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储备林保险

搜索文档
破解林业发展风险难题 林业保险产品体系持续扩容
金融时报· 2025-09-17 17:03
政策支持与行业导向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15项金融支持措施,探索构建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责任保险在内的森林保险产品体系[1] - 政策鼓励创新“森林保险+”模式,发挥保险融资增信作用,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1][4] - 支持开展国家储备林保险、经济林保险、林下经济保险、古树名木保险、林业碳汇保险等多元化保险产品[4] 林业经济规模与风险特征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13万亿元,同比增长5.3%,预计2030年总产值可能达1.5万亿元[2] - 林业生产具有长周期、高风险特性,易受台风、暴雨、暴雪、干旱、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影响,例如今年夏季台风导致海南部分产业减产超40%[2] - 市场波动带来经营风险,木材及林产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宏观经济、贸易政策影响,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3] 保险产品创新与实践案例 - 山西省政策性森林保险保额由每亩1000元提高至1200元,预计2025年将为全省森林多增加250亿元风险保障,总保障额度达900亿元[4] - 广西2024年政策性森林保险参保面积1.45亿亩,同比增长1.4%,实现所有市县全覆盖,保费补贴2.64亿元,提供风险保障1530亿元[4] - 山西省推出“林下经济保险套餐”,为中药材种植户提供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双重保障,带动新增林下经济参保面积28万亩[5] - 贵州省为13.75万株古树名木统一购买保险,总保额37.2亿元,单株保费约62元,保障范围扩大三成以上[5] 行业挑战与优化方向 - 传统森林保险产品对生态价值、碳汇价值等新兴领域保障相对薄弱,产品定价未充分考虑实际损失价值和区域风险特征[6] - 建议采用“主险+附加险”灵活模式,主险覆盖火灾、病虫害等核心风险,附加险延伸至意外天气灾害等次要风险[6] - 需科学厘定差异化保险费率,按树种、林龄、区域等维度细分风险等级,并建立费率动态调整机制[7] - 科技赋能提升定损理赔效率,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精准测量损失,缩短理赔周期,降低定损成本[7]
一周保险速览(8.22—8.29)
财经网· 2025-08-29 20:26
监管政策动向 - 金融监管总局支持福建保险机构开发保险责任覆盖两岸的创新产品 [1] -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林草局联合要求探索构建包括指数保险 产量保险 收入保险和责任保险在内的森林保险产品体系 [2] 行业整体表现 - A股五大上市险企上半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81.93亿元 同比增长3.7% 呈现"四升一降"格局 [3] - 保险机构2025年上半年对私募股权基金认缴出资达524亿元 同比增长46% [4] - 保险资金对股票配置余额达3.07万亿元 占比提升至8.5% [4] - 月内两家险资参投股权投资基金成立 合计出资额近270亿元 [4] 企业财务业绩 - 中国平安上半年归母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 净利润680.47亿元 营业收入5000.76亿元 拟派中期股息每股0.95元(增长2.2%) [5] -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9.8% [5] - 中国人保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65.3亿元(同比增长16.9%) 集团净利润358.88亿元(增长17.8%) 拟派中期股息每10股0.75元(提升19.0%) [6] - 中国人寿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 总资产7.29万亿元 投资资产7.13万亿元 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 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 [7] - 新华保险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33.5%) 营业收入700.41亿元(增长26%) 原保险保费1213亿元(增长22.7%) 新业务价值61.82亿元(增长58%) [8][9] - 中国太平上半年保险服务业绩113.51亿元(同比增长11.1%) 太平人寿分红险在新单长险中占比达91.3% 新业务价值受不利情景影响幅度从30.5%降至5.5% [10]