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收购-重组-本土化
icon
搜索文档
宝尊豪赌Sweaty Betty:中国瑜伽红海中的第三条道路与生死时速
新浪证券· 2025-07-09 16:16
公司战略与收购动态 - 公司完成对英国高端瑜伽服品牌Sweaty Betty中国区业务的收购,交易金额在4000万至5000万美元区间,延续其"抄底国际品牌"的并购路径 [1] - 这是公司继2022年底接手GAP大中华区业务、2023年收购英国雨靴品牌Hunter之后,在品牌管理领域的第三次重大收购 [1] - 公司2023年3月启动战略重组,将业务划分为三大板块:宝尊电商(BEC)、宝尊品牌管理(BBM)和宝尊国际(BZI) [2] 财务表现与业务转型 - 公司2021年亏损2.2亿元,2022年亏损扩大至6.53亿元,2023至2024年持续未能止血 [2] - 品牌管理业务(BBM)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3.4%至3.9亿元人民币,经调整经营亏损收窄28.1%至0.21亿元 [2] - 公司将增长归功于GAP与Hunter两个品牌的超预期表现,强化了对"收购-重组-本土化"模式的信心 [2] 收购标的分析 - Sweaty Betty创立于1998年,定位高端女性运动服饰,训练紧身裤定价750-1180元,与lululemon处于同一价格带 [3] - 该品牌在中国市场运营两年后收缩,官方社交媒体自2022年下半年停更,中国内地唯一门店于2023年3月关闭 [3] - 全球业绩连续下滑,2023年营收2.03亿美元(-3.6%),2024年进一步跌至1.99亿美元(-2.4%) [3] 市场竞争格局 - lululemon稳坐高端瑜伽市场金字塔尖,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市场营收同比激增21%,远超全球7%的平均增速 [4] - 安踏集团2023年10月收购本土瑜伽品牌MAIA ACTIVE,后者以"亚洲版型"和大众价格切入新一线市场 [4] - 北美新贵Alo Yoga以比lululemon贵约20%的售价进入中国市场,首家门店计划落地上海顶级商圈 [4] 品牌历史问题与改造策略 - Sweaty Betty首次入华失败暴露三大硬伤:渠道策略失衡、产品本土化缺失、母公司战略摇摆 [5] - 公司采取"成本管控+本土改造"双轨并行策略,将Sweaty Betty团队直接并入GAP中国体系 [5] - 产品端计划组建本土设计团队,针对中国女性体型开发亚洲定制版型,并利用"小单快反"供应链加速迭代 [5][6]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开创国际品牌入华第三条道路:通过收购运营权,以本土团队主导产品、渠道与营销,同时保留国际品牌基因 [7] - 模式核心竞争力在于规模效应与资源复用,一个团队同时运作GAP、Hunter、Sweaty Betty三大品牌 [7] - 以GAP改造为例:本土团队接手后主导设计,2024年逆势新增51家门店,拉动BBM业务增长 [7] 未来发展挑战与机遇 - 品牌管理业务仍处亏损状态,2025年一季度经调整经营亏损0.21亿元 [8] - 公司管理层设定2025年实现品牌管理业务盈亏平衡的目标,Sweaty Betty的成败将直接决定这一目标 [8] - 差异化定位可能成为破局点,如聚焦普拉提、Barre等新兴健身领域,或强化"英伦时尚"基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