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浪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隆扬电子11亿收购案遭监管拷问:453%估值溢价与业绩承诺的悬殊鸿沟
新浪证券· 2025-07-25 19:36
收购交易概况 - 隆扬电子拟以现金收购德佑新材70%股权 交易作价未披露但标的公司收益法评估值达11.04亿元 增值率高达453.32% 市场法评估值12.52亿元 增值率527.50% [1] - 标的公司2024年净利润仅1560万元 净资产仅1.98亿元 交易溢价率超过122% [1] 估值合理性争议 - 监管质疑估值合理性 标的公司承诺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3.15亿元 但支撑依据仅为"聚丙烯酸泡棉胶带国产替代"及未来6年收入年化增速不足7% 毛利率稳定在47%左右的假设 未披露具体客户订单或技术壁垒证明 [1] - 业绩承诺与现实落差显著 2024年净利润1560万元 若要实现2025-2027年累计3.15亿元目标 年均净利润需达1.05亿元 相当于2024年水平的673% [2] 财务与经营风险 - 标的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54.65% 供应商集中度达56.75%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连续两年超1.7亿元 账龄1年内占比99% 客户依赖与回款压力并存 [1] - 标的公司主营的减震屏蔽材料虽在2024年因聚丙烯酸泡棉胶带收入增长 但该产品技术壁垒未详细披露 且行业面临低价竞争 [2] 资金链与负债风险 - 隆扬电子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仅1.84亿元 且同期推进另一起1.2亿元的威斯双联股权收购 资金储备面临考验 [3] - 收购后上市公司负债总额激增1546.07% 每股净资产下降1% 标的公司还存在隐蔽债务风险 为股东慧德合伙提供6876.25万元担保 质押到期日为2029年4月29日 [3]
鸣志电器双重困境:业绩滑坡与概念光环
新浪证券· 2025-07-25 19:33
经营困境 - 公司2023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25.43亿元降至24.1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40亿元锐减至0.78亿元,连续两年跌幅超过40% [2] - 上海生产基地搬迁导致营业收入净减少1.5亿元,越南与太仓新建项目产能滞后,越南400万台步进电机项目产能利用率不足20%,太仓基地产量比设计产能短缺102万台 [2] - 若产能如期释放,2024年可额外获得1630万元净利润,但现实是产能空转与效益蒸发 [2] 财务数据 - 公司境外业务毛利率高达50%,是境内业务的1.79倍,但境外收入连续三年萎缩,从2022年的14.25亿元降至2024年的10.70亿元 [3] - 存放境外的资金激增90.86%至4.04亿元,其中1.5亿元是2024年突击增资越南子公司,但未披露具体资金投向与时间表 [3] - 账面5.48亿元商誉中,安浦鸣志、瑞士T Motion、美国AMP三大并购标的净利润分别暴跌107%、56%、34%,安浦鸣志由盈转亏,但公司坚持"未出现减值迹象" [3] 业务结构 - 核心业务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2024年营收19.59亿元,同比下滑5.45%,光伏应用领域营收暴跌60%,医疗设备业务营收下降10% [4] - 智能汽车业务营收增长35%,机器人领域无齿槽空心杯业务增长近200%,业务冷热不均反映对单一行业的过度依赖 [4] 战略与监管 - 上交所重点关注产能滞后与市场需求的真实匹配度,公司归咎于"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延迟",但回避国产LED芯片技术突破引发的低价竞争 [5] - 贸易代理业务萎缩但毛利率反升3个百分点,公司解释为"高毛利产品销量增加",但与客户数量减少的现实形成逻辑断裂 [5] - 安浦鸣志2025年预测收入反弹23%但拒绝披露客户名单,削弱复苏预期的可信度 [5] - 越南关税新政(2025年8月起越南出口美国商品关税提高20%)可能让海外成本优势化为泡影 [5]
综艺股份高溢价收购遭问询背后:吉莱微业绩承诺陷“画饼”疑云
新浪证券· 2025-07-25 19:33
公司基本面分析 - 吉莱微主营功率半导体芯片及器件 晶闸管领域市占率仅5.09% 2024年收入2.56亿元 净利润0.16亿元 规模不足同行捷捷微电的十分之一 远低于扬杰科技60亿级营收 [1] - 业务高度依赖技术成熟的晶闸管与保护器件 主要市场为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等红海领域 光伏应用领域收入暴跌60% 医疗设备领域萎缩10% 抗风险能力薄弱 [1] - 2024年净利润1560万元 但交易方承诺2025年将增长至2600万元(增幅66.67%) 2028年目标5000万元 缺乏具体客户名单和在手订单支撑 与2021年巅峰期7000万元净利润相比存在透支风险 [1] 交易估值分析 - 综艺股份以2.2亿元现金收购吉莱微45.28%股权 标的公司2024年净资产仅1.98亿元 估值溢价超122% [2] - 交易前夕吉莱微突击启动股份回购 计划从6家机构股东购回21.01%股份 未披露回购对价与增资价格是否存在套利空间 [2] - 审计与评估机构尚未进场 所有财务数据未经审验 交易过程显示仓促与草率 [2] 业务协同性分析 - 综艺股份现有助听器芯片和智能卡等低毛利业务 与吉莱微功率半导体技术路线截然不同 [2] - 回复函中强调"产业链整合"但缺乏具体技术嫁接方案 无客户资源共享计划 协同效应存疑 [2]
