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科技
搜索文档
地缘经济观察暨新书分享会
2025-10-27 08:31
行业与公司 * 讨论聚焦于地缘经济学框架下的全球格局 特别是中美竞争以及新能源 金属矿产 粮食安全 前沿科技等行业[1] * 公司层面未具体提及 但隐含涉及中美两国的科技巨头 制造业企业及资源类公司[10][14][23] 核心观点与论据 **地缘经济框架与手段** * 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的核心区别在于实现目标的手段不同 前者使用经济手段 后者依赖军事手段[3] * 地缘经济的形成源于数字时代全球化降低交互成本 使经济问题突出于领土问题[4][5] * 国家使用的地缘经济手段可分为进攻 防御 激励诱导和惩罚措施四大类[6] * 国家力量越强 使用地缘经济手段越有效 关键取决于资源 资本 科技等禀赋规模及占据全球关键节点的能力[7] **中美竞争与全球格局** * 度量各国地缘经济能力可从供给侧(产业链关键节点断供能力)和需求侧(终端产品垄断力)分析 中国在制造业断供能力最强 美国是最大终端产品消费国[8] * 中美技术网络和产业网络存在差异 中国技术网络中心性领先(除美国外) 美国仍是最大知识溢出国[10] * 中美原有的合作模式(美国研发 中国生产)面临挑战 双方均努力提升各自优势 导致传统工业强国相对退步[10][12][13] * 美国通过技术优势制衡他国 策略包括占据科技中心地位 推动产业回流 如已开始生产全球最优秀的芯片[14] * 中国面临技术与产业内生循环未完全建立 需通过市场引导创新 降低死亡谷深度 抓住AI等新兴技术革命窗口实现技术突围[15] **新能源与资源格局** * 新能源发展可能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因其本质是制造业 取决于制造技术和基础设施 中国在电网及储能技术突破将获得更强大的资源 市场及通道控制力[23] * 欧美再工业化 中国新型工业化及一带一路国家传统工业化将共同推动金属价格稳定甚至上涨 中国在相关金属的利用上具备优势[24][26][27] * 中国可利用小金属资源(如稀土)进行地缘经济反制 但有效性可能有限 美国预计3至5年内可建立自己的稀土产业[25] * 俄乌冲突案例显示了资源权 通道权和市场权的互动 导致俄罗斯资源权被削弱 中国作为主要消费国市场权增强[20] * 特朗普能源政策使美国转变为油气净出口国 加强了其资源 市场和通道控制力 其退出绿色产业竞争对中国绿色产业既有利也有弊[21][22] **科技竞争与创新** * 地缘科技通过赋能传统经济手段 成为竞争场所和决定长期经济实力三个渠道强化地缘经济竞争 科技中心转移领先于经济中心转移[9] * 科技进步被认为是长期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得到索洛模型等理论支持[11] * 中国产业面临横向去中心化 纵向卡脖子和并行产业竞争三大挑战[30] * 前沿产业(如AI 创新药物 商业航天)技术路径未定型 能产出引领式创新 是未来地缘经济权利的重要来源[31][32][33] * 中美在前沿产业中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34] * 卡脖子问题促进中国追赶 但专利引用率下降表明需依靠原创性 颠覆性的引领式创新而非模仿[35] * 应对卡脖子问题 中国采取举国体制实现从0到1突破 但从1到10迭代需要需求侧发力[36] **资本市场与政策** * 资本市场比银行更有效促进引领式创新 因其能提供优胜劣汰 多样化发展的生态系统[38] * 中美在AI风投方面的差距显著扩大 从2024年到2025年一季度 差距从10倍扩大到20倍[39] * 中国需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以支持未成熟技术路径 社会资本主导(如浙江模式)能提供更高包容性[40] * 解决中国AI领域挑战需宏观上克服通缩 提高收入 释放金融 医药健康等领域需求 并发挥央国企采购力量[41] * 扩张性的再分配政策应偏向中低收入者以带动需求扩张 如以旧换新政策[42] 其他重要内容 * 粮食安全在地缘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 常被用作地缘政治手段 但大国主要通过提高自给率保障 农产品制裁是更常见的地缘手段[18][19][28] * 互相收费政策对中美核心贸易通道权影响有限 对中国造船业影响可控[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