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顶刊崇拜
icon
搜索文档
诺奖评委:“顶刊”不是评奖标准
第一财经· 2025-10-10 20:52
2025.10. 10 本文字数:2125,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钱童心 在诺奖获奖者中,有很多人的研究成果曾不被认可,甚至文章投不出去。例如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人、 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就曾面对质疑,但他仍坚持了40年。 日前,诺贝尔奖评委、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邹晓冬在评论诺奖的评奖标准时指出,有时诺奖成 果是发表在作者本国的期刊,不是在世界性的期刊。 科研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发表平台 邹晓冬表示:"我们不参考文章发到什么地方,这不是考虑的基础。只要你做了很多的工作、能够发表了,大家都认 为这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完全就可以得到诺贝尔奖。" 这一表态与近期国内多位科学家的观点相呼应。科学家们认为,科研工作的真正价值,应由学术贡献来衡量,而非发 表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席南华近日在回应关于"顶刊崇拜"相关的话题时坦言:"科研工作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的论 文发表在哪个期刊上。"他指出,如果盲目追求"顶刊",过于依赖这样的学术指标而忽视了科研工作的本质价值,会 阻碍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也有科学家认为,研究发表于"顶刊"虽能证明论文有 ...
诺奖评委称“顶刊”不是评奖标准!国内科学家呼吁破除“顶刊崇拜”
第一财经· 2025-10-10 19:59
"我们不参考文章发到什么地方,这不是考虑的基础。只要你做了很多的工作、能够发表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完全就可以得到诺贝尔 奖。" 在诺奖获奖者中,有很多人的研究成果曾不被认可,甚至文章投不出去。例如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人、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就曾面对质疑,但他仍坚持了40年。 日前,诺贝尔奖评委、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邹晓冬在评论诺奖的评奖标准时指出,有时诺奖成果是发表在作者本国的期刊,不是在世 界性的期刊。 科研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发表平台 一位国内知名院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唯顶刊论"盛行的根源,关键是我们的评价体系,所有的头衔、奖项基本上以"顶刊"为评价指标,职称晋升也是。 也有科学家认为,研究发表于"顶刊"虽能证明论文有一定质量并获同行认可,是学术界的荣誉,但过度追捧,使其沦为"表面化"和"指标化"的工具,背离了 科研本质。 对此,越来越多专家呼吁,学术评价改革需回归科研本源,打破"顶刊崇拜",冲出"影响因子陷阱",建立问题原创性、方法突破性、战略契合度"三维质量 评估模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