奥克斯电气赴港IPO:线上口碑一般?份额下滑 上市前有无压货冲业绩
新浪证券· 2025-07-25 19:27
核心观点 - 奥克斯电气赴港IPO看似业绩高增长,但现金流恶化,增长质量存疑 [1] - 销售返利激增可能反映渠道压货冲业绩,2024年返利金额较2022年增长88.3% [12] - 高负债背景下上市前清仓式现金分红37.94亿元,募资必要性受质疑 [1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97.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42亿元、24.87亿元、29.10亿元,净利润率7.4%、10.0%、9.8% [2] - 2022-2024年经营现金流分别为40.04亿元、46.31亿元、25.18亿元,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5.8亿元 [15] - 2024年资产负债率84.1%,显著高于同行(美的62.33%、格力59.19%、海尔61.6%) [16] 市场份额与销售结构 - 2024年全球空调市场份额7.1%,但线上份额持续下滑:2024年线上经销占比18.9%(2023年为20.2%),线上直销占比3.5%(2023年为3.9%) [5][6] - 2025年1-6月线上空调市场份额跌至第7名(6.39%),均价同比下降5.94%至2080元 [5] - 家用空调销量从2022年1020万台增至2024年1710万台,但均价从1698元降至1517元 [13] 运营风险 - 应收账款大幅增长:2022年14.28亿元→2024年30.03亿元→2025年一季度47.65亿元 [10]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62.1天增至2025年一季度67.8天,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25.2天增至37.4天 [17] - 线上投诉集中反映质量问题(如新机不制冷)、售后服务差、虚假宣传(能效等级造假) [7][9] 公司治理 - 实控人郑坚江家族通过控股公司持有96.36%投票权,2024年37.94亿元分红主要流向家族企业 [18] - 上市募资用途包括研发、智能制造升级及渠道拓展,但高额分红与募资需求形成矛盾 [1][17]
聚智科技港股IPO:净利润下滑13.7% 亚马逊依赖度超九成 公司治理存瑕疵
新浪证券· 2025-07-25 18:47
公司IPO及资金用途 - 聚智科技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新华汇富担任独家保荐人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销售渠道及地理覆盖范围(20%)、研发新产品及升级现有产品(20%)、采购新生产设备(20%)、建设智能仓储系统(20%)及一般营运资金(20%)[1] 财务表现与增长趋势 - 2022-2023年营收从1.91亿元暴增至3.48亿元同比增83%但2025年前四月收入增速骤降至6.4%仅1.50亿元[2] - 2025年前四月利润2831万元同比下跌13.7%系首次出现盈利负增长毛利率从2022年51.2%波动至2025年52.8%[2][3] - 营销投入与研发严重失衡2024年营销费用9197万元是研发费用(693万元)的13.3倍研发费用率仅2.0%远低于行业均值9.1%[3][4] 产品与市场竞争 - 核心产品婴儿监护器平均售价从2022年433.6元降至2025年389.2元降幅超10%技术迭代滞后于竞品如萤石网络已实现AI哭声识别功能[3][7] - 2024年公司婴儿监护器出口美国市场占比17.4%(出口量)和19.6%(出口价值)排名第三但前五名中四家为多元化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更强[7][8] 销售渠道与市场依赖 - 2024年95.6%收入依赖亚马逊平台2025年前四月降至86.6%但沃尔玛等新渠道占比仍不足1%[5][6] - 美国市场收入占比从2022年56.8%升至2025年前四月77.6%同期北美及欧洲合计收入占比达92.4%[6] 公司治理问题 - 实控人刘强通过哈贝比国际持股80%2024年两次派息2620万元大部分流入其个人账户且无明确股息政策[11] - 三名独立董事"加入日期"与"委任日期"均为空白关键收购事项如湖北康尔达未在招股书披露[13][14] 行业与政策风险 - 美国2024年生育率创历史新低叠加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加剧贸易风险[6][7] - 婴儿监护器占公司收入95%单一品类依赖度极高而竞品多为多业务线结构[1][7]
上纬新材月内连收10个涨停股价翻了7.5倍 董监高“撕毁”限售承诺 方便了控制权交易还是成了潜在套利通道?
