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锂电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华友钴业:全产业链赋能 铸就大圆柱电池材料行业领导者
证券日报网· 2025-07-18 21:32
大圆柱电池市场趋势 - 大圆柱电池及圆柱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及成本优势,正成为动力电池领域重要技术路线[1] - 韩国LG新能源与奇瑞汽车签署6年8GWh大圆柱电池供货协议,2023年全球需求进入百GWh量级[1] - 2030年大圆柱电池市场需求较2025年将有4-5倍增长空间,市场规模有望达千亿元级别[1][5] 华友钴业市场地位 - 子公司巴莫科技大圆柱电池及圆柱电池用正极材料销量占公司正极材料总销量近40%,应用于国内外知名电动车品牌[1][4] - 公司通过全产业链优势和技术创新,成为大圆柱电池材料行业标准定义者[1] - 巴莫科技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实现全球最高镍含量规模化量产,为电动车带来30-40公里续航提升[3] 全产业链与技术优势 - 构建"钴镍资源开发-冶炼加工-三元正极材料制造"一体化产业链,保障原料供应和成本优化[2] - 历经三次技术升级,超高镍正极材料量产工艺达全球领先水平,解决高容量、高倍率、高安全痛点[3] - 匈牙利工厂推进将实现欧洲本地化供应,强化全球客户服务能力[4] 全球合作与客户生态 - 与亿纬锂能合作实现大圆柱电池正极材料规模化量产,产品通过国际品牌验证[4] - 与LG新能源及国内头部电池企业联合开发的超高镍材料完成验证,2023年内量产[4] - 技术合作覆盖国内领军企业和国际巨头,形成全球核心供应链体系[4] 未来战略方向 - 聚焦"产品高端化、经营国际化",提前锁定大圆柱电池千亿级市场增长[5] - 持续突破高容量、高倍率、低成本、高安全材料技术,支撑新能源汽车续航升级[5] - 全产业链协同为技术迭代提供动力,推动全球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5]
富临精工获宁德时代5亿预付款扩产 磷酸铁锂业务扭亏锁定5年长单
长江商报· 2025-06-09 07:10
磷酸铁锂产能建设 - 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补充协议》,宁德时代支付5亿元预付款支持江西基地年产16万吨和四川三期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产能建设,合作产能规模翻倍 [1][2] - 原协议仅支持江西基地年产7.5万吨产能,修订后支持范围扩大至36万吨 [2] - 江西升华承诺2025年4月30日前完成江西基地建设,6月30日前达成年产8万吨产能,四川三期加快推进建成年产20万吨产能 [2] - 合作期限由三年延长至五年(2025-2029年) [1][2] - 采购数量由宁德时代每年度至少采购14万吨变为不低于江西升华承诺产能的80% [2] 磷酸铁锂业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磷酸铁锂业务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同比增长211.85%至1.24亿元 [1][3] - 2024年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收入48.29亿元,同比增长71.99%,毛利率3.89%,同比增加20.76个百分点 [3] - 随着新能源终端消费市场转暖,锂电产业链排产提升,高压实与高倍率型磷酸铁锂行业应用加快 [3] - 二季度产销量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 [3] 公司整体经营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84.7亿元,同比增长47.02%,净利润3.97亿元,较2023年亏损5.43亿元大幅扭亏为盈 [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6.97亿元,同比增长80.3%,净利润1.24亿元,同比增长211.85% [5] - 净利润连续三个季度翻倍增长:2024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26.4%,第四季度161.23%,2025年第一季度211.85% [5] - 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2023年末55.89%,2024年末55.55%,2025年一季度末54.46% [5] 公司业务结构 - 主营业务包括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智能电控和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 [4] -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务收入稳定增长:2020年17.88亿元,2024年36.41亿元,四年增幅超过一倍 [4] - 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随市场变化波动较大 [4]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持续增加:2022年1.81亿元,2023年2.04亿元,2024年2.2亿元,三年累计6.05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6262万元,同比增长12.24% [4] 市场表现 - 截至6月6日收盘股价报13.14元/股,较一年前上涨约1.7倍 [5] - 目前总市值224.66亿元,较上市首日增约200亿元 [5]
走出去抓机遇谋发展——浙江构建开放型经济调研记
经济日报· 2025-05-19 06:09
浙江经济发展与"地瓜经济"理论 -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任职期间提出"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理念,鼓励浙商"走出去"抓机遇谋发展,并以"地瓜经济"理论形象比喻藤蔓延伸与块茎壮大的关系 [1] - 浙江经济总量从2002年8000亿元增长到2024年9.01万亿元,外贸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5万亿元,出口额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二 [1] - 目前有600多万浙商深耕省外市场,200多万浙商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浙商全球化实践案例 - 华友钴业从浙江桐乡出发,扎根非洲、开拓印尼、布局欧洲,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绿色制造一体化领军企业 [3] - 德力西集团将研发中心迁至上海后,业务扩展到俄罗斯、巴西、西班牙等国,验证"更大空间实现更大发展" [3] - 杰克缝纫机通过收购德国裁床企业,成长为全球行业隐形冠军,全球每3件衣服中就有1件由其设备缝制 [6] - 吉利收购沃尔沃形成技术闭环,催生领克等高端品牌,大幅提升浙江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 [6] 开放型经济新形态 - 浙江推动"数字贸易港"与海港、空港、陆港"四港联动",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等新业态,实现国际需求与国内供给精准匹配 [7] - 宁波舟山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连续16年全球第一,义乌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300列发运14万标准箱 [8] - 2024年浙江市场采购出口5328.4亿元,跨境电商规模持续全国前列,成为外贸重要增长极 [9] 产业升级与平台建设 - 浙江自贸试验区以全省1/400面积贡献19.2%进出口额、17.6%实际利用外资,打造大宗商品配置枢纽等"四张金名片" [8] - 新一代浙商全球化需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实现高质量"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奔赴 [10] - "地瓜经济"理论强调从市场全球化到资源全球化再到组织全球化的转变,是浙江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核心方法论 [10]
创始人离世,公司陷家族内斗!最新消息
新浪财经· 2025-03-03 09:01
杉杉集团重整事件 -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杉杉集团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请,由三家银行联合提出申请[1][3] - 重整管理人包括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等三家专业机构,重整可能导致杉杉集团在上市公司股东权益调整甚至控制权变动[3] - 杉杉集团债务危机始于2024年6月贷款利息逾期1963.91万元,截至2024年11月有息负债总额122.65亿元,其中短期债务114.2亿元;2025年1月负债增至126.21亿元,短期债务120.37亿元[3][4] 公司控制权变动 - 创始人郑永刚2023年2月离世后公司陷入控制权之争,长子郑驹与第二任妻子周婷发生激烈权力斗争[6] - 2023年3月郑驹接任董事长,2024年11月周婷接任但仅三个月后卸任,由周顺和接任[6] - 杉杉集团信用账户持有的1.42%上市公司股份被司法处置,持股比例降至27.87%[8] 杉杉股份经营状况 - 公司强调与控股股东在资产、业务、财务保持独立,生产经营正常[1][9] - 2023年营收190.7亿元同比下滑12.13%,净利润7.65亿元同比下滑71.56%;2024年预计净利润亏损3.2-4.8亿元[9] - 公司以服装业务起家,1999年转型锂电池材料,2023年人造负极材料出货量全球第一[8] 市场反应 - 公告发布后杉杉股份股价报收8.25元上涨4.7%,总市值185.9亿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