫情和芯片短缺后,车企通过双采购和近岸采购稳定供应链,同时考虑关税和地缘政治因素 [34] 各类型汽车制造商推荐策略 - 欧洲豪华品牌:需进行重大重组,优化产品组合和利润率,应对潜在关税战;目标是将每辆车劳动力成本降至1500美元,可通过与供应商合作、提高生产率来实现 [36][37] - 纯电动汽车制造商:新兴企业需解决扩大规模和建立生产系统的挑战,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政府补贴是行业面临的挑战 [38][40] - 主流车型制造商:部分车企通过资本折旧和高效制造流程控制成本,但技术集成度低;需选择合适技术跟上中国车型发展,通过正确采购降低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车企需投资数字技术提高效率 [41][42] - 中国汽车制造商:可通过投资质量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车辆质量以建立品牌价值,赢得欧美市场信任,重点是解决供应商和设计问题,建立弹性供应链 [43] 结论与展望 - 报告分析有助于车企了解关键成本杠杆,未来将发布关税、采购、电动汽车需求和中国汽车行业扩张等主题的分析 [44] 研究方法 - 奥利弗·怀曼基于对全球主要地区汽车制造商的劳动力、工资、生产和采购等方面的研究,结合行业经验,分析车辆劳动力成本,数据截至2024年底 [45]
为什么汽车制造商需要关注每辆车的劳动力成本
奥纬咨询·2025-05-07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