新浪证券· 2025-07-25 18:27
公司股东会决议与股份限售豁免 - 上纬新材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会,通过豁免现任及离任董监高自愿性股份限售承诺的议案,涉及蔡朝阳、汪大卫、甘蜀娴、王洪荣4人,原限售承诺为每年转让不超过25% [1] - 公司解释豁免限售承诺有利于推动控制权转让事项顺利实施,但未披露豁免后董监高股份转让的具体计划及约束机制 [9] - 5%以下股东反对票数211076,占中小股东总票数的12.23%,反映部分中小股东不满情绪 [2][9] 股价异动与收购事项 - 自7月9日披露收购事项后,公司股价连收10个涨停板,23日盘中涨停收涨19.73%,24日收跌2.25%,25日涨超17%,截至25日股价66.06元/股,总市值266亿元,较8日累计大涨749.10% [1][6] - 智元机器人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SWANCOR萨摩亚持有的24.99%股份,致远新创合伙受让0.6%及金风投控持有的4.40%股份,转让价格7.78元/股,合计价款9.41亿元 [5] - 市盈率高达287倍,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21倍 [6] 公司基本面与业绩表现 - 主营业务涵盖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等,为全球环保耐蚀树脂主要供应商,可回收树脂领域全球领先 [3] - 上市首年营收、净利润分别大涨44.28%、51.98%,次年营收微增6.51%,净利润锐减89.43%,2022-2024年营收从18.6亿元减少至14.94亿元,3年累计下滑19.68%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69亿元,同比增长10.65%,净利润0.23亿元,同比增长24.01% [3] 行业监管与案例趋势 - 根据《监管指引第4号》,自愿性限售承诺属于可以变更或豁免的承诺,但未明确是否可因控制权转让事由申请豁免 [10][12] - 2022-2024年及年初至今,分别有10家、6家、6家及11家上市公司豁免股东自愿性承诺,今年案例较以前年度大幅增长 [12] - 继上纬新材后,山科智能、泰慕士等公司也发布类似豁免公告 [13]
*ST威尔收购紫江新材沈雯资本腾挪自救:标的曾分拆上市失败 宁德系割肉、比亚迪坚守
新浪证券· 2025-07-25 18:06
交易概述 - *ST威尔拟以5.46亿元现金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切入锂电池材料赛道 [1][2] - 交易双方*ST威尔、紫江企业及标的紫江新材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沈雯 [1] - 交易完成后,紫江新材股东宁德新能源选择清仓退出,比亚迪则继续持有股份 [13] 紫江新材基本面分析 - 紫江新材主业为软包锂电池用铝塑复合膜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应用于动力、3C数码和储能等领域 [3] - 公司存在产品单一、技术独立性不足问题,12项发明专利中6项来自关联方或供应商 [4] - 2020-2022年研发费用率从6.11%下滑至4.0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1.19亿元缩水至0.54亿元,毛利率持续下滑 [5] - 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低于同行,产品售价低但毛利率异常高引发监管关注 [4] 交易风险与质疑 - 收购溢价高达105%,交易后商誉减值风险较大 [7] - 交易方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550万、7850万、9580万元,需实现22%、20%、22%的年增长 [7] - 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兼具股东和大客户身份,存在售价公允性质疑 [4] - 比亚迪增资入股后采购量激增,且附有"2024年底未上市可要求回购"对赌条款 [4] *ST威尔现状 - 公司主营自动化仪器仪表,2023年净利润-1706万元,2024年-1724万元 [9] - 2024年扣除后营业收入仅1.63亿元,低于主板3亿元红线 [9][11] - 2025年若仍未能实现净利润转正或营收达标,将触发强制退市条款 [11] - 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 [11] 行业背景 - 2021年后CTP/CTB技术使软包电池成组效率处于劣势 [13] - 软包电池在动力电池出货量中占比持续下滑,影响铝塑膜需求 [13] - 宁德新能源亏损退出紫江新材,或反映对铝塑膜行业前景谨慎判断 [13]
口子窖股东减持背后:业绩承压与行业变革下的多维度审视
新浪证券· 2025-07-25 17:52
