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 - 物价螺旋机制

搜索文档
KVB Prime:房价高企令美联储难以降温?经济学家称就怪特朗普!
搜狐财经· 2025-05-15 12:08
美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 - 美国房地产市场陷入供需失衡恶性循环,住房库存持续处于历史低位 [3] - 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导致钢材、铝材等关键建材价格居高不下,尽管对华关税有所下调,但整体关税税率仍较年初大幅攀升 [3] - 移民政策收紧造成建筑业劳动力缺口超30万人,直接推高人工成本并延缓施工进度 [3] 建筑成本与房价传导机制 - 住宅建筑巨头PulteGroup财报显示,管道系统、暖通设备等进口建材仍需承担10%关税成本,增量成本正通过房价向终端消费者转嫁 [3] - 现有房主因抵押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而选择持房待涨,进一步压缩市场流通房源 [3] - 美国新房中位价已突破43万美元,较疫情前上涨42%,租金涨幅创下1991年以来新高 [4] 通胀风险与住房成本 - 住房成本压力显现扩散迹象,建筑成本攀升与劳动力短缺可能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螺旋 [4] - 4月CPI报告显示,shelter通胀(含房租及等价租金)同比涨幅达5.5%,贡献核心CPI涨幅的七成以上 [4] - 美联储研究模型测算,住房成本每上涨1个百分点,将拉动核心通胀0.3-0.4个百分点 [4] 购房可负担性恶化 - 按当前30年期抵押贷款平均利率6.79%计算,美国家庭购买中位价房屋需支付月供2860美元,较2020年激增63% [5] - 首次购房者退出市场,成交周期延长至52天,创2019年以来最长纪录 [5] - 区域分化加剧,旧金山家庭需将收入的58%用于偿还房贷,纽约和洛杉矶的这一比例分别为45%和41% [5] 政策矛盾与美联储决策困境 - 美联储面临两难境地:降息可能刺激房价上涨,维持限制性利率则可能加剧经济硬着陆风险 [6] - 芝加哥联储研究显示,关税每上调1个百分点,将导致住宅投资下降0.4个百分点,并推高失业率0.2个百分点 [6]
构建广义价格指数体系,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水平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2-26 18:36
构建广义价格指数体系 - 价格水平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核心要素,传统上以CPI和GDP平减指数为核心参考指标,但存在局限性,无法全面反映资产泡沫和经济周期[2][6] - 当前CPI为0.5%,PPI为-2.3%,GDP平减指数约为-0.7%,GDP平减指数最能反映整体价格水平[5] - 需要构建更综合的广义价格指数体系,包括实体经济价格指数(CPI、PPI、GDP平减指数)和金融价格指数(股票、房地产、汇率等)[6][7] 微观价格指数与宏观价格指数的偏离 - 传统价格指数编制方法(如帕氏指数、拉氏指数)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时难以准确反映市场变化,可能导致1%-2%的高估[9] - 发展中国家因经济结构易变性,物价稳定目标通常设定在3%-5%,高于发达国家的2%[9] - 当前中国CPI为0.5%,PPI为负,若考虑结构性因素,实际物价水平可能已收缩[10] - 统计方法(如历史成本法)可能低估房租价格波动,导致宏观与微观价格指数偏离[10] - 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带来的供给冲击可能导致GDP正增长而CPI低迷,需区分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影响[11] 价格治理的历史经验与政策启示 - 治理通缩难度大于治理通胀,因价格变化对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影响不对称[13][14] - 通胀时期消费者不满强烈,通缩时期生产者不满更显著,导致政策制定压力不同[14] - 短期需求刺激政策无法解决长期通缩,需结合结构性改革和配套措施(如罗斯福新政)[15] - 打破通缩螺旋的关键在于提升工资水平,但需以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化和劳动生产率提升为前提[15][16] - 当前需加速市场出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使企业自发提高工资水平[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