股东减持 - 第二大股东刘安省计划减持不超过1000万股,占总股本1.67%,按当前股价估算套现金额约3.4亿元 [1] - 刘安省自2018年起累计减持套现近10亿元,持股比例将从10.58%降至8.91% [2] - 刘安省当前持股6347万股中3153万股处于质押状态,质押比例高达49.7% [3]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8.10亿元同比增长2.42%,归母净利润6.11亿元同比增长3.59%,均为2021年以来同期最低增速 [4] - 2024年全年营收60.15亿元同比增长0.89%,归母净利润16.55亿元同比下降3.83%,为上市以来首次净利润下滑 [4] - 2024年股利支付率降至47%,较2022年58.06%和2023年52.24%持续走低 [4] 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省内市场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6.9%,省外市场收入2.0亿元同比下滑19.8% [4] - 二季度受禁酒令影响中高档白酒销售显著受挫,宴席用酒需求大幅下滑 [5] - 徽酒市场竞争激烈,与古井贡酒差距拉大,省内市场被迎驾贡酒赶超 [5] 经营挑战 - 新产品兼8、兼5市场反馈不理想 [6] - 大商制模式导致厂商与市场脱节,渠道下沉和转型成效尚未显现 [6] - 品牌全国影响力与茅台、五粮液等一线品牌存在差距 [6] 行业环境 - 白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5] - 中高档白酒销售受政策影响显著 [5] - 区域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5]
IPO项目上市不到两年被ST 民生证券持续督导是否尽责?|科创板6周年
新浪证券· 2025-07-25 17:27
科创板开市6周年概况 - 科创板自2019年7月22日开市至2025年7月22日累计591家公司上市(含退市2家),IPO募资总额达9271.56亿元,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科创板优化A股行业结构,成为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平台 [1] 券商IPO承销排名 - **承销数量**:合并后的国泰海通以112家居首,中信证券(99家)、中金公司(70家)、中信建投(64家)、华泰证券(56家)分列2-5位 [5] - **承销金额**:国泰海通(2137.77亿元)、中信证券(1670.69亿元)、中金公司(1302.54亿元)、中信建投(880.15亿元)、华泰证券(622.88亿元) [2][5] - 国联民生以37家承销数量、248.71亿元承销额排名第六,主要依赖原民生证券项目 [5] 民生证券执业质量问题 - 民生证券2023-2024年连续两年投行评级为C类,债券及财务顾问业务亦为C类 [6] - 保荐的ST逸飞上市后因5100万元募集资金流向不明被出具否定内控审计报告,且2024年净利润实际值较业绩快报差异达66% [7][9] - 2024年民生证券及保代因3家IPO企业尽调不充分频遭监管处罚 [8] ST逸飞违规事件细节 - 审计机构立信指出ST逸飞募集资金4533.99万元流向6家客户,无法核实关联交易,内控存在重大缺陷 [7] - 民生证券在持续督导中曾称ST逸飞内控有效,但后续承认审计问题 [8] - 湖北证监局对ST逸飞业绩快报与年报差异超50%出具警示函 [9]
国金证券保荐项目频现“业绩变脸” *ST天微IPO前净利激增百倍上市后掉头向下直到触发退市风险|科创板6周年
新浪证券· 2025-07-25 17:08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于2019年7月22日开市,定位"硬科技"并试点注册制,截至2025年7月22日累计上市591家公司(含退市2家),IPO募资总额达9271.56亿元,总市值超7万亿元 [1] - 科创板显著优化A股行业结构,成为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平台 [1] 券商承销排名 - 65家券商参与科创板承销,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计算后以112家承销数量及2137.77亿元募资额居首 [4] - 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分列2-5位,承销金额分别为1670.69亿元、1302.54亿元、880.15亿元、622.88亿元 [4] - 腰部券商中国金证券承销13家科创板IPO,募资104.28亿元排名第14,累计获得8.13亿元承销收入 [5] 上市公司风险案例 - *ST天微(国金证券保荐)2024年营收0.78亿元(同比降44.65%),净利润-0.29亿元,因财务指标触及退市标准被实施风险警示 [5][6] - 该公司IPO前业绩激增:2017年净利润不足百万,2020年达1.13亿元(增长超百倍),但上市后连续三年业绩下滑,2024年营收不足1亿元 [6] - 国金证券保荐的12家盈利企业中,6家上市当年营收或扣非净利润下滑,占比50%,其中九州一轨2023年上市即亏损(营收2.75亿元,同比降30